返回201 最后的挣扎  明末最强族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1 最后的挣扎第(2/2)页
陆晋远很快拿定主意,随口吩咐跟身后的一名亲卫:“去给甘总教头说一下,就说我有紧急军务,酒,改日。”

    建虏的盛京,改朝换代,

    旧颜换新人,

    远在千里之外的大明京城,也遭到同样的命运。

    夜已深,御书房还是灯火通明,

    伺候的太监、宫女一个个面露忧色,不是看着窗前,

    不时又小心翼翼偷看那位半天没发声的大明君王,

    孙传庭被杀,李自成带领贼军直奔京城,

    大明的军队,不是“迎击”建虏,就是剿杀张献忠等反贼,

    京师防守空虚,

    虽说下令各地将领入京勤王,

    就怕远水救不了近火,

    朝议时,崇祯让大臣商议御敌之策,

    可是半天也没人开口,

    崇祯大骂新任兵部尚书张缙彦渎职,

    张缙彦倒也光棍,自己摘下官帽,乞求罢官,

    这时候哪里再找一个新的兵部尚书,

    崇祯默言,一众大臣苦劝,

    朝会开了半天,一点效果也没用。

    崇祯心情极度烦燥,散朝后一直在御书房,

    埋头工作。

    那些大臣渎职、无为,

    崇祯心里想的是,自己再努力一点、再辛苦一点,

    多做一点,大明就多一份希望,

    现在要议的,是一份县令的名单,

    多地发生叛乱,很多官员空缺,

    崇祯亲自议定三十三位新县令,希望他们不负自己所托,

    保境安民,

    多一地安稳,大明的基业就稳一分,

    就像福建总督陆长乐,原来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民团总练,

    他却抓住机会,带领百姓保卫乡土,

    先剿叛匪,后杀拥兵自重、跟建虏暗中勾结的郑芝龙,

    听说建虏入关,主动带人攻打建虏的大后方,

    从锦衣卫传回来的情报,连克几城,

    要是大明多几个这样的忠臣将才,

    何愁反贼不灭,何愁大明不兴,

    崇祯相信,连下两次罪己诏的自己,

    肯定会得到上天的眷顾,

    让自己选中几个未来的栋梁之才,

    大明,肯定可以在自己手上复兴。

    选好最后一位县令,崇祯放下笔,

    又检查了一遍无误,刚想让人送到吏部,

    大太监王德化急匆匆走进来行礼:“皇上,紧急军情。”

    “呈上来,快”

    当崇祯看完这份紧急军情,气得脸色通红,

    猛地一拍御案,大声痛骂:“这些庸才,一个个都该死,一个个都该杀,都该抄家灭族”

    “唐通误朕,何谦误朕,马岱误朕。”

    李自成拒绝崇祯不追究责任、升官封爵的招安,

    带着牛金星、刘宗敏等亲信大将,

    直逼居庸关,

    监军太监杜之秩和总兵唐通,不战而降,

    轻易地让出捍卫北京的最后一道关隘,

    巡抚何谦与总兵马岱临阵脱逃,

    现在京城已无可守之险、无可用之兵,

    京城,危在旦夕。

    崇祯还寄望唐通和马岱能坚守,直至各地勤王的军队赶到,

    完了,完了。

    轮值太监张殷小心翼翼地说:“皇上,奴婢有一计,可解眼前困难。”

    崇祯眼前一亮,连忙问道:“快快道来。”

    “若是李贼破城,若是皇上主动禅让,定能”

    话还没说完,崇祯已怒不可恕的大叫:“来人,把这贱人拖出去,仗毙”

    自己宁可成为亡君,也绝不成为降臣。

    两名御前待卫马上把不断挣扎的张殷拖了出去,

    崇祯余怒未消大声喝道:“再有劝降者,皆如张殷。”

    处死张殷后,

    崇祯马上让人连夜把兵部尚书张缙彦、工部尚书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等人商议对策,

    户部尚书倪元璐、东阁大学士魏藻德苦劝崇祯趁乱军没到,

    移驾南京,再图反攻,

    这是最近众多大臣上奏折说得最多的事,

    崇祯连想都没,就以祖训拒绝,

    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蒙古后,班师回朝于北京时如是说:“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这话经过演变和发酵,慢慢成为大明君王的祖训:

    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商量到二更,君臣做了一个跟盛京皇太极同样的策略:固守待援。

    自定都后,

    京城历多多张扩张和加固,打造成一座坚城,

    建虏一度兵临城下,被坚固的城池阻拦,

    崇祯和一众大臣相信,

    能挡住不可一世建虏八旗的铁骑,

    肯定也能挡得住李自成那些乌合之众,

    然而,问题是京城没有可用之人。

    京中突然大爆鼠疫,人口大减,

    大部分兵力,由唐通率领镇守居庸关,

    连青壮都难寻了,更别说精兵强将,

    没办法,崇祯让人连夜征集壮丁,

    京中大臣、皇亲国戚还有富户家中的护卫,一律上城墙,

    还把宫中为数不多的御前侍卫派去做执法队,

    忙碌了一整夜,偌大的京城,

    只凑了不到五千人,

    崇祯也发狠了,下令宫中太监、包括各王府的太监也参与守城,

    勉强凑了一万守卫京城。

    忙了一整夜的崇祯,在太监王承恩的提醒和再三劝说下,

    终于决定送儿子离开京城。

    王承恩说得对,要是京城不保,

    只要宗室血脉还在,就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机会,

    江南还的底子还在,

    大明各地的将士还有数十万。

    崇祯想了想,开口道:“传太子、永王和定王。”

    兵荒马乱,也不知外面怎么样,

    也不知能不能成功突围,

    崇祯决定派人护送三个儿子出城,看能不能觅到一线生机,

    人少点,也不容易引人注目。

    “奴婢遵旨”王承恩应了一声,匆匆退了下去。

    很快,16岁的太子朱慈烺、13岁的永王朱慈照、9岁的定王朱慈炯,

    齐齐出现在崇祯面前。

    “儿臣拜见父王”三人恭恭敬敬地向崇祯行礼。

    崇祯没有说话,一脸慈祥地看着三个儿子,

    当眼光落在三个儿子身上的光鲜的冠带袍服时,

    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