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1 上升的道路已经铺平  带着农场下凡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1 上升的道路已经铺平第(2/2)页
营,不仅看到被石仲魁紧急招来的石光珠和薛蟠,自己还被石仲魁给圈在大营里了。

    随后三天,就看到一个个王府、公主府的管家和当朝三品以上大员们的家仆或者子侄不断找上门。

    但凡是家仆上门的,连大营都别想进。

    好在石仲魁也没过分,让薛金平和几个官吏带着这些仆役去看正在开垦的三千亩水田,还有附近一片片荒地。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那口泉眼。

    而王府、公主府的管家,则全交给石光珠和被拉壮丁的贾琏去接待。

    石仲魁自己则用以文会友的名义,招待那些大员的子侄。

    加上大营的官吏们在一旁暗示说,石仲魁不管农田如何分配的事。

    所以即便石仲魁确实怠慢了这些人,却没人觉得他是故意的。

    而是想着他这是在避嫌,不得不如此做。

    等到了第四天,再找上门的人,除非当朝一品,否则就是驸马爷亲自来,早就没他们的份了。

    更别说那些五品以下的官员了。

    不过,石仲魁还是留了超过4千亩的地,让人去分给御史和六科给事中。

    而且如何分配,全由御史台自己决定。

    这种转移矛盾的手段算不上高明,甚至很直白,却很有用。

    到了第五天,三千水田已经开垦完毕,工部的官吏欢喜的上门查验。

    本来这几个五品、六品官还想拿捏几番,可刚说这不好,那不好,就被等的不耐烦的几个王府管家给打断了不说。

    还差点被人指着鼻子骂他们不识抬举。

    经过5天时间,那口泉眼的出水量不仅丝毫没减少的迹象,大量流水也已经把三千亩开垦出来的水田全部浸湿了。

    看情形,让屯田兵抢种一波稻子,加上今年入冬降霜的时间晚个十天半个月的话,说不定都能收一季稻子了。

    有了这心思,但凡分配到农田的家族,看石仲魁时,眼睛里都带着金钱的味道。

    宛平多泉水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既然传闻这六元公精通周易处、几处泉眼。

    到时候即便无法开出新农田,仅仅只是把水引到此处的三万亩土地,也能把所有土地变成水田,价值立马就高了好几倍。

    有人找到石仲魁试探了几句,可得到的回复却是没时间。

    一句还要管着疏通河道的差事,就让这些人明白,没时间不等于不愿意。

    但想让他心甘情愿的为大家寻找泉眼,得有好处才行。

    助人升官对权贵、重臣来说,反而是最容易,付出成本最小的筹码。

    在石仲魁正式交接完开荒的差事,带着薛金平的三千屯田兵回宛平城外的大营,准备让兵丁修整三天,自己也好去京畿河道上实地考察一番时。

    朝堂上已经有人行文吏部,为石仲魁请功了。

    甚至在朝堂上,都有御史因为拿了石仲魁的好处,而站出来帮他说话。

    皇帝知道是因为什么,心里愿意,却还是有些不满。

    毕竟这升官的权利被内阁和吏部控制着,是个皇帝都会不爽。

    更别说真正的大权,还掌握在了太上皇手里。

    好在这次不管是太上皇一系的朝臣,还是皇帝这边的人,或者那些持中立态度的大臣,对这事都没什么意见。

    开荒虽然不是扩土,但增加农田数量,在哪个朝代都是士大夫阶层最喜欢,也没什么理由找麻烦的功劳。

    不过有御史说开荒的功劳足以连升三级,但坏就坏在明面上报上去的只有三千亩。

    虽然大家此时基本上都知道,真实数量是三万亩,更猜到石仲魁可能是在刻意压低自己的功劳。

    目的或许是只想暂时待在翰林院。

    毕竟不把翰林院的升官之路走一遍,今后对石仲魁入阁的路,会难很多。

    甚至仅仅只是从翰林院修撰升为正六品的侍读、侍讲,都比此时就调任六部要强多了。

    所以从六品升正六品没人反对,可实际授予什么官职,就有的争了。

    六部除了礼部外,大家都知道石仲魁肯定不会此时去自家衙门当个五品、六品的官,所以没人争。

    都察院倒是想把石仲魁拉进自己的地盘,今后就不用怕没农田分,但十三道言官最高也就正七品,权利大却官小。

    再高一级的殿中侍御史则是从五品,而且殿中侍御史虽然不会真的天天待在皇帝身边。

    但要是这人换成石仲魁,皇帝百分百会拿他当近臣对待。

    更别说石仲魁本来就有了御书房行走的差事。

    不管是皇帝一系的,还是太上皇一系的,没几个人愿意石仲魁天天跟着皇帝。

    文官们明面上厌恶得到皇帝喜欢的大臣,但实际上人人都明白,圣宠远比实干更重要。

    最后议来议去,果然还是升石仲魁为翰林院侍讲。

    翰林院侍读、侍讲虽然都是正六品,但仅仅是这半级,就是无数庶吉士和进士们一辈子都越不过去的坎。

    上面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再往上就是正五品的翰林学士了。

    可以说,石仲魁越过这一级后,进入内阁的概率比之前至少大了10倍。

    低调几年,把上面的几个上官熬死、或者在熬到有人升官,离开翰林院进入六部当侍郎,就能顺利接任侍讲学士。

    到了这阶段,他也有机会直接被任命为六部侍郎,或者都察院从四品的右佥都御史。

    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没能抢到人,最后一商量,干脆把去年就应该升官的于洪高从大兴拉进都察院。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