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5章:传承2000多年的水利工程,出来了……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5章:传承2000多年的水利工程,出来了……第(2/2)页
此时。

    陈凡的直播间。不只是一众粉丝在关注。

    蜀地水利部门,其他地区一众负责人。

    还有一众水利专家,教授,他们也纷纷关注了。

    他们早就想与陈凡聊一聊都江堰的问题。

    不过因为陈凡在医院,他们也不好打扰。

    此时陈凡提及,众人都是眼睛一眨也不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词。

    “岷江是流过成市平原最大的一条河流,这一条河流在成市平原又分为了四条支流。

    不过,岷江与其他江有一些不一样。岷江上游水势非常大,枯水区又非常长。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成市平原要么就是洪涝,要么就是干旱。这让我们显得很尴尬,守着这样的一条大江大河,我们竟然不能发挥他的水利,反倒时不时对我们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一边说。

    陈凡一边拿出了岷江的地图。

    “2000多年前秦国太守李冰,他就有感于岷江对于百姓造成的危害。于是,在他充分调研岷江之后,他便在岷江与成市平原交接口处,将岷江一分为二,大的这一块叫做外河,小的这一块叫做内河。这样,当岷江洪水爆发时,那么整个洪水就不会只流向成市平原。”

    说到这里。

    直播间内有人提出了问题:“凡哥,单独的这样一分为二并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是的。”

    陈凡点头:“这也是上次我没有说清楚的。单独的一分为二仍然抵档不住洪水的入侵,但是,如果我们将内河挖深一些,将外河抬高一些呢”

    “内河挖深一些,外河抬高一些”

    不少人在脑海里思索起来。

    与之同时,陈凡也拿出了画板,在画板上画起了都江堰的结构图。

    “大家看,内河比较小,比较深。那么,在枯水期的时候,因为他较深的原因,所以岷江就会有大概6成到7成的水流分到内河。”

    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前沿的一个设计。

    这个设计叫做鱼嘴。

    为什么叫鱼嘴呢

    形象上来说。

    那就是岷江到此,被一条大鱼一分为二。

    分岔的地方因为很像鱼嘴,也就叫鱼嘴了。

    这一说,众人眼前一亮。

    “我靠,这样一分,岂不是枯水期的时候,我们成市平原就不会缺水了”

    “尼玛,这是天才的设计啊。”不解释的话,大家自然不清楚。

    可这一解释,哪怕不是水利专家,这时候也激动不已。

    不过,有粉丝又问道:“凡哥,主要还是雨季,一但暴雨来临,怎么办”

    “这也好解决。”

    陈凡说道:“我们看外河,外河有什么特点外河的特点是河床比较大,比较宽,也比较浅。枯水期的时候,水会流向内河深的一面。可一但雨季来临,水位暴涨,那么,

    大部分的河水就会流向宽度更大的外河。这样,哪怕就是雨季来临,也不会对成市平原造成多大的影响。”

    “我靠”

    这样一解释。

    整个直播间,瞬间疯掉。

    “啊啊啊啊啊啊。”

    “内深外浅,太绝了。”

    “蜀地水利部门的在不在,赶紧设计修建方案。”

    不过。

    相对于普通群众的尖叫。

    有一些专业人士却又问道:“陈凡老师,不得不说,将岷江一分为二,以内深外浅的方式,确实能够起到不少的作用。特别是在枯水区的时候,但如果碰到雨季,他还是不能够有效的对河水进行阻档。正如您刚才设计的结构显示,哪怕内河相对小,但它却比较深,水流同样也会非常急。一但急,水量也会非常大,这对于城区的百姓来说,还是具有非常大的威胁。”

    “是的,这位朋友提的意见非常好。”

    陈凡点点头:“光在分岔处设计这样的一个鱼嘴还不够。就像这位朋友所说的,一到雨季来临,河水的水流非常急,这样的冲下去,仍会对蜀地平原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

    如果我们能够让水流缓下来呢”

    “缓下来”

    这位提出问题的专家有些不明白:“怎么让水流缓下来”

    水势太急,根本就无法阻拦。

    当然。

    也不是完全不能。

    你也可以在上面设置堤坝。

    但问题是。

    这一设置的话,水势一大,堤坝也承受不住,也只能放水。

    这样一放,水势同样非常急。

    这一急,量也将非常大。

    “这也简单。”陈凡说道:“我们可以不用设堤坝,我们只要在这里做一个像瓶子一样的开口,然后就可以了。”

    “瓶子一样的开口”

    见大家不理解。

    陈凡又在画板上画了起来。

    前面是鱼嘴。

    鱼嘴将岷江一分为二。

    接着就是陈凡所画的像瓶子一样的图案。

    这个图案,在都江堰里被称之为宝瓶口的设计。

    意思就是瓶子的口。

    画完。

    陈凡说道:“滚滚的流水如果只用堤坝的话,并不是一个太合理的方案。但如果设计成一个瓶口,那就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给大家做个示范”

    陈凡一边说,一边拿出了一瓶矿泉水。

    “我现在将这瓶水打开,然后往下倒大家想一想,这样的倒下来,我们的水会不会流得非常快”

    如果不仔细想的话,你会认为。

    会的。

    他一定流得非常快。

    可你再仔细一想,或者你善于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并不会。

    是的。

    直播间里面,大家便可以看到。

    虽然陈凡已经将瓶子以9度的方式笔直往下倒,但瓶子里的水却流得并不快。

    不但不快,反而瓶中的水一到瓶口的位置,却是咕噜咕噜在这里停了几下,然后才缓缓一股一股下跌。

    “我好像明白了。”

    “我也好像明白了。”

    “陈凡老师画的那个瓶口,原理不就像现在的吗”

    “对啊,就是这样太急的水要是强行拦住根本没办法。可是,一但在他的下面设置一个像瓶口一样的出口。那么,哪怕再急的河水到了这里也都会停下来,并且打圈,形成一个旋涡然后整个的河水也就缓了下来。一但河水缓了下来,那么,流入成市平原的水流也就少了许多。”

    “这还不只。如果是这样操作的话,在瓶口这里不但可以让河水缓缓停下,而且还可以通过旋涡的方式将泥沙给甩到岸边。这样,流到下河的水就变得更为干净的多。”

    “妹哟这这这”

    是的。如果说都江堰的鱼嘴是一个天才的设计。

    那么。

    鱼嘴之下的宝瓶口,那简直就是传世之作。

    当这一个宝瓶口出来之后,整个直播间,已经彻底沸腾。

    特别是对于那些水利这一块专业的网友。

    在得到陈凡的解释之后,他们激动的都要跳将出来。

    “各位,别激动,我还没有讲完呢。”

    事实上。

    都江堰可不仅仅只是这么简单。

    接着,陈凡又说道:“鱼嘴与宝瓶口,他基本上可以拦住90以上的洪水。但这还不够,岷江水势有的时候真的无法让人想象。一但雨季暴涨,很有可能鱼嘴与宝瓶口也都拦不住。所以,在这里面,我们还应该在宝瓶口附近采取第三个设计方案。”

    “什么方案”

    “这个设计叫做飞沙堰。”

    “什么是飞沙堰”

    “就是一个像堤坝一样的建筑。一但岷江来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雨季,那么宝瓶口这里的水位也将会得到大部分的抬升。但这个时候,我们如果在宝瓶口附近建立一个位置较低的堤坝。那么,一但宝瓶口水位抬升,那么,河水就会通过飞沙堰与外河汇流到一起,

    再也不可能对成市平原造成任何影响”

    鱼嘴。

    宝瓶口。

    飞沙堰。

    这便是整个都江堰的设计方案。

    当解释到这里。

    整个直播间人数已经突破了5000万。

    而在这一刻。

    蜀地水利部门,包括整个中华各个区域的水利部门,这会儿,全都被震撼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