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仓场事,断不可再出问题第(2/2)页
上下摆烂的大明,纵使徐光启和孙居相他们,都是肯干实事的良臣,但是却也难保底下的人,有被钱财所蒙蔽双眼的。
吏治腐败下的官场,做官若不是为了升官发财,那何必寒窗苦读十余载,拼命高中,跻身到大明体制下呢
所以崇祯皇帝在仓场事上,决定再多加几道锁链,最大限度的确保,大明仓场事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对了,等那批查抄的家财耗尽,以后大内行厂这边,每年都会向各地仓场,移交数批储粮。”
崇祯皇帝伸手说道:“所以也别怪朕给你们加紧箍,给底下的人明确表态,日后敢染指仓场者,就不是这次处于极刑了,一经查明,夷三族”
“陛下英明”
本惊疑的孙居相,一听崇祯皇帝所讲之言,当即作揖行礼道:“臣定会将陛下之意,以公函的形式,下发到两处坐粮厅。
不过陛下,大内行厂这边,每年能移交多少储粮若是多的话,臣当尽快筹措其他府县增设军储仓。”
相比较于厂卫临设抽查事,孙居相更在意的是大内行厂,每年能向所辖仓场这边,移交一批储粮。
不花国库的银子,花内帑的银子,每年购进一批储粮,即便头上戴着紧箍,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个还没有明确的数额,但不会少,要看各地的情况。”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看向孙居相说道:“孙卿,多多为国朝遴选培养出一批,专司仓场事的能臣干吏。
仓场事这副重担,朕就交给你们了,别叫朕失望。
徐卿,准备一下,随驾前去西山,朕要到西山去看看。”
仓场事有孙居相主抓,有徐光启分管,崇祯皇帝的心里很放心。
若是北直隶治下各府,谋定的军储仓皆能筹建起来,并搭建起一支相对清廉、相对高效的队伍班底。
那日后就能辐射到山陕、河南、山东等地,这给日后的赈灾、平叛事,都能起到不小的助力。
有这次京通贪污案的震慑,崇祯皇帝觉得三年之内,国朝所辖仓场事,绝不会再出现任何问题。
等到三年暂稳期一过,整个朝堂的局势,就彻底改变了,连带着国朝的吏治问题,亦能得到较大的缓解。
到那个时候,崇祯皇帝就可以大刀阔斧的谋新政,彻底斩断所存在的那些顽瘴痼疾,乃至是滋生出的毒瘤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