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治国如烹小鲜(2)第(2/2)页
崇祯皇帝开口说道:“内阁作为国朝的重要所在,擢升的阁臣,不能说没有干满一定期限,就因一些突生舆情,迫于压力下,向朕上疏请辞。
军机处同样也是这样。
一项政令的落实,往往需要时间来沉淀,在到一定期限后,才能见到相应的成效。
若因为这样、那样的舆情,就被迫请辞下台了,那新上任的阁臣,必然会推翻或无视原有政策,那对国朝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周延儒听到这里,眉头微蹙起来,若真是这样的话,那想联合一些大臣,发动倒某某的行动,岂不被有效遏制住了
这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啊
虽说军机处在天子这边,是很看重的,但于整个国朝来说,那军机处的政治地位,远没内阁重要啊。
“不过给予这样的好处,那相对应的也要肩负相应责任。”瞧见周延儒的神态变化,崇祯皇帝继续说道。
“若是在任期之内,所管事宜出现重大过错,对国朝造成严重损失,科道这边,可联合进行弹劾。文網
如此该惩处就惩处,该受罚就受罚。
而追责制的意思,就是在任期干满,且没有成功连任,离开原有位置,与上述责任制想通。”
崇祯皇帝给自己所定的暂稳期,是以三年为期限的,所以这暂稳期的内阁,那帮阁臣的任期,就是三年。
等暂稳期过去了,所谋划的各项部署落实,大明切实发生改变了,那后续内阁的任期,也将调整为五年一届。
若责任内阁能明确下来,对崇祯皇帝后续改革大明,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陛下,此事干系重大,若真要推动此事,只怕会在朝堂引起风波。”周延儒犹豫再三,讲出自己的担心,当然这件事情对他没太大政治获益,其并不想过多掺和此事。
“周卿啊,朕知道你心里有顾忌,觉得会得罪不少人。”
崇祯皇帝看着周延儒,开口道:“你可知朕为何没有动韩爌吗目的就是不想叫国朝的秩序,再继续乱下去了。
眼下大明可谓是内忧外患严重。
若是继续靠廷推,去选拔新的阁臣,就依着当下朝中的氛围和风气,只怕有用的大臣没上来,似钱龙锡、李标之流,又将推到朕的面前。
所以等内阁这边稳定了,朝局稳定了,有了这责任制和追责制,倘若内阁出现空缺,周卿觉得朕会重用谁”
现在对崇祯皇帝来讲,是将他的一些主张,通过老派读书人出身的官员,利用现有奉行的规则,先在大明立起来。
等到他培养的新派读书人出身的官员,真正变得强大起来,能起到独当一面的作用,在彻底落实种种制度。
治国如烹小鲜,掌握其中的精妙火候,极为考验崇祯皇帝。
“臣惶恐,先前只顾着心中的顾忌了。”周延儒闻言,拱手作揖道:“臣愿为陛下分忧,尽力将此事做好。”
“不是尽力,是要用心。”
崇祯皇帝说道:“朕相信周卿的能力,这件事情唯有周卿能办好,还望周卿,不要叫朕失望啊。”
像周延儒这样的老狐狸,老政客,若是不透明一些相应好处,那肯定是不会尽心去办事的。
好在周延儒也很会算计。
即便是为了自己那点算计,这责任制和追责制,其必然会设法做起来的,不然其想进入内阁的想法,岂不就无处下手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