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 意识流文学  重生之乘风而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 意识流文学第(2/2)页
思绪的流转。”

    “这些情绪,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有,因此诗人相信他的诗,不需要理解,只需要感受与共鸣。”

    “这其实已经脱离了中国传统的诗言志的精神内核,或者可以用诗言意来概括。”

    “而且我认为,中国的古诗,其实是一种作者与读者共同创作的神奇过程,诗人留下的文字其实是故意跳脱的,不完整的,留白的。”

    “而这些跳脱,不完整,留白,是留给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在脑海中自动补足的。”

    “这个过程造就了意境的体悟,这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表达、传递与接收过程。”

    “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李商隐的无题,当然是诗,还是非常高明的诗。”

    “他甚至不需要你懂,也就是说不需要你完全补上那些跳脱,不完整,留白,也同样完成了这个优美的过程,相比一般的诗作,它就更加的浪漫,奇幻,空灵。”

    见池薛荔越听越懵,周至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或者我换一种说法吧,也许池姐姐更容易理解一些。”

    “你说。”

    “西方文学里有一个流派,学术界一般认为它们是象征主义文学在小说领域的体现。”

    “由于其技巧独特、成就很高,因此通常将之当成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来看待。”

    “这个流派主张将人物主观感受到的真实,客观地、自发地再现于纸面上。”

    “十九世纪末,法国作家埃杜阿杜雅尔丹发表了小说被砍倒的月桂树,该作因始终运用了内心独白艺术手法,被后人视为该流派的先声。”

    “其后的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其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实践了作者主观真实论的艺术观,成为了这个流派的范本。”

    “一九一九年,英国著名小说家维吉尼亚伍尔芙,创作了墙上的斑点。作品通过一个妇女看到墙上一个模糊不清的斑点而引起的无限联想过程,揭示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易于变化。”

    “李商隐的无题锦瑟,是不是也是同样的创作方式”

    说到这里池薛荔终于明白过来了:“意识流文学”

    “对就是这个”周至说道:“这个流派的技艺手法,包括了内心独白、内心分析、自有联想、时间和空间的蒙太奇,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诗化和音乐化。”

    “以上所有的这些手法,李商隐大大只用了短短五十六个字,便将之表达得淋漓尽致”

    “因此无论从创作手法、创作思路还是创作主张来看,李商隐大大的无题,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意识流文学”

    “后世的这些作家,他们的作品当中,其实还掺杂着大量的现实主义素材。论纯粹与优美,如何可与这些诗歌相提并论”

    周至开始愤愤不平:“所以我就搞不明白了,研究外国文学的人那么多,他们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知道李商隐大大的无题吗”

    “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人那么多,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知道西方意识流文学吗”

    “可为什么没有人将之联系起来,为什么没有人意识到,李商隐大大的无题,才是最早最纯粹的意识流文学呢”

    “为什么没有人意识到,西方二十世纪才开始备受推崇的创作方式,是一位中国古代诗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玩剩下,还是如今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东西呢”

    “这就是文化自信的极度欠缺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要圆没有去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古典美学”

    “所以意识流文学的创始人,根本就不是什么西方人;这种创作方法,也根本不是二十世纪方才出现。”

    “这个重要文学流派的创始人,大成就者,应该是我们中国公元十三年诞生,八百五十八年逝世的伟大诗人,李商隐”

    “这个流派的真正纯粹经典的代表作,就应该是他的无题”

    “很多人为李商隐的才气所折服,为无题的优美所打动,但是大多数人,都忽略了那个被风雅颂赋比兴固化的诗歌时代,李商隐大大在创作上的这种勇于突破,苦求创新的先锋精神”

    “用对意识流文学的态度去读李商隐的无题,池姐姐,到现在你还会觉得难以理解吗”

    池薛荔激动得都哆嗦了。

    这是一指头捅破窗户纸,看似最轻巧的功夫

    却也是最难的功夫

    因为好些人,连走到窗前都还没有做到

    一把抓住周至的胳膊:“肘子你必须再写一篇文章把这个好好写出来”

    “啊姐你在这儿等着我呢”周至想了想,坚决地摇头:“不行,这个我不写。”

    “为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