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章 石油会战  重生之工业狂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章 石油会战第(1/2)页
陈立东没有找到记忆中的上亿吨大油田,心里有些懊恼。

    而经此一役,杜青山验证了自己之前断定的“海里有油”的判断,而且他坚信,附近海域还有这样的油区,整体储量应该超过一亿吨。

    这就是两个人认知上的差异了。

    实际上,现在的g102油区,储量350万吨,已经很肥了,打赏几十眼生产井,分10年开采,年增产35万吨,滨海油田努努力年产量就能破百万了。

    百万吨级油田,虽然在全国各大油田排名还是小不点,但总算是从牙牙学语进入到了幼儿园,所以,这眼探测井意义十分重大。

    而且,还有效益账可算,靠着这块采油厂,年增利润将超过两亿人民币,将滨海油田员工薪资水平与其它单位拉齐绝对没问题。

    就他分管的勘探这一块,以前搞地震勘探扣扣索索一年搞几块,现在完全可以添置设备、招聘队伍,一口气在渤海湾搞完。

    想一想就美。

    “想要采一点油真的好难

    经费的痛在我心里纠缠

    朝朝暮暮的期盼

    永远没有答案

    为何当初你选择石油勘探

    ”

    这首歌名字叫做爱一个人好难,1999年发行后,被张春波他们重新创作了一下。

    杜青山之前没唱过,可是总听队员们唱,就记住了旋律和改编后的歌词,现在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

    忽然,兜里的手机想了起来,是王静安打过来的,王静安在电话里说:“青山,你邀请贾总和尹总来公司,我们好好谈谈。”

    陈立东以“钱多人傻”的方式开启石油战略,踉踉跄跄地加速向1亿吨油气当量的目标奔跑,究其原因就是底子薄,没储备,特别时没人。

    没人,是指东华系、远东系、莱纳系没有石油方面的人才,而不是华夏没人。

    华夏石油人在哪

    在华夏三桶油的老大:石油和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以达庆为首的各大油田。

    给华夏国企排排队,效益最好的当属三桶油,老大华夏石油名列前茅。

    去年4月,华夏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哥谭和东珠分别上市,每股港币。

    今年4月,华夏石油股份公布了年度业绩,它以55231亿人民币的利润,当之无愧地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

    这种骄人的业绩下也存在一系列的隐忧。

    比如成本问题。

    去年8月份,华夏石油带着2307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满心欢喜地向股民公布中期业绩,满以为股价会迅速涨起来,没想到结果令他们失望,股价在业绩公布后不升反降,究其原因就是,当时公布的桶油生产成本为488刀桶,超过了曾经对投资者承诺的469刀桶。

    资本市场对中期业绩不认账,分析家们评论说,华夏石油的利润来自于原油价格上涨,不能算作业绩。

    于是华夏石油奋发图强,补齐短板,4月份这次公布的业绩中,桶油操作成本降到了468刀桶,完成了当年上市时的承诺。

    在这个业绩带动下,华夏石油业绩一路上涨,十几天内,股价就从147港币迅速达到2港币。

    但是,华夏石油高层自己知道自己,旗下13个油气田几乎全部进入三高阶段。

    这个三高可不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而是高含水、高采油速度、高采出程度。

    熟悉油田的人都知道,以这种模式采油,成本不仅降不下来,而且还得越来越高。

    公司总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奖金激励,他们将降低成本部分的30计提奖金,奖励干部职工。

    再就是向油井中注水、注气,提升油液,能够使桶油操作成本降低002刀。

    三是对边缘油井和低效油井,采取捞油的方式进行生产。捞油,就是关掉24小时运转的抽油机,使用抽油车每隔几天去抽一次油,将每天的耗能、耗电节省下来。

    四是委托东华石油机械公司等,研制新的采油设备,进行新老替换。

    五是压减机构和人员。

    华夏石油集团历史上员工曾经达到154万人,去年是48万人,去年上市时,他们作出承诺,5年内每年裁员1万人。

    每年裁员1万人,是上市时的承诺,而实际上他们准备到今年年底就裁掉4万人。

    裁人也是要花钱的,最主要的开支就是“买断工龄”的钱,经过计算,裁掉4万人,需要支出32亿元。

    裁人,还涉及好多人情关系,都是老一辈少一辈的关系。

    第一个挨剪子的是辽河油田的晨光采油厂,他们在去年就已经被撤销了5个采油大队,30个采油小队,1个热注大队,9个注气小队,共计缩编人员442人。

    这些人有的提前退休,有些人拿了几万块钱开始自谋职业。

    有点关系的去了东华热电厂做司炉,没关系的去盘山港建设工地搞建筑。

    当建筑工人累是累了点,但是工资待遇不比采油队差。

    而现在,采油厂那边竟然张贴出了招聘通知:召集原分流人员及相关工作经历人员组建勘探队和采油队,工作内容为赴毛熊远东进行海上勘探和采油作业,实行基本工资海外津贴绩效奖金保险福利的薪酬方案,具体薪酬将达到国际石油公司技术雇员的水平。

    参考标准:高中以下学历月薪不少于2500刀,专科、本科及以上的不少于3500刀,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薪资面议。

    这样的通知不只在辽河油田,其它油田也作出了类似的安排。

    招聘员工的单位是华夏石油和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项目管理公司。

    国际项目管理公司,是新成立的公司,总经理就是贾兆安,杜青山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公司下设勘探部、采油部、机械部等多个部门,张洪良被任命为采油部长,张春波、郭庆利、王金钊等人被任命为部门副职,正职空缺,这叫虚位以待。

    这个公司成立后,石油系统那些将被裁员的员工,在征求本人意见后直接将工资关系转移到国际项目管理公司,如晨光采油厂这样已经下岗的员工,都接到了召回通知。

    国际项目管理公司员工数量一下子就到了上万人。

    贾兆安不得不从各个油田借调了一批人事和财务人员,帮助进行公司管理工作。


第三百六十章 石油会战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