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2章 蟹文化(下)  逍遥渔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2章 蟹文化(下)第(2/2)页
,这时雌蟹黄满肉厚。

    十月要吃雄蟹,这时雄蟹蟹脐呈尖形,膏足肉坚。

    市场上的螃蟹有很多。

    但真正能称为大闸蟹的,其实只有中华绒鳌蟹,而且个头要在四两以上。

    大闸蟹之名有来头。

    据说早年间苏州、昆山一带的捕蟹者,在港湾间设置闸门,闸用竹片编成,夜间挂上灯火,蟹见光亮,即循光爬上竹闸,此时只需在闸上一一捕捉。

    如此捉到的“傻螃蟹”便叫做大闸蟹。

    小说家包天笑写过大闸蟹史考,称“大闸蟹”三字来源于苏州卖蟹人。

    苏州人家把蟹当做夜宵,所以卖蟹人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沿街叫卖:“闸蟹来大闸蟹”。

    这个“闸”字,音同“sa”,“sa”在吴地方言中是水煮的意思,蟹以水蒸煮而食,谓“sa蟹”,“sa”与“闸”就这样暗合着音韵流传到今天。

    事实上,从古至今,人们对大闸蟹文化的沿袭从没间断过。

    鲁迅先生曾称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了不起的“勇士”。

    谁是第一吃蟹人至今史无考证,但其美味已得到公认。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蟹情有独钟,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

    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咏螃蟹诗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这首诗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全诗不著一个“蟹”字,短短几句写出螃蟹在海洋中的名声。

    螃蟹肉上生骨的奇特长相,浑身是胆,在海底下横行。

    螃蟹不仅入诗,也入画。

    金风起兮蟹脚响,其意境本身就是国画的美。

    王胖子若有所思的看着李轩手上那只基本被啃完的大青蟹,面露怪异,这玩意儿,竟然还有这么多说道的东西。

    “李老弟,说实话,听你说完,我这只青蟹都有点舍不得吃了。”王胖子开玩笑道。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