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1章 颉利可汗的舞姿  大唐皇长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1章 颉利可汗的舞姿第(1/2)页
武德十二年的冬天,对于大部分的大唐百姓来说,算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冬天。

    忙碌了一年,商家挣了钱,匠人挣了钱,农户的粮食丰收了。

    东市和西市,变得越发的繁荣起来。

    “陛下,李靖大总管传来六百里加急,大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

    大兴宫中,一片喜气洋洋。

    对于大唐来说,突厥人的威胁是最大的。

    现在李靖一出手就把突厥人给打败了,甚至可以直接把他们给灭了。

    这对于大唐来说,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恭喜陛下,从此我大唐北疆再无对手。”

    “突厥人纵横草原上百年,如今在陛下手中被灭了,此乃数百年未有之大胜啊。”

    “陛下圣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各种各样的好话,朝着李承宗的耳朵飞奔而来。

    不管是哪个朝代,皇帝身边肯定都有一些人想要抱大腿的。

    李承宗也不例外。

    “如今我们大唐有了亩产千斤的粮食,又有了能够御寒的棉布和羊毛线,百姓的生活可谓是衣食无忧。

    尧舜时期,应该也不过如此吧。”

    “药师果然没有让朕失望,不过,草原那么大,东突厥灭掉之后,还有西突厥。

    虽然西突厥跟我们接壤的土地比较少,但是西突厥在丝绸之路上虎视眈眈,也不容小觑。

    除了突厥人之外,薛延陀和契丹等部落的崛起也是不容忽视的。”

    越是这个时候,李承宗反倒是越清醒。

    历史上,李靖在贞观四年也是灭掉了东突厥。

    但是几十年后,突厥人又开始崛起了。

    到了盛唐时期,突厥人再次的成为了大唐的心腹之患。

    那个时候,北方的突厥,东北的契丹,西南方向的吐蕃国,全部都是大唐的心腹之患。

    这样子的场景,自然不是李承宗希望看到的。

    “陛下,如今新军的威力越来越大,水泥道路修建的越来越多。

    不管是西突厥也好,还是其他的对手,将来都只能臣服于我们大唐。”

    褚遂良信誓旦旦的模样,显然心中是底气十足。

    中原王朝相比草原民族来说,往往就是在骑兵方面会差一些。

    但是大唐的骑兵一点也不差。

    再加上新军在使用火枪和六管女菩萨,在加上不断投入资金研发的火炮,将来对阵胡人,还真是不担心打不过。

    “确实如此,万邦来朝,指日可待。”

    马周的心情也很是不错。

    想当初,自己在常何的门下过着苦兮兮的日子。

    现在却是大唐的民部尚书,还监管着情报调查局。

    说他位高权重,也没有问题。

    “陛下,药师既然已经打败了颉利可汗,还把颉利可汗给俘虏了。那么下一步朝廷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治理草原的问题了。”

    这个时候,魏征提出了新的问题。

    玄武门之变后,由于继承者李承宗是李建成的嫡长子,魏征很顺利的得到了重用。

    不过,这一世,他却是不需要靠着劝谏的方式来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这反倒是让李承宗觉得有点不习惯。

    没有人当面顶撞自己,虽然有时候觉得很爽,但是有时候也是觉得缺点什么。

    这人啊

    有时候就是贱。

    “颉利可汗虽然被俘虏了,但是广大的草原上还是有不少各个部落的胡人。

    如果我们现在成立镇北道的话,很难实际上将草原管理起来。”

    岑文本这些人自然都知道李承宗之前提到的成立镇北道的事情。

    但是他却是觉得成立镇北道容易,要将大草原实际上管理起来,却是没有那么容易。

    “统治大草原,无非就是继续往大草原上移民还是采取羁縻州的方法,让各个部落自己管理自己。

    这些方法各有各的好处和坏处。”

    褚遂良思考了一会,

    “让百姓们移民去陇右道等地,在足够的激励政策之下,还是有人愿意去的。

    但是如果是深入到大草原,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马周自然也是了解李承宗的想法,也是支持移民的。

    但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移民有困难,很难实施,这一点,他也是很清楚的。

    “要想长治久安,羁縻州恐怕是没有办法达到这个目的。

    一旦朝廷对于草原上的影响力有所下降,这些羁縻州里头的胡人,立马就会有自己的心思。

    那个时候,就会又有新的胡人崛起。”

    魏征看问题,倒也是看的很透彻。

    很显然,他是不支持羁縻州政策的。

    “确实如此,我们可以考虑把这些胡人都从草原上转移出来,草原上没有人了,自己就没有敌人了。”

    “突厥人转移走了,那么大的草原,肯定会有其他的胡人进入。

    我们大唐想要每时每刻都看着那么大的草原,也是不大现实的。”

    “确实如此,大草原上的问题如果那么容易解决,那么就不会一直遗留到现在了。”

    众人议论纷纷,不断地发表着各种观点。

    “大草原上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草原上唐人少,胡人多的问题,恐怕草原的长治久安是没有办法达成的。

    虽然在陛下的努力之下,我们通过茶砖、盐巴、羊毛等东西让大草原跟中原各地的关系变得紧密了很多。

    但是这也没有办法彻底的改变草原上的情况。”

    褚遂良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了。

    不过,一时之间,倒是谁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

    “朕登基以来,还没有大规模的封赏功臣,这一次大军出征,也有许多将士立下了大功。

    诸位爱卿,如果朝廷把大草原划分成许许多多的封地,把这些地都册封给功臣和勋贵。

    到时候朝廷的州县和功臣的封地犬牙交错的分布在大草原各处,这样的方案是否有可行性呢”

    李承宗提出了一个任何臣子都不敢提的问题。

    封地问题,绝对是敏感的问题。

    哪怕是大唐的亲王,李承宗都没有给实实在在的封地。

    但是,不得不说,这是解决草原上唐人少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特别是这些年李渊给李承宗添加了不少的叔叔。

    这些亲王李承宗也不好亏待他们。

    但是要说这些亲王的能力有多高,那么又不见得。

    在草原上划出一块草场作为这些亲王的封地,似乎是一个解决的办法啊。

    还有朝武百官,到时候家家户户在草原上都有封地。

    那么大家对于草原问题的重视程度,自然就会高很多。

    因为这个时候,草原问题不仅仅是国事,还是家事了。

    谁也不希望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建设的封地,到时候被胡人给抢走了啊。

    “陛下圣明,这还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一旦大草原各处被册封给大唐的将士、勋贵、宗室,必然会为大草原上带去大量的人口。

    如果这个时候再在大草原上推广一下土豆和地瓜、棉花的种植,外加羊毛线的需求增加,还真是可以让大家在草原上站稳了脚跟。”

    魏征首先站出来表示了支持。

    “陛下圣明,微臣也觉得这个方案可以试一试,很有可能将来真的可以让大草原跟关内道一样,成为唐人固有的统治区域。”


第321章 颉利可汗的舞姿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