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2章:老子《道德经》出场……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2章:老子《道德经》出场……第(2/2)页
如果恢复礼,那就相当于恢复了周朝盛世。

    如果大家都如此有礼,那就不会有现在的争乱情况。

    可是。

    李耳的一翻话,却是让众人猛的一惊。

    礼只不过是表向,真正大家失去的,不是礼,而是道与德。

    这给大家产生的冲击是巨大的。

    “道与德”

    “这个,兄弟们,大家觉得李耳说的是对的吗”

    “我不知道。”

    不少人摇摇头。

    但虽然摇头,可是李耳所说的逻辑,却是没有一丝问题。

    礼好像真的是表向。

    你强行的恢复礼又有什么用

    礼崩乐坏不是大家不遵守礼,而是大家失去了道,失去了德。

    他们已经视周礼为无物,再恢复有什么用

    事实上。

    对于孔子提到的礼,当时春秋战国有一系列的诸子都明确反对。

    比如说晏子。

    当年孔子前往齐国,并通过高昭子见到了齐景公。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讲得好啊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纵然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为政,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景公很高兴,将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赐给孔子。

    晏婴这时就进言说: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习俗;四处游说乞求借贷,不可以此治理国家。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此后齐景公虽然恭敬地接见孔子,但不再问有关礼的事。后来孔子再次见到齐景公,齐景公就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听完之后,感觉到齐国有危险,于是便离开了齐国。

    应该可以说。

    晏子说的就是老子所说的简单版本。

    周礼太过于繁琐,不只是一众君王将相不太想遵守了,就是一些平民百姓他们也不太想遵守。而且周礼残缺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去制定这一些礼仪,不但没有什么效果,反而还会起到反作用。

    “陈凡老师,既然李耳不赞同孔子恢复周礼。那么,他又应该用什么治世呢”

    有学子虽然觉得李耳所说的有道理。

    但是。

    如果仅仅只是否定孔子的周礼,而自己又没有拿出其他的可行办法,那这也没什么用处。

    对于此。

    陈凡自然也明白有学子的疑惑。

    毕竟。

    孔子的儒家思想传承了千年,他已经根深蒂固。

    你要否定孔子,基本上一大堆的人都有意见。

    当然。

    陈凡也不是否定孔子。

    陈凡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要不然。

    汉朝也不可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只是诸子百家,每一家的思想都不一样。

    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家的思想还没有完全统一,一系列的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

    不说是儒家了,任何一家学派,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而且真要说。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未必真的适合各个国家的治理。

    所以。

    孔子虽然名气很大,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混得也并不怎么样。

    “别急,我慢慢向大家解释。”

    陈凡并没有一下子直接回答,而是继续开讲老子:“公元前485年,李耳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与之同时,他自己也开始质疑起周礼。此外,因为读得书够多,李耳有了一个自己对于世界,对于天下治理的理念。随即,李耳离开了周王朝,他准备离开故土,云游四海。当李耳来到函谷关,并准备出关之时。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李耳,于是设宴邀请李耳。可是听到李耳要出关云游,又觉得无比的可惜。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留下李耳的法子。尹喜就说,先生出关可以,但出关之后世人可能再想遇见您就非常困难了,何不在此时著书一部,将您的研究与理念留传下来。李耳听后,于是就在函谷关呆了几天,几天之后,他交给尹喜一部5000字的著作,随后,李耳骑青牛就此离去。”

    “陈凡老师,这部5000字的作品叫什么名字”

    “叫做道德经。”

    道德经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德经,一个是道经。

    后世汉朝独尊儒术之后,道家玄学占据了上风,于是就将道经放在前面。

    最终,流传下来的,于是便成为了道德经。

    说完。

    大屏幕上,闪现了道德经的第一段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