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5章:又一历史进程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5章:又一历史进程第(2/2)页
韩庚听了笑起来,抬手指了指智瑶和魏驹,表示两人不地道。

    其实是智瑶跟魏驹提到智氏在厘清田亩,讲到自己干总比有人插手好,魏驹再将事情告诉魏侈,魏氏立刻跟上了。

    晋国内部对赵鞅提议厘清田亩一事,心里在天然上感到抗拒,一些舆论则是正面的。

    好多人将赵鞅的提议视作是在加强国君的权威,当作赵鞅在履行很久之前对晋君午的承诺。

    明白人则是清楚赵鞅不过是在展示属于“元戎”的权威,一件事情办成了还有下一次的动作,直至所有人习惯执行来自赵鞅的命令。

    智氏和魏氏的确是在自行厘清田亩,关于赵鞅的提议却没有表示支持。这里还是跟独立自主扯上关系,本身也是在拒绝赵鞅的独断专权。

    “我闻毋恤近日往韩氏频”魏驹问道。

    说起这个韩庚就一脸的苦恼。

    在所有卿位家族之中,韩氏跟赵氏的结盟时间最久也最稳定,他们在赵武的那一代好到能穿同一条裤子,不代表各自没有自己的诉求。

    以前是赵武上位之后照顾韩氏,本该是韩起上位再反哺赵氏,但是韩起做了相当多不地道的事情。

    如果不是士鞅太嚣张和贪婪,其实在韩起之后,赵氏就该跟不遵守盟约的韩氏分道扬镳,纯粹是士鞅领导下的范氏逼迫找适合韩氏继续抱团取暖。

    再后来,赵氏和韩氏各自的小动作不断,明显就是赵氏技高一筹。直接搞到韩氏想跟赵氏在一时间分道扬镳都办不到,需要慢慢地清除掉来自赵氏的渗透,找机会摆脱赵氏的控制。

    韩不信这一代就是在做抹掉赵氏对韩氏的影响,他不敢做得太明显,导致很多策略上还是要跟着赵氏走。

    “韩氏完全摆脱赵氏的控制,估计就在韩庚这一代了”智瑶看到走道那边有人上来,定眼一看是狐尤和赵毋恤来了。

    其实吧,智瑶对赵毋恤的感官是在每个阶段都在变,从想方设法要剪除,到后来的保持警惕,又演变到现在那种只是小麻烦。

    事实就是那样,智瑶都在设立常备军,同时也展开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本身不会放松对赵毋恤的警惕。做到这种程度最后还是被搞死,智瑶该是多么无能啊

    同样看到狐尤和赵毋恤的魏驹、韩庚露出了很明显的愉快表情。

    他们三人约在这里,没有邀请狐尤或赵毋恤,碰巧遇到了打个招呼,要不要合流都是一个问题,看样子狐尤和赵毋恤是种不请自来,有点给世子的身价掉份了啊

    “楚使已抵新田,同来尚有郑使,另有范氏之人。”狐尤大大咧咧地说道。

    赵毋恤则是在一一见礼。

    韩庚看魏驹和智瑶都没有搭腔的意思,隐藏内心的不愉快,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来便来也。”

    狐尤好像是没有察觉到不请自来是种失礼,看向智瑶说道:“随之而来有则传闻,言楚人欲见瑶之善战。”

    什么意思

    楚国这是在嘲笑晋国在任的“卿”无能

    还是,楚国在对智瑶发出邀战

    又或者,楚国在说除了智氏之外,其余家族都是废物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