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九章 实验成功,申请超级武器项目,特异现象的新发现!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九章 实验成功,申请超级武器项目,特异现象的新发现!第(1/2)页
王浩和廖建国说完以后就回了办公室,他确实对于持续性f射线的后续研究不感兴趣。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就是耗时耗力,持续性f射线的研究需要在反重力场内,放置一個高能量强度的散热源。

    散热源最好的选择就是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的优势实在太多了,比如说,持续性的大量高强度散热,一直能持续十几年、几十年。

    比如说,反应强度稳定、现有的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散热可以一直供给实验需求。

    等等。

    但核反应堆的缺点也很大,最重要的有两点,一个就是能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放射性问题。

    如果是在湮灭力场实验基地做研究,参与研究的人员都要穿上防辐射装备,而且还不一定能保证安全,实验就比会变得很复杂。

    另外,内部热源添加核反应堆,并不是湮灭力场实验组单独能够进行的,需要找核研究团队合作。

    为了保证核反应堆的有效控制、解决放射性危害、反应堆冷却以及其他问题,就会让整个设备变得极为复杂,单单是设计就会变成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从设计到制造更是需要很长时间。

    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后续研究是属于纯技术设计领域,没有任何科学探索性可言。

    这就像是设计制造飞机。

    飞机飞行的理论已经非常完善,设计和制造就是一大堆工程师的工作,也根本没有必要让他参与进去。

    王浩还是喜欢探索科学的未知性。

    未知,才有意思

    另一边,廖建国的心情就很复杂了,他完全没有想到来湮灭力场实验基地,会听到这么重大的消息。

    持续性f射线

    如果f射线变得可持续,都可以称作是超级武器。

    这种超级武器的研究,只是听听就让人非常期待,其意义甚至不比作为大工程研究的核弹、航母来的差。

    核弹,具有战略威慑力,但几乎不会使用。

    航母,能提升近海的防御能力,同时也会具备非常重要的远洋打击能力,能大大增加国家的军事影响力。

    但伴随着反重力技术的发展,战略上来说,航母就变得有些鸡肋了,再强大的航空母舰,都永远赶不上飞在空中的空天母舰。

    即便短时间内,航母依旧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但国内的航母动力技术,落后阿迈瑞肯几十年,想赶超是很不容易的。

    而f射线,是国内独有的

    f射线具有持续性以后,就会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会成为打击高空目标和近地卫星的利器。

    这项研究绝对会成为可比拟核弹、航母的大工程。

    如果能真正研究制造出来,相关学者、工程负责人,都可能会成为记录在史册的伟大人物。

    廖建国想想都心潮澎湃。

    他随即苦笑的摇头,“这么重大的研究,王院士根本不感兴趣。”

    “果然”

    “我们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但想想也对,王院士已经千古留名了,他肯定有更高的追求,像是这种研究”

    “人家也看不上”

    廖建国顿时满心复杂,但依旧对新实验非常期待。

    新实验,就是对f射线持续时间的检测了。

    只要能检测到持续时间,就能确定新技术制造的f射线具有持续性,研究就有了技术基础。

    这次实验需要非常高精度的测定设备。

    湮灭力场实验组联合f射线实验组,一起提交了实验需求报告后,立刻引起了军方以及科技部门的重视。

    很快军方从国内最顶尖的光学研究机构,调用了最尖端、精密的检测设备,并快速运送到了湮灭力场试验基地。

    他们还派了一个专业的研究员过来。

    设备从调用、运送,到安装、调试,只花费了半个月左右,确定设备能够配合实验进行后,下一次实验就开始了。

    上级派来的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女研究员,名字叫徐华。

    当实验开始的时候,徐华满眼都是紧张和激动,她激动的是,能参与到从来没听说过的f射线发生实验。

    f射线,还是以制造反重力场、强湮灭力场为基础的,听起来就非常的高大上,只是不知道具体情况。

    另外,参与到王浩的实验,也是值得激动的地方。

    那可是王浩、王院士啊

    国际科学界不知道有多少王浩的崇拜者,徐华就是其中之一,她对于王浩非常的崇拜,见面第一件事就是找王浩签名。

    当时王浩都有点尴尬。

    在一起工作了几天以后,徐华心中的情绪倒是平复了很多,但面对马上进行的实验,她依旧感觉非常激动。

    她就站在王浩身旁,安耐住激动的心情,说起了检测设备情况,“这套设备是国际最尖端的,检测时间精度为0001秒。”

    “它会即时进行检测,并计算对比对比光线情况。”

    “我已经根据原来的实验数据做好了设定,只要f射线的持续时间超过0001秒,就能够检测到”

    徐华仔细介绍起来。

    王浩已经对于新设备有了解了,他只是淡淡的点头,对于设备精度还是非常满意的。

    这种直接进行检测的设备,检测精度达到001秒是非常惊人了。

    好多物理领域时间的表述,数值都非常的惊人,比如快速衰变粒子的寿命,有些甚至低于10的负20次方秒,根本是人类难以想象的。

    但实际上,那些都是通过计算得出的数据,而不是直接性的计时检测。

    计算,听起来似乎会非常准确,但可能和现实存在巨大的偏差,理论上计算出的时间和现实不同。

    相对论,也支持了这一点。

    所以f射线的持续时间,还是要能够具体检测出来,才能说明具有持续性。

    实验进入到最后的准备时间。

    徐华去了实验间。

    廖建国站在王浩旁边,他表现的比其他人更加紧张,因为只要实验有发现,他们就会启动项目研究,他还会成为项目负责人。

    所以他非常希望能够检测到f射线的持续性。

    这时,廖建国关心的问道,“王院士,f射线的持续时间和热源强度正相关吗”

    “这个问题有些超纲了。”

    王浩笑道,“我们先要检测到持续性,才能够研究其和热源强度的相关性。”

    廖建国不好意思的笑道,“我也知道,但还是想提前了解一下。”

    “我也不能确定。”

    王浩道,“规律肯定是要后续实验验证的,我只能确定在低热源的情况下,f射线的持续时间和内部热源强度正相关。”

    廖建国继续问道,“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如果热源强度达到一定数值,f射线就能够一直持续”

    “这个,也有可能。”

    王浩不确定的摇头,“那会是一种理想的情况。想要达到那种程度,也许热源就不能只是小型核反应堆,而是剧烈的核聚变”

    “核聚变”

    汤建军捕捉到了关键词,他眼前一亮问道,“王院士,是否有可能在里面进行核聚变反应”

    王浩苦笑道,“这你要问廖主任了。”

    “如果能检测到持续性,后续的研究就是廖主任负责了,核聚变反应太过剧烈、难以控制,内部添加小型核反应堆,应该会给未来控制核聚变的研究打基础吧。”

    汤建军看向廖建国也有些尴尬。

    在廖建国来到实验基地以后,两人还是正常的交谈,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但汤建军总是感觉很尴尬。

    廖建国倒是不在意了。

    在重量级的大工程面前,和汤建军那点小别扭根本不算什么,他只是憧憬着能接手大项目研究。

    廖建国对汤建军说道,“我们后续会申请f射线的持续性研究,在内部添加核反应堆,肯定会是个大工程。”

    “相关的实验数据,肯定能够为未来核聚变研究打下基础。”

    汤建军也憧憬起来。

    虽然只是打下基础,但最少也有希望了,他只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实现可控核聚变的那一天。

    在几人的交谈声中,实验已经开始了。

    整个实验流程和上一次的实验基本一致,只是f射线释放口增添了光学检测设备。

    当f射线准备释放的时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伴随着黑影一闪而逝,他们马上看向了角落一台电脑屏幕,电脑连接的是光学检测设备,数据会及时的上传过来。

    “已经有数据了”廖建国率先惊呼一声,“0078秒”

    “是这个指数吗”

    “没错”

    “是007的还要长”


第四百零九章 实验成功,申请超级武器项目,特异现象的新发现!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