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这是我的领域第(1/2)页
前世里,苏远山本科毕业便拿到了哥大的offer,硕博毕业后便一直在企业工作,没有机会亲自接触到国内的科研圈子。
    他所知晓的九十年代的科研圈,大多都是道听途说他父亲苏星河教授因为母亲挪用公款的事心力交瘁,提早就结束了科研生命,并没有赶上九十年代中期科研兴起的时刻。
    而现在,苏远山接触的圈子已经和前世大有不同。
    随着远芯的崛起和影响,以及远芯成功竖起的教学研项目的示范效果,国内也加大了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别的不说,国内目前的科研气息比前世那些道听途说不知道浓郁了多少倍。
    但唯独有一样没变化,那就是饭局。
    饭店门前,苏远山刚下车便看到了站在门口的何春华这是他去年在p大交换的时候,实验室里的负责带他做实验的师兄。
    “师兄好。”苏远山先一步打招呼。
    何春华见状便连忙走下阶梯,伸出双手重重握在一起:“好久不见。”
    苏远山便笑着打趣道:“这得怪师兄你,三个月前我到沪市去的时候,听说你刚好在那边做实验,完了拿到数据撒丫子就跑,愣是舍不得等两天”
    何春华便哈哈笑了起来:“那是老爷子吹得急,你要怪就怪他去。”
    “那我可不敢”
    苏远山回头冲周小慧摆了摆手,便和何春华联袂进入大厅。
    周小慧是一定要跟过来,因为她知道国内这帮教授搞的与其说是饭局,不是说是酒局。而苏远山即便再有地位,但在这些大佬面前怎么都是晚辈
    当然了,她肯定是不会入席的,等会就和司机一起随便吃点,等着他就行。
    “师兄明年就要答辩了吧论文准备得怎么样了”苏远山边走边问。
    何春华点头:“嗯,准备得差不多了。只要答辩的几位大佬不刻意为难,应该没问题。”
    说着何春华又笑道:“说起来还真得感谢你现在能做完一套物理气相沉淀试验的,也就只有远芯了。”
    苏远山属于那种走到哪就把关系交到哪儿的人试想,一个背着天才称号,却丝毫没有刻板印象中那些天才该有的孤僻高傲毛病的、又有极强的实力和影响力的年轻天才,除了脑子有病,才会选择对他敬而远之。
    苏远山在p大呆了半年,和实验室里的人关系那不是一般的好。并且他离开后,和几个师兄也一直有联系,也提供了不少帮助。
    “师兄要是真要客气等会帮我喝点酒就行了你知道的,那玩意我是真有点遭不住。”
    何春华便哈哈笑了起来,苏远山当初加入实验室,大家伙一起没少聚过餐,他知道苏远山酒量很浅。当下便点头:“没事,看师兄的。而且今天晚上,大佬们也更多是想和你交流一下,不会过分劝你的,放心吧。”
    “这可是你说的”
    进入包厢,苏远山先和李春刚教授打了招呼,接着又在何春华的介绍下挨个认识看得出,今晚的饭局,实际上是p大一干搞物理的聚会。
    在入座的时候,苏远山姿态摆得很低,一定要和何春华以小辈的姿态坐在一起,这点,无疑让李春刚等一干老教授很是受用。
    而且何春华也没有骗苏远山,这次,真的不是酒局,而是饭局。
    因为酒是红酒而且还是中餐配的红酒。
    既然是红酒,苏远山那就不怎么怕了。
    “小苏,你肯定知道今天晚上我们的课题是什么。”李春刚教授在名义上当了苏远山的一学期导师,又和李高亮教授颇有渊源,再加上身份超然,于是便承担了今天的话题主持人:“你那篇论文,我们都很仔细地看了,你回的邮件,我们也都看过。坦白说,我们都很高兴你能够发现这一新材料。而且能得到权威杂志的认可,这很好,很不错。”
    “李教授过奖了。”苏远山欠了欠身,笑道:“能剥离石墨烯主要是运气,最主要的还是它的属性分析以及运用场景以及大批量制备的方法。”
    “嗯,没错。但无论从实验设备还是经费投入来说”李春刚说着停顿了一下,盯着苏远山道:“我们都分析了一下,现目前,它似乎只能用在科研上。这就意味着在国内的话,是很难从本来就紧巴巴的经费中抠出来一点的。”
    “至于企业,怕是没有几个企业愿意像远芯那样不计回报的投入科研。”
    这时一个年轻的教授呵呵一笑:“是谁国内就没有这样的企业,而且就国外企业来说,也极少有像远芯这样在各个行业都大量投入经费研究的企业。”
    苏远山马上冲这位教授笑道:“王教授谬赞了,远芯主要还是觉得这些行业有前景才会不计成本。”
    王鑫,三十几岁,今年初才从匹兹堡大学返回p大,刚在匹兹堡大学完成博后。回到p大直接就给了正教授职称苏远山对这个人是有记忆的,今后他将会国内应用物理方向,特别是生物光源方向的大佬之一。但记忆中这人回国应该是2000年前前后不知道提前回国会不会对他的学术成就造成影响。
    其实能够出现在这里,本身就意味着在起码在p大,都是有点身份和本事的人了除了何春华,是拉过来陪苏远山的。
    王鑫见苏远山谦虚,也就笑笑不说话。
    正如苏远山所想的那样,他本来没打算就这么早回国,而是在国外先拿到教职再看一看因为拿到终身教职就能拿到国籍了。
    但随着国内的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国家也时时刻刻把科教兴国的口号挂在嘴上,甚至还落实在行动上
    这就让他有点按捺不住了。
    一方面,随着在国外呆的越久,他就越是感觉到了天花板现象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远芯。
    一个国家到底对科技有多重视,别看说,要看做。
    口号喊得再响,要是不多投钱,要是孕育不出科技企业,那就是空口白话,骗人来着。于是在很认真地思考和考察后,他选择了此时归国。
    大不了加入远芯,他相信凭着自己手里关于新型ed的相关技术和专利,远芯这种大手大脚砸钱的企业,肯定是愿意花钱的。
    但考虑之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p大。一来是因为p大给的条件太丰厚,二来是他对远芯的电科帮有所
第318章 这是我的领域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