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河西战起  一世骁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河西战起第(1/2)页
大晋宣嘉十六年九月,河西节度使傅懋修与四部可汗在甘州会盟,随后领他们各自出兵三千前往凉州听候调度。

    几乎同一时间,青唐大君拓跋赤德命大将莽龙支布领兵三万,入寇沙洲。大将六指乡弥洪领军三万,攻祁连,河西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人马过万,无边无岸。

    三万青唐大军,后面还跟着数量几乎同等的辅兵和杂役,六七万人联营数里,站在沙洲城上根本望不尽。

    中军大旗下,年近四十的莽龙支布穿着华贵的甲胄,望着不远处沙洲城头挂着的人头,就知道此行在想跟两年前一样,通过内应迅速攻破沙洲城是不可能了。

    因为他们都死了。

    两年前他是作为青唐名将野利恭禄的副手,参与沙洲之战。

    那一战因为有细作开门,加上当时的沙洲武备不整,这才让青唐人得手。

    两年后的今天,在看沙洲的城墙,他就知道想打下沙洲,取巧是不可能了,等着用人命堆吧。

    历来攻取坚城,都不是好差事。

    而且青唐人历来不善于攻城,他们的攻城更依赖奇袭这种类似撞大运的方式。

    青唐人聚居在西海高原上,半耕半牧,以部族为基础,青唐国更像是个部落联盟而不是如同中原大晋这种集权王朝。

    所以每次出兵的时候,看见坚城,如何让部族的首领们情愿去带着手下的族人去爬城头,都是领兵主将的一个难题。

    他的前任主将,也就是野利恭禄,就喜欢在战前用丰厚的赏赐和战后的利益瓜分来激励各部族军。

    很直接,也很有效。

    莽龙支布正想着如何用语言激烈一下身边的将领们,身边的一个部族首领指着城墙上说:“将军,对面很奇怪啊,我们都已经兵临城下了,他们在城墙上好像是在喝酒啊”

    莽龙支布一听,定眼望去,城墙上居然还有烟火气,好像是在烤全羊

    “搞的什么鬼啊”

    一众青唐将领被城墙上的晋军搞得摸不到头脑。

    “要不我们现在攻城试探一下”

    一个将领小声提议道。

    “你当自己是一品大宗师吗,能飞到几丈高的城墙上”

    失去奇袭的机会后,攻城就必须借助各种攻城器械,比如云梯,楼车,绳索等才能爬上城墙,这个过程叫“蚁附”。

    而现在青唐军的极度缺乏攻城器械,只能等待工匠打造,而青唐的工匠数量极少,最少要等十日左右才能凑足攻城所需的器械。

    而且沙洲城附近的树木早就被砍光了,想就近取材根本不现实。

    如此一来,似乎只能看着不远处的城墙上,晋军在那边大快朵颐,喝酒吃肉,好不痛快。

    “是不是晋军已经知道,援军就在路上,所以都放下心来,毫不慌乱”

    另一个部族首领提出了这种可能性。

    “不管怎么样,小心戒备。”

    莽龙支布又向着城墙上望了望,转身回了营帐。

    此时,城上的沙洲都督陈守圭端着一碗酒,看着城下的青唐军大营,默不作声。

    两年前沙洲城破,青唐人在沙州城据守了一年才撤离。还不是因为大晋主动出击驱赶,而是因为节度使傅懋修的离间计生效,青唐名将野利恭禄被大君拓跋赤符所杀,国内发生了内乱,导致守军人心不稳才撤离。

    而后陈守圭被任命为沙洲都督,他接到任命后带少数亲兵往瓜州上任,时值青唐军队撤离不久,瓜州城劫掠之余残破不堪,而青唐又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形势非常严峻。

    陈守圭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安抚沙洲军民,修整城墙和防御工事,此时青唐大军又至,城内人心惶惶。

    于是他组织士卒在城上饮酒作乐,以安定军心。实际上城墙下的士卒都已经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守城作战。

    而城内民众看着士卒都在城墙上喝酒,也就不在惶惶不安,人心大定。

    与此同时,同样是数万大军兵临城下的祁连城,就显得肃杀多了。

    节度副使张仁愿亲自上城,巡视各处城防设施,力求稳妥。

    “领兵的是六指乡弥洪,是青唐声望仅次于论赞破和野利恭禄的名将,现在野利恭禄被杀,论赞破被赋闲,六指乡弥洪已经是青唐军中第一名将。观其扎营,井井有条,确实有章法,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张仁愿指着城下的青唐大营跟麾下诸将说道。

    “张副帅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愿领兵出战,会会这个青唐名将。”

    祁连军使贾师训立即请命,当下就要出城跟青唐人作战。

    看着求战心切的属下,张仁愿笑着摇摇头,“还不到时候,莫要心急。”

    青唐兵封两路,合计六万大军,算上辅兵杂役合计十余万人,这对于青唐的国力来说,动用如此庞大的规模的军队,所需要的消耗差不多需要几年的累及,所以远在青唐王城的青唐大君也极为关注前线的各种情况。

    两路大军,几乎是每日都有军报传回王城。

    年近四十岁的拓跋赤德留着一副精心修建的胡子,穿着白色的华贵白色皮袍,圆领窄袖,带着金丝花帽,在王宫的书房里来回踱步。

    “大君,国相来了。”

    近侍小声的提醒道。

    “快请。”

    拓跋赤德急忙吩咐道。

    不多时,一个穿着跟拓跋赤德相同款式的袍服,年纪约六十多岁的老人走进了大君的书房。

    “臣,论赞破拜见大君陛下。”

    拓跋赤德紧忙走上前去,将老人扶起。

    “国相不比多礼,来人,给国相看座。”

    青唐国相论赞破站起来,又微鞠一躬谢过大君的赐座,才缓缓坐下。

    “不知道大君唤老臣来,有什么吩咐。”

    拓跋赤德看着眼前这个六十多岁的青唐军神,从进门起礼节就显得无比的周道,态度也无比的恭顺。

    但就是这样,拓跋赤德仍旧恨得牙根痒痒。

    这个时间,大军远征在外,除了战事找你来还能是什么事

    不过这话却不能明着说。

    对方是青唐重臣,在各部族都有极高的名望。现在虽然担任国相这样的闲置,可对于这样的老臣,他作为大君必须给与足够的尊重。


第十九章河西战起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