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一章对堂鼓  一世骁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一章对堂鼓第(1/2)页
扬州来的军粮到了。

    作为仓禀主簿的王鹤锦自然是被派来验收,查验数量、质量,并且要给扬州方面出具回执勘合。

    结果他在查验的过程中,给负责押运扬州都督府幕僚王闾丘给气的七窍生烟。

    「怎么二十万不是应该三十万吗这误了军国大事,可是你们扬州的事,跟我们荆州可没关系」

    「这船上的粮食都散了,数量不足」

    「这些粮食都发霉了,喂牲口都不吃不作数」

    「剩下的,下一批一起补上」

    王鹤锦是百般挑刺,最后只给扬州都督府开具了实收十八万斛军粮的回执。

    王闾丘拿到回执之后看到上面的内容也是气的不行,立马与王鹤锦理论一番,谁知道这位王主簿直接说了,是常例,水路十分之一的折损。

    王闾丘知道王鹤锦所说的常例是什么。其实运粮来说,途中有损耗是正常的。

    所以朝廷漕运的粮食,都会约定俗成,有一成作为折损。征调粮食的时候都会多征调一成。

    但这毕竟是荆州都督府和扬州都督府都是平级的,甚至扬州都督府还是大都督府,而荆州只是都督府。

    若不是兵部行文,扬州方面也不可能给荆州调集粮食。

    王闾丘一气之下甚至想下令直接把船开回去,粮食直接运回去,不过想着来的时候长史嘱咐,也就忍了下来。

    毕竟这涉及到山南道的平叛战事,若是因为军粮问题,最后导致军败,这罪名可就大了去了。

    因此王闾丘也就咬着牙忍了。

    回扬州的路程因为是顺大江而下,速度极快,几日的功夫就回了扬州。

    傅津川听到王闾丘的回报之后直接差点把手中的茶碗摔了。

    「你没见到荆州都督」

    王闾丘摇摇头道:「就只来个主簿,据说是王大都督的家人」

    傅津川怒道:「扒皮扒到我头上了」

    盛怒之下的傅三郎直接就命人修书一封,与荆州都督王鹤臣。

    两个都督府直接就因为军粮一事,打起了公文大战。

    王鹤臣接到傅津川的来信之后,一看内容也是气的够呛,大骂道「小儿猖狂」。

    王鹤臣也是勋贵之家出身,虽然没有侯伯之爵,但他的母亲却是宣宗公主,他本人是仁宗皇帝的外甥,武宗皇帝和道君皇帝的姑舅兄弟,正二八百的皇亲国戚。

    王鹤臣本来性情温顺,现在被傅津川这一个小辈写信呛了一顿,自然是气不过,立马回书指责扬州没有按照兵部要求给够粮食。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二百二十一章对堂鼓免费阅读制宜都就可以直接封锁大江,这样一来官军的粮道就有被断的风险。

    因此官军不得分出一军后撤到当阳,在当阳重新建立以北水为运河的补给线。

    「大都督,又是催促进兵的吗」

    夷陵大营中,程锦堂看着手,眉头微皱,一旁的天武军使周铁冠试问道。

    「太子殿下倒是没逼着我们立即把叛军剿灭,只是说因地制宜,尽快哎」

    听着主帅叹气,几个军使一级的大将,全都默不作声。

    叛军主力一部虽然在夷陵,但是均州房州,以及襄州、开州、通州等地都有叛军在活动。

    所以也牵制的邓州和唐州的十万大军根本就动不得。

    现在对于官军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拿回夷陵,毕竟伪帝成浚就是夷陵称帝的。

    这一点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程锦堂长出了一口气道:「十月之前,必须要拿回夷陵。各部明日开始,轮流攻城,不计伤亡,骑军后撤护卫粮道。」

    「诺。」

    夷陵作为一座小城,此刻只有数千人守城,但粮草充足,又是叛军精锐,士气也不成问题。

    程锦堂明白,想要拿下夷陵,就必须要用人命填了。

    一架一架云梯架在夷陵城头,而官军还打造了井阑,不断的冲击着夷陵的城头。

    官军精锐手持刀盾,蚁附攻城,如同巨浪一般拍打着夷陵城墙。

    主楼处,叛军的将领们拥簇着一个身穿一黑衣红莲龙纹袍的年轻人,却正是赵成浚。

    虽然官军大军兵临城下,但他们的「皇帝」赵成浚却没有任何的惊惧之色。

    反而为身旁的将领们鼓气。

    「官军虽众,去拿夷陵这座小城没办法因为他们失了民心,无论是城内的百姓,还是城外的,其实都心向我们,只不过目前伪朝势大罢了」

    在城头上说完了自己都不信,但偏偏很多人相信的话后,赵成浚在亲卫的护持下回了城中的「皇宫」,也就是之前城中的县衙。

    「这夷陵守不住了,官军的攻势太勐烈了,最多还能守三两天,


第二百二十一章对堂鼓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