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唐一念起,顿觉天地宽第(2/2)页
金良图毕竟早早就离开新罗,对于新况不甚了解,而金品日的投诚,则能提供国内的第一手情报。
之前的信件中,金品日还是有所保留的,此时却是心服口服,主动将新罗的军队兵力情况和盘托出。
李彦细细聆听,与后世所知的历史知识对比,收获颇丰。
唐朝这边对于新罗记载的不多,李彦对新罗的了解,基本出自三国史记,可里面的真实性又挺一言难尽。
按里面的记录,新罗对上大唐的战争几乎全胜,勇猛得不得了,但许多战役唐朝史书根本没有记录不说,记录的还产生了矛盾,然后被实锤造假,和后世真的是一脉相承,什么祖宗有什么后代。
对于李彦这种学历史的,就不太喜欢小国的史书,因为它是什么都敢编。
中原王朝的史书,也存在着不少虚构内容,并不能尽信,但至少大事件是无误的,编造的是细节。
举个例子,武则天杀女事件,武则天确实有一个女儿,很小就夭折了,死因未知,然后欧阳修等人在编写新唐书时,才不辞劳苦的穿越回唐朝,披着隐身衣在边上记录了武则天一个人偷偷掐死女儿,嫁祸给王皇后的行为,后面司马光又添加了神态细节上的描写。
但这至少是有底子的,武则天是真的夭折了女儿,死因未知,这些史官的底线还没低到武则天女儿明明活着,就写她掐死女儿的地步。
很遗憾,周边小国的史书连这个底线都无法维持,只要需要就真成平行世界,不止是朝鲜三国的史书,吐蕃那边也不遑多让,后面为了宗教目的直接捏造出尺尊公主,还有苏定方火烧布达拉宫
这也是李世民在文成公主出嫁时,送了多少工匠种子并不足为信的原因,因为那是孤证,要到七百多年后的元末明初的西藏王统记才会出现,还是一位高僧撰写的。
且不说距离越久的史书,本来就越不可信,如果相信里面的话,还得相信松赞干布活到八十二岁,苏定方杀了禄东赞,火烧布达拉宫,明王化身军队与唐军大战,以及许许多多明显有宗教色彩的离谱记录
李彦对此就挺无奈,你们瞎几把编的时候,能考虑一下穿越党的感受么不,你们只想着自己
所以他对新罗的郑重,一方面是有灭高丽的前车之鉴,不希望继续重蹈骄狂自大的覆辙,另一方面也是不能完全确定这个时期的新罗兵力,只能往高了想。
如今根据金钦纯所言,新罗的常规兵力在八万左右,出身真骨的高层将领二十四位,如果面对亡国的威胁,全国动员,应该能拉出十五万可用之兵,再往上就是纯粹的凑数了,意义不大。
如此军事实力,在小国里面真的不算弱了,可让金钦纯越听越骇然的,却是金品日口中一个个中层将领的名字。
都是因为出身限制,立下军功后而不得升迁的人。
单单是金品日知道的,就有五十多人。
金钦纯面如死灰,李彦大为欣然:“给他们写信,将你的际遇告知,你们未来会以成为大唐人为荣,现在要做的则是认清自己的内心,投唐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