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29 山高皇帝远  那年198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29 山高皇帝远第(1/2)页
还没看到助学的学校之前,英子在车上听大哥如数家珍的说那些学校,那些发现的潜在人才,听得心旌神摇。

    除了感觉大哥是天下第一的慈善家,还有就是对大哥的长远眼光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哥,你真是太了不起了”英子对大哥更是崇拜了,“既能改变那些贫苦孩子的命运,又能网罗天下人才”

    “这算什么啊”大哥表示谦虚地说:

    “人类社会处处充满了不公平。

    最不公平的就是出生地的不公,你无法改变,只能适应。

    偏远、贫困永远是存在的,国家没有能力一下子把全国搞成大同之国。

    我做的,只不过就是力所能及地做点为国家排忧解难的事。

    力所能及地查缺补漏而已。”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英子感慨地说:

    “大哥,你这样低调,让妹妹怎么形容你啊

    咱们家明明很有钱很有钱,但是你看看你。

    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像个有钱人

    走在街上,分明就是个进城务工的农民嘛

    替国家排忧解难,解民众疾苦,不但默默无闻,还生怕让人知道了。

    这是做好事不留名啊

    你说你将来主要的创业方向是半导体材料的研发。

    这些人才就是为你将来的事业做准备。

    可是我觉得,单凭一个人的财力和能力毕竟有限。

    要不要我跟小姨夫说说,让他给上边提提建议

    让国家加大半导体研发方面的投资,或者设立一个官方机构,把你拉进来当合伙人”

    “这个建议不需要走后门去提。”大哥笑道:

    “偌大的国家,你以为决策者看不到半导体研发的重要性啊

    现在我国这方面的机构有不少。

    只不过就是投入不够,人才相对缺乏而已。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国家底子薄,方方面面都需要投资,搞开发。

    所谓手大捂不过天。

    在一穷二白的现状下,只能把有限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到最紧迫、最需要的领域去。

    你以为国外的科技先进全是国家投入和发展的

    不是的,人家底子厚,厚就厚在有好多财大气粗的大财阀。

    这些大财阀实力雄厚,能够拿得出足以支撑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足够的资金去搞研发。

    当然,一旦成功,给大财阀带来的回报也足够丰厚。

    人家已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咱们国家太缺少这种实力堪比国外大财阀的实业家了。

    即使有那么几个财大气粗的,又缺乏长远眼光,只顾眼前想挣快钱。

    再说,还有一个爱国情怀问题,为小我的利益想的太多。”

    “我觉得大哥你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存在。”英子严肃地说:

    “你既财大气粗,又眼光独到、长远,更有爱国情怀”

    “你把大哥美化得太好了,咱们就是些小人物而已。”

    “不”英子倔强地坚持,“我这话一点美化的成分没有,用在你身上还嫌不够呢”

    “吾与城北徐公孰美”大哥笑道,“因为我是你大哥嘛,私我也”

    “”英子再不说话了。

    心里就像打翻了蜜罐。

    因为大哥那句“私我也”,原文中的上一句是,“吾妻之美我者”。

    意思是他老婆之所以觉得他长得最帅,是因为偏爱他。

    大哥的意思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嘛。

    英子焉能不喜

    只不过,当真正到了助学的学校,看到孩子们的生活条件,那些地方的极致的贫困。

    英子就再也喜不起来了。

    而是到了每一个地方都要以泪洗面。

    贫困地区的孩子,生活实在是太苦了

    再也不夸奖大哥。

    反过来一直在埋怨大哥,投入太少,太少太少了。

    咱家那么多钱,为什么不拿出钱来,让那些贫困地区富裕起来呢

    为什么不让那些贫困孩子的父母也过上好生活呢

    只不过等她看得多了,情绪也就没有一开始那么激动。

    发现自己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大哥虽然很有钱,但毕竟是一个人的财力。

    他怎么可能凭一人之力让所有贫困地区的孩子都得到帮扶呢

    这天,兄妹俩到了一个叫获鹿寨的偏远贫困村子。

    这个村因为地处大山深处,出入交通不便,外面的东西买不来,出产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多年来一直是当地最贫困的村庄之一。

    以前的时候,这个村子是没有学校的。

    既是因为村子太穷建不起学校,更是因为即使乡里给村里建起学校,也找不到愿意在村里教书的老师。

    村里的孩子绝大多数也就没有上学。

    只有寥寥几个家庭稍微好点,或者乡里有亲戚的可以借住在亲戚家,才能在乡里上学。

    当然,那样的孩子极少。

    五年前,是梁老板投资,在村里建起一座学校。

    设有小学和初中班。

    并且自费派来三个老师。

    一个年龄稍小点的叫裴杰男老师,6专落榜的。

    另外两个是高考考师范落榜的,男的叫谢守华,女的叫安娟娟。

    俩人都是65年的,原来是恋人,现在已经结婚。

    谢守华是学校的校长。

    三位老师常年生活在深山当中,条件比较艰苦。

    但是精气神挺足。

    也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因为梁老板的工资高,福利好。

    因为给梁老板干活,劳动合同里面是约定了工龄的。

    能一直干下去,会有国家一样的退休待遇。

    中间不干了,还有工龄补贴,工龄越长,补贴基数越高。

    所以梁老板撒出去的这些教师,都很有干劲儿。

    因为这既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又让他们觉得,当老师比他们落榜以后干建筑、煤窑什么的,强多了。

    尤其是像谢守华和安娟娟这样夫妻俩都是助学老师的情况,老师们在贫困地区扎下根,干得就更安心了。

    裴捷这个单身狗当然很羡慕谢校长的情况,这两年正在琢磨要不要娶一个本村的村姑当老婆

    在来的路上,大哥就跟妹妹重点介绍了获鹿寨村。

    是他这次巡视的重点学校。

    因为这座学校里发掘出好几名很有潜力的学生。

    谢校长在向梁老板汇报的时候,都是把几个潜力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在特长方面的表现,详细写信报告给梁老板。

    甚至有时候还邮寄一部分潜力生的手工作品。

    其中最有潜力的,是一对姓赫连的兄妹。

    哥哥叫赫连牛,今年15了。

    这小子最大的特点就是钻研能力特强,用心灵手巧来形容都嫌力度不够。


429 山高皇帝远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