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五章 仿品  重生之乘风而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五章 仿品第(1/2)页
蜀中画派,讲究一个“秀润之风,温润之气”,这在青绿金碧山水、工笔人物以及工笔花鸟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种传统气韵和功力,是北派、海派、长安、岭南等地画家所达不到的。

    等到再过十多二十年,当传统文化回归,成为时代主题之后,这一大批从蜀化拍卖市场上屡创佳绩。

    当然了,唐代画家如吴道子,李思训的画作,是不可能出现在工美的,不过工美依旧收集了大量托名唐宋名家,其实是由后世画家完成的仿摹之作。

    这些画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明,这些当年水平极高的“赝品”,到如今都成了价值不菲的珍品。

    别看周至如今已经可以号称百万富翁,在面对这样的画作时,依旧能够感觉到凉风嗖嗖的,荷包空空的,脑瓜子嗡嗡的。

    二十万美金一幅的价格,摆明了就不是用来交易,而是用来显摆的镇馆之宝,没有冤大头愿意出手。

    古画和古瓷一样,在真正行家的眼里,其实是很难出现误判的,因为可供寻真的线索实在是太多了。

    就拿古画来举例,仅仅分析作画的丝绢,就包括织法,丝径,目数,染法,矾法里边就是无数的门道。

    除此之外,包括裱褙、用宣、绫布、画轴也是一堆学问,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

    之后才是用墨、印泥、色料、之后才是画家的技法、书法、印章、题跋、藏家题跋、用印又是一大堆的学问和特征。

    所有的这些东西,每一个细节,都要完全符合,才能算是合格的仿品。

    可能吗几乎不可能。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那个时候的丝绢,其粗细程度和现在的蚕丝就已经不一样了,而且还有碳十四鉴定这样的先进技术,否则你就必须手里有真正的宋绢存在,你才能够仿得出真实的“宋画”。

    很多小说、电视剧、甚至鉴定节目,常常有专家打眼的情节,其实发生的概率很小,一般都是专家过于自信,省略了一些常规查验手段,因疏忽而导致的失误,不是什么常态。

    “这就是著名的苏州片儿”周至站在一幅标着明吴应卯仿祝允明八咏其七侠少标签的诗作书法前,感觉既好奇又滑稽。

    书法是绢本的,颜色已经变成了蜜蜡黄的暗旧之色,上面龙飞凤舞写着一首草书的诗歌:

    三游本豪武,七贵元骄惰。腰间血匕耀,头上金丸过。

    艳妓掌列盘,娈童口承唾。高楼沸歌钟,王侯日盈座。

    杀人不须仇,睚眦家立破。郭氏族尽灭,铜山死犹饿。

    诗歌本就豪迈激越,放荡不羁,加上草书写就,豪情奔放,文字诗歌,实在是相得益彰,堪称佳作。

    不过周至只对文征明的字研究得多一些,对祝枝山的字本来就非常的陌生,感觉眼前这幅当真是不差。

    费经理笑道:“古书画鉴定家刘九庵先生,根据津门历史博物馆所藏吴氏本款草书一卷的细节研究,鉴定出这是吴氏的仿作。”

    “这个吴应卯到底是什么人啊刘九庵先生又是怎么断定是他的仿作呢我看这书法也非常精妙了啊。”

    “周老弟知道苏州片,不知道吴应卯”

    “我知道明万历到清嘉庆期间,苏州山塘街专诸巷和桃花坞一带,聚集着一批民间作画高手,专以制作假书画为业,所造赝品统称为苏州片。”

    “明代书法家詹景凤东图玄览编记载:苏州专诸巷,伪造书画。”

    “万历进士张泰阶曾编成宝绘录一书,集晋、唐至明代书画共两百多件,其中有元四家和明四家,宣称书中丹青墨宝皆稀世真品。后为人揭穿,书中所载书画,皆是伪作。”

    “这玩意流传范围很大,到现在还成了祸害,各地博物馆都藏有不少,甚至流传到海外海外博物馆。”

    “起初大家皆以真迹入藏,随着研究的深入,才发现不少旧藏,其实都是当年这个造假窝点的高明之作。”

    “不过我知道的就这么多,至于说制造赝品的人,我们且能称之为犯罪分子吧这都还能够留下名声,却也是奇谈了。”

    “哈哈哈”费经理笑乐:“这犯罪分子吴应卯,字三江,他就是祝枝山的外孙,从小就在他外公膝盖上练书法,所以,他的书法是对祝枝山一个重要的传承。史称他习祝允明之作,辄能乱真。”


第三百二十五章 仿品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