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762章 大结局(下)  锦绣医女:带着王府全家去种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762章 大结局(下)第(1/2)页
娄大公子和娄知府,知道李家是庐陵王府的人,庐陵王会登基,父子俩并没有太惊讶。

    娄知府早料到会是如今的结果。

    最震惊的是娄二公子娄三公子。

    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李家人只是从京城逃难而来讨生活的平民,听说李家老爷是皇帝了,过去的身份是庐陵王时,这两位呆了半天才回过神来。

    两人心中暗暗吸了口凉气,幸好没对李玉恩不敬,否则,他们小命休矣啊

    父子俩进了李家,见到换装的李家人,一个个神色肃然,行礼问安生怕有一些纰漏。

    “不知亲家的身份是皇亲,实在是罪过。”娄知府自责说道。

    韦氏微笑道,“说来,还是我们先瞒着你们家的,你们何罪之有不必自责了。你们是三品之家,当初却没有嫌弃布衣身份的二公主,反而礼数周到地将她娶进门,该我和皇上感激你们家才是。”

    娄知府马上谦恭说道,“皇后娘娘过誉了,臣惶恐万分。”

    他心中在暗暗庆幸,幸好当初给李玉恩安排了盛大的婚礼。

    要是当时怠慢看轻了李玉恩,此时韦皇后就不是笑脸和他说话了,他的乌纱帽怕是都不保了。

    又休息了两天,在娄知府父子和李县令父子,还有柴大郎一家人的送行中,李兴茂带着韦氏和柴娥英母子他们,坐马车往京城而行。

    娄知府料想韦氏舍不得李玉恩远嫁,建议娄承业也跟着北上。

    护卫队们跟随在车队前后。

    离开李家经过桃花河村的路上,沿路都有百姓们出来观看。

    村里人不会说什么吉祥讨喜的话。

    大家像送亲人远行一样,站在路口,朝他们挥手。

    有人端着家里的酒水,有人端着茶壶,有人端着果子点子。

    他们知道,如今的李家人看不上他们的东西,但这是他们的待客之道,送贵客远行,会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送行。

    李兴茂朝他们频频点头,也挥手致意。

    他心中暗道,若有机会,他还会回来。

    难过的是三个孩子,他们成天和村里的孩子们厮混。

    如今要分开,也不知几时相见,三个孩子趴在车窗口往外看,有村里的孩子看到他们,大声喊着他们的名字。

    李景难过得直哭。

    可不回不行啊,他做不了主留下。

    果果也舍不得这里,但,她好久好久没回家了,她想先回家看看。

    年纪最小的李昱,不知分别聚散。

    哥哥姐姐笑,他笑,哥哥哭,他也跟着瘪唇。

    柴娥英将三个孩子搂在怀里,心中感慨万分。

    李兴茂回村时,轻装赶路,十来天就到了。

    但这次带着三个孩子,还有怀着孩子的李玉恩,行路速度不快。

    走了四十天,他们一行人才到京城。

    十月末的京城,北风呼呼,天寒地冻。

    京城地广树稀,走到屋外,哪哪都是寒气,没个躲藏之处。

    虽然没有下雪,太阳也白亮亮的照着,却感觉不到半丝儿的温暖。

    自小生活在南方的柴娥英,看到这样的京城,很有些不适应。

    但她自知嫁夫随夫,虽然不适应,但还是努力地习惯着。

    车马队直接行驶到了皇宫前,提前得到通知的宫中内侍官,带着一群内侍和宫女们,站在皇宫门前迎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朝中的臣子和命妇们。

    他们看到韦氏和李兴茂柴娥英下车,一齐跪拜下来。

    “恭迎皇后娘娘,大皇子殿下,大皇子妃回宫。”

    韦氏神色自然朝他们虚虚抬手,“都平身吧。”

    “谢皇后娘娘。”

    韦氏看着曾经认识的人,唇角淡淡浮了抹浅笑。

    这些人,有几个是真心欢迎她回来

    但她偏偏回来了

    迎接的人们,发现韦氏和以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是端庄高贵的皇室之妇。

    想来也是,庐陵王父子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韦氏能有什么变化

    在韦氏身上找不到惊讶之处,他们又去看柴娥英。

    人们打量着这位,李家在镇安府乡下娶的大皇子妃。

    有人疑惑惊讶,有人鄙夷不屑。

    见了朝臣和命妇们,该如何说话回礼,在来京城的路上时,庐陵王妃已对柴娥英做了详细的交代。

    这一路上走得慢,在每天停车休息的时候,庐陵王妃会亲自教柴娥英,还亲自做示范。

    并让随行的四个宫女,监督指教。

    柴娥英很聪慧,学得很快,也记得很牢。

    眼下,面对朝中命妇们刁难的目光和言语,柴娥英应对得游刃有余。

    几个有心想看柴娥英笑话的命妇们,个个都惊讶失望。

    韦家人,因为都是布衣身份,只能远远站在朝臣命妇们的身后。

    即便他们家的姑太太成了皇后,按着规矩,没有得到允许,也不能走得太靠前。

    虽然不能像平常人家一样,和自家姑太太亲近说话,但韦家几个老爷太太们的脸上,还是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当庐陵王府被贬出京城时,多少人见到韦家人,嘲笑着说韦家的姑太太再回不了京了,还可能会饿死在外面。

    当时,韦家人只能生着闷气,无法反驳。

    可瞧瞧,他们家的姑太太不仅没饿死在外面,还回来当皇后了。

    韦氏的目光,从朝臣命妇们的头顶掠过,朝娘家人望去。

    没了官职的哥哥们,只能远远地站在人群外。

    他们激动欣喜着。

    老实的韦三爷,还抬着袖子抹着眼泪。

    韦氏心中也很激动,她微微笑着,走向娘家人,“大哥,二哥,三哥,你们也来了”

    “娘娘,路上行路可顺利一路辛苦了吧”韦家大老爷,激动着道。

    “还好,老太太可好”韦氏关心母亲的身体。

    “老太太听说你回京了,高兴得什么似的,今天午休都没有休息,一直在问娘娘的情况。”韦二老爷笑道。

    “你们且先回去回复老太太,等我进宫见了皇上,就去见老太太。”韦氏看着几个哥哥笑道。

    “是是,我们这就回去。”韦二老爷喜滋滋地直搓手。

    太好了,皇后进韦家,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李兴茂和柴娥英,带着孩子们也走了过去,“三位舅舅,这是柴氏,这是几个孩子。”

    柴娥英落落大方地朝韦家人颔首,“舅舅们好,舅母们好。”

    李兴茂又摸摸三个娃的头,“来,见过舅公舅祖母们。”

    李景先喊了一遍。

    李昱鹦鹉学舌也喊了一遍。

    果果没喊,她眨着眼,仰头看着韦二老爷问,“二舅公,七表姑呢”

    韦二老爷一脸惭愧,女儿韦七娘因为差点被宇文家骗婚的事,跟他一直不说话,最近住到外祖家去了,派人去接也不肯回家。

    他赔着笑脸道,“她在她外祖家住着呢,我过会儿就去接她回来见小郡主。”

    果果板着脸,“你不准欺负她。”

    韦二老爷心说,他现在哪敢啊

    以前有李玉竹警告他,现在还多了妹夫皇帝。

    得,现在还多了位小郡主的警告。

    送他十个胆,他也不敢再虐待女儿了。

    “当然当然,绝不会的。”韦二老爷讪笑。

    内侍宫又催着大家进宫,韦氏这才向娘家人告别,带着大家走进皇宫正门。

    和以往的送别不同,这一次,韦家人格外兴奋。

    直到韦氏他们走得看不见了,韦家人才兴冲冲回了韦府。

    韦氏说要回韦家看老太太,他们得准备起来。

    那些朝臣命妇们,看到韦家人如此兴奋,表面虽然不屑,内心中却在羡慕着。

    进了宫。

    大家先来见太后。

    正如韦氏说的那样,太后的脾气不好相处,并没有见他们,而是让大宫女出来传话,说今日身子不适,改日再请韦氏和柴娥英来说话,又说他们远路而来,一定是辛苦了,不如早些回去休息才是。

    韦氏对那大宫女道,“既然太后身子不舒服,我们先行离开吧。”

    韦氏带着大家,离开了太后宫。

    大宫女走到大殿外的台阶下,目送他们离去后,去了内殿中的一间小耳房里。

    耳房中的装饰很简单,只有一桌,四椅,另外,地上还有块蒲团。

    桌上放着一尊一尺高的玉佛,佛前有小巧的金香炉。

    炉中清烟袅袅。

    桌上还有一本经书。

    太后在礼佛。

    她手里捏着佛串,垂着眼帘,翻看着面前的经书,口里念念有词。

    “娘娘,他们走了。”大宫女走上前,轻声说道。

    太后睁开眼来,望着面前眼帘低垂一脸慈祥的菩萨,笑了笑,“韦氏带来的人不少吧”

    大宫女道,“确实不少,有她的大儿子一家五口,还有二女儿两口子。”

    “想当初,我还那么瞧不起她,说她是个生崽狂,谁知”太后闭了下眼,心中涩然,早知道自己后半生会如此,她前半生该多生两个孩子才是,她望向大宫女,“今后,他们再来的话,也说我身子不好,不便见人,带着一大家子人来,炫耀给哀家看,当哀家不知韦氏的想法哼”

    大宫女看她一眼,“是。”

    韦氏带着儿孙们,跟着内侍官来到永兴宫。

    曾经的庐陵王,现今的新皇李伯暄,得知家人来了京城进了皇宫,亲自站在永兴宫的台阶下迎接。

    圆滚身材的他,穿着龙袍竟比当王爷时还要威风。

    韦氏看到自家老头子的新打扮,忍不住好笑。

    李玉玟今天也破例出了门,和裴慎言站在李伯暄的身侧相陪。

    李伯暄的另一边,则是李玉竹和穆元修。

    两口子在京城没有宅子,一直住在裴慎言的宅子里也不像话,庐陵王给他们在京城选了处大宅子,两口子已经搬去住了一个月了。

    韦氏走上前,当先拜下,“臣妾,参见皇上。”

    “老夫老妻的,参什么见的,平身吧。”庐陵王乐呵呵地走上前,双手扶起同甘共苦过的发妻,“路上辛苦了吧行路可还顺利”

    “近些日子,天气都晴好,一路太平。”韦氏笑道。

    李兴茂柴娥英,带着孩子们走过来。

    李玉恩由娄承业扶着,也来行礼。

    李伯暄瞧着自家胖女儿越发胖了,知道她月份大了,忙说道,“不必行礼了,都平身吧。”

    “谢皇上。”娄承业小心地扶着李玉恩,他心中很激动,岳父皇帝会不会赏他一座驸马府

    三个娃子最激动,围着李伯暄嚷着,“爷爷抱,爷爷的帽子好看,爷爷的胡子长长了,爷爷的袍子上画的是什么”。

    李昱抱着李伯暄的腿,像爬树一样,想往身上爬。

    李景在抱另一条腿,果果在研究李伯暄的龙袍。

    柴娥英走过去,一手拉一个,“昱儿,李景,不可无礼,果果,快住手,怎么能扯皇上的袍子呢”

    这三个孩子,还当是在村里啊,没规没矩可怎么行

    柴娥英担心,李伯暄会怪她没有教育好孩子的言行,紧张着走过去,将孩子们从李伯暄的身上拉下来。

    李昱小不懂事,口里还嚷着,“我要爷爷嘛,我要嘛,我要爷爷抱抱”

    李景也委屈着嚷,“我也要,爷爷好久没抱景儿了。”

    柴娥英尴尬得不知怎么才好。

    韦氏微笑道,“娥英啊,无妨,孩子们许久没见着他们爷爷了,他们心里头定是想得紧。”

    “是呢,无妨无妨。”李伯暄将最小的李昱抱起来,“谁叫你的腿最短呢来,爷爷抱你爬台阶。”又喊着李景,“快牵着你妹妹,咱们进去说话,爷爷一会儿再抱你们。”

    李景便来拉果果的手,另一只手拉着李伯暄的手,爷孙四人先走进殿中去了。

    走到龙椅前,李伯暄将三个娃并排在放在上面,他则坐在一旁。

    殿中的内侍官,惊得眼睛都瞪直了。

    殿外,韦氏笑着招呼大家,“我们也进去吧。”

    一家人,热热闹闹走进永兴宫大殿。

    他们刚坐下,李兴盛和李兴安哥俩来了。

    这下子,大殿中更热闹了。

    三个孩子又冲向两个叔叔。

    两个单身汉,哄了好半天,才将叽叽喳喳的三个娃哄得安静。

    不过,实在是人太多,大殿中还是吵哄哄一团。

    李伯暄和韦氏说话,问着村里的情况,韦氏问他京城的事情。

    李兴茂问李兴安李兴盛,旧王府整理的情况。

    柴娥英一边哄孩子,一边小声问李玉玟李玉恩的身子。

    裴慎言作为大女婿,负责招待远来的娄承业,不过,穆元修懂得也不少,娄承业也时不时地问穆元修一些话题。

    几个内侍和宫女们,瞧着这一大家子,目瞪口呆。

    他们惊讶了会儿,又转而一想,皇宫就该这么热闹兴旺才是。

    要都像先皇那样,只有一个大行皇帝儿子,儿子又一直没有子嗣,宫中一旦发生变故,这皇位就得易主。

    不想易主都不行啊,太后看到大行皇帝没了时,整个人都吓傻了。

    事情都过了三个月了,太后一直没从丧子的哀痛中回过神来。

    一家子都到齐了,李伯暄开始安排大家的住处。

    皇帝的家人,不能像平常百姓家一样,合住一处,得分开。

    李伯暄道,“你们母亲,和朕住永兴宫,老大你们一家住皇宫左侧的嘉福宫,老二老三你们合住旧王府。玉恩和承业,你们的住处,父皇也给安排好了,就在玉竹和元修家的隔壁,在玉玟宅子的附近,你们姐妹三人住一处坊市,步行就能窜门。”

    李玉恩生怕住得远,不能随时和姐姐妹妹说话,她高兴道,“多谢父皇。”

    娄承业也很高兴,“多谢父皇赐宅子。”

    大家行路辛苦了,李伯暄并没有和家人多闲聊,吩咐内侍宫女们,带大家去休息。

    晚上要在宫里设宴席,一家子都没有出宫,就在宫里的宫苑中休息下来。

    晚上设宫宴,李伯暄派人去请太后。

    太后照旧推脱说身子不适,拒绝了。

    不过,李伯暄还是派了内侍,送了。

    大宫女查看着菜点,发现都是太后平时常吃的,她命人收入了,走到内殿中来回复太后。

    “婢子看过了,送来的菜,都是太后平时常吃的。可见,皇上是有心的。”

    太后轻笑,“今天进宫的人多,他的家人也到了宫中,得做好样子,免得让人笑话他过河拆桥。”

    大宫女说道,“做样子,也比不做样子好,好歹他是个怕人说的人,要是不怕被说,那才可怕。”

    太后想着大宫女的话,没有反驳。

    今晚的宫宴,就在永兴宫大殿中摆开。

    请来的人,有韦家老太大和几个韦家老爷太太们,还有李氏皇族的几个王爷,当然,少不了会请裴丞相。

    请的都是皇亲,主要是让大家,来认识柴娥英和几个女婿,以及三个孙儿辈。

    起初,裴丞相不想来,装病。

    李伯暄知道他怕翻旧帐,故意吓他,派人问他是不是病重了,真病重了,不如告老在家得了,不必每天辛苦上朝。

    裴丞相听到这话,哪还敢装病

    马上精神抖擞地叫人推着他的轮椅,进了皇宫来。

    但是呢,他还是不好意思坐到最前面,进了永兴宫,就一直在暗处藏着。

    裴夫人问他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怎么一副怕见人的样子

    做了什么亏心事,他能说出来吗

    当然是得闷在心里,还要闷得死死的。

    他当年不想李伯暄一家回来,但为了让李家救裴家,他只好厚着脸皮去求李家回来。

    将李家求回来了,可不是求回来当皇帝啊。

    这亲家公将来压他一头,他还怎么亲近外孙

    李伯暄像是看出了他的想法似的,他越是躲,李伯暄越是找他说话,还命人请他到近前来坐。

    “说来,朕还要感激裴丞相,若不是裴丞相的相助,朕也回不了京城,大郎,替朕敬裴丞相一杯。”

    这话说得意味深长,不少人都朝裴丞相看来。

    “是,父皇。”李兴茂提了酒壶,端了酒杯,来到裴丞相的桌子前面,他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又给裴丞相的酒杯满上,“裴丞相,请。”

    裴丞相窘着脸,只得道了谢,又说道,“大皇子殿下,请恕老臣腿脚不便,不能起身,还望见谅。”

    李兴茂道,“丞相大人不必自责,你腿脚不便,不必起身了。”

    另一边,是韦氏和韦家人在说话。

    今日的韦老太太,无疑是最受人瞩目的那一位。

    因为韦氏相陪,不少诰命夫人们,都来敬韦老太太。

    韦老太太心中感慨,总算熬过来了。

    李玉竹的记忆中,没有参加过这等宴席,不过她并不怕被人询问。

    穆元修似乎也不怕。

    两人落落大方地与人攀谈。

    有人想刁难他们,问些古怪的话,全被他们应付着过去了。

    不少人暗暗称奇,不是说,这三女婿是个乡下人么

    但说起话来,竟一点不输于京城的公子们。

    坐在李兴茂身旁的柴娥英知书达理,面对有人来敬酒,也做得毫无纰漏。

    宴席一直吃到二更天才散。

    李家兄妹们向父母告别后,各自坐马车回各家。

    李兴茂的马车里,因为有三个孩子,最是热闹。

    李昱困得不行,抱着李景已经迷糊得睁不开眼了。

    果果也哈欠不断,只有李景,显得格外的兴奋。

    他趴在车窗口,指着夜色中的京城,不停地嚷着,“那里好好看,啊,那里好亮。果果,小昱,看这里呀,这里好多人,天黑了,他们怎么还不回家”

    李景看到的是夜巡兵,这时候正是他们当差的时候,当然人多了。

    柴娥英也很累了,她靠在李兴茂的肩头,不想说话。

    李兴茂看她一眼,呵斥着李景,“别吵了,大家都困了,弟弟都睡着了。”

    李景回头来看,可不是么,除了他在兴奋,大家都好像都累了。

    李景这才不说话了。

    嘉福宫就在皇宫的隔壁,只相隔了几百步。

    马车跑了没一会儿,就停了。

    内侍宫和宫女们,服侍他们一家子下马车。

    下了车,果果和李昱又一起醒了。

    有年老稳重的嬷嬷走来,要引着三个孩子走路。

    但李昱怕生,不肯要她们,加上他正犯困,缠着柴娥英不放手,“娘,娘抱。”

    “好好,娘抱。”柴娥英只得将李昱抱起来。

    李兴茂则牵着李景和果果的手。

    一家子进了嘉福宫。

    虽然是夜色中,但柴娥英还是看出了,这座小宫苑的华丽与威严。

    “殿下,娘娘,请这边来。”引路的内侍总管,提着灯笼在前面引路,“卧房的寝具,殿下和娘娘今晚先用着,有什么需要添置的,殿下和娘娘明早找咱家来添置。”

    柴娥英点头,“有劳公公了。”

    “这是咱家的份内事。”内侍总管微笑道。

    在宫苑的后宅中,一路蜿蜒,最后,他们在一座大院落前停下了。

    进门后是院子,左边是花园,右边是小亭子和小荷花池,后面一排房子的中间是正堂,有左右厢房。

    李兴茂给柴娥英作介绍,这里有多大,有多少屋子。

    柴娥英一一记在心里。

    七间房,足够他们一家五口住了。

    李兴茂又道,“这只是嘉福宫中的一处院落,这宫苑宫,像这样的院落还有三处,等孩子们大了,再让他们分屋住去。”

    柴娥英微笑道,“好。”

    “今天天晚了,明早我带你去逛逛这座宫苑。”李兴茂又笑道。

    “好。”柴娥英疲倦地应道。

    她确实累了。

    是笑累了。

    说了半天话,陪了半天的笑脸。

    李兴茂两口子入住嘉福宫的事,很快就传开了。

    次日,整个京城都知道了这件事。

    这天,因为长途赶路,李伯暄没有要求李兴茂入宫上朝,而是命他在家陪妻儿熟悉新住处和京城。

    上午,李兴茂带着柴娥英和三个孩子,将嘉福宫逛了一圈。

    嘉福宫并不大,不及庐陵王府的四分之一大。

    但是,嘉福宫是个特别的宫苑。

    曾是历代太子们住的地方。

    得到消息,来嘉福宫最早的是薛氏。

    她依旧穿着那身腊梅黄的长裙子,头上戴着同样的斗笠。

    “你找谁”守门人看着薛氏,冷声问道。

    “我找大皇子殿下,你跟他说,我姓薛。”

    “姓薛”守门人打量着薛氏,“哪家的薛”

    京城的姓氏众多,人们只认大户的姓氏。

    “安国公府的薛氏。”薛氏淡淡说道,“你按着我的原话去回复。”

    薛氏担心他不传话,送上了一块银子。

    看在有跑腿费的份上,守门人道,“等着。”

    但没让薛氏进门,而是又关了门。

    大门侧门都没有开。

    薛氏站在风口,抱着胳膊瑟瑟发抖。

    等啊等,等得许久,也不见人出来。

    她不知道的是,就在她和守门人说话时,果果就站在门内。

    将他们的对话,听了个全。

    守门人将门一关,果果就拦着了守门人。

    “小郡主,你有事吩咐吗”守门人笑眯眯向果果问安。

    这位才三岁多的小不点孩子,眼神像大人一样精明,整个府上没人敢糊弄。

    不过半天的时间,这位小郡主已将府里的人名字,全记下了,真是神了。

    “你站在这里,候上半个时辰再去回复我父亲,去早了,我叫人打你板子。”果果抬着头,冷冷说道。

    守门人笑眯眯的,“是。”

    果果看一眼门外,扭身走了。

    她小跑着进了柴娥英和李兴茂的院子。

    两口子起了个早,带着孩子们在小花园里走了一圈,这会儿坐在一起闲聊。

    果果站在门口,往卧房里瞄了一眼,又悄悄退出去了。

    刚才,李兴茂在给柴娥英揉


第0762章 大结局(下)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