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五章从容  一世骁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五章从容第(1/2)页
此刻军帐之中,只有寥寥数人。

    吴王赵德玉,长史顾乡林,参军钱络,都督李子春、刘台卿,水师都督汪汀山,以及最后赶来的大都督薛巨鳞。

    钱络看着众仁继续道:“红莲道的提议是两军合流,红莲道可以奉王爷为帝,只要王爷可以承认红莲为国教,圣公方虬为国师。而两军合流后,薛大都督和红莲元帅方蛟和同为元帅,一同执掌军机,诸位将军只需要接受红莲护法之职”

    “这红莲道是发的什么疯”众人直接诧异道。

    奉王爷为帝他们没什么意见,但奉红莲为国教,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我们能跟红莲军合作,互为援引,已经饱受非议了,若是合流却万万不可,王爷是天潢贵胃,太祖血脉,干的是清君侧,奉天讨逆靖难的千秋之业。若是跟红莲军合流,天下臣民会如何看江南士族会如何看”

    长史顾乡林直接道出了这个选择背后的代表的意义。

    那就是红莲跟吴王府虽然都在造反,但目的不一样,支持者也不一样。

    支持吴王府的是江南士族豪宗,以及吴王旧部,还有吴王数代在江南的贤名。

    吴王可以跟红莲军相互援引,遥相呼应,但若是真的合流,那首先江南士族就会立马转而放弃对吴王的支持。

    因为红莲道反的是朝廷,但对于士族豪宗来说,同样是他们的死敌。红莲宣扬的是什么

    是众生平等,每到一处必然会裹挟穷苦杀掉当地的富户地主,掠夺其家业。

    这本就是世家大族的天敌。

    所以作为江南顾氏的出身的顾乡林,肯定是不能接受与红莲道共事的。

    而顾乡林的态度,其实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江南世家大族的态度。

    吴王自然是明白这一点的。

    “跟红莲合流不可行,但寿州久攻不下,却是需要另做打算了。我大军在寿州攻城也快有十日了。能不能攻下来,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所以现在的局势,该如何是好”

    赵德玉的语气很平澹,但放在几个领兵大将的耳中就有些刺耳了。

    现在寿州拿不下,时日一长,等朝廷反应过来,这就是死地。这个道理他们这些知兵的气势更为清楚。

    但现在寿州就在这,就是打不下,难以寸进。

    传统的蚁附攻城,还有地道,都尝试过了,除了带来大量的伤亡,搞得军心涣散之外,没有任何的成效。

    而且寿州从立城开始还没有被攻破过的记录,寥寥几次破城都是因为城内守军粮绝,援军无以为继才主动开门献城的。

    而叛军之前的打算是淮南的防务空虚,守军应该只有几千但谁知道突然冒出个靖南军。

    这样一来无论是寿州坚城还是正阳小城,都不好打了。

    参军钱络也终于戳穿了目前的所有人的不愿谈起的现状。

    那就是叛军的出路,到底在哪

    勐攻寿州十日,死伤万余人,寿州还依旧坚挺。通过寿州北上的计划,事实上已经走不通了。

    随时可能渡河而来的官军也让所有人如芒在背。

    特别是赵德玉,听说援军是由武安侯率领的,心里更是陷入了恐惧之中。

    和州之战带给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四万大军阵列而战,被那一万五千官军打的几乎全军覆没。

    随后傅津川大年夜奇袭采石,渡江之后更是直驱建邺。

    现在知道傅津川率军前来,即便是知道援军最多不过两万余人,但心里仍旧是有些畏惧。

    但面色上,赵德玉却没有露出半分惧色。

    “不如退到洪州和饶州鄱阳湖水路利于舟船,足以自守。”

    这时候水师都督汪汀山提出了这个建议,那就是退兵,退回江南西道,洪州饶州吉州等地目前还在他们手中。

    汪汀山这个提议,让众人都不言语。

    因为退回江南,就意味着北上再无机会,除非天下大乱,不然再无北上中原之机。

    而现在江南东道的建邺也被围城,润州和采石都丢了,江表防御体系已经解体了,朝廷大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压过来。

    没有大江天险可以凭借,想要跟朝廷抗衡对峙,那是不现实的。

    退回饶州、洪州或许能够坚守一段时间,但也不过是等死而已。

    所以不愿意承认失败的众人,是谁也不愿意对这个退路作出回应。

    但现在又到了必须作出决定的时候了。

    攻不下寿州,淮南对他们来说就是死地,留在淮南经营自守绝对不可能行。

    其一是淮南四战之地,没有天险可以凭持,甚至因为临近京畿道让朝廷大军出动更为便捷。

    其二是叛军士卒大多都是江南人,江南要是被朝廷拿下,军心必然散乱。

    这也是不能西去跟红莲道合流的原因之一。

    所以现在很明白的两


第一百八十五章从容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