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5章:君主不入武庙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5章:君主不入武庙第(2/2)页
个定位,也就是从今以后保住智氏的大腿,干一种仆从兵的活。

    一时间,狐尤给愣住了。

    他们其实有做过思考,明明都是骑马作战,一样列装了马镫和马鞍,款式可能不是完全一样,功能则是没有区别,怎么智氏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远胜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狐氏呢

    到现在,狐氏都还没有窥探到智氏骑兵的战马有马掌,双方展现的战斗力差距也不是单单一个马掌的问题,更多的是骑兵的使用方式和建设理念。

    狐尤一直在窥探智氏骑兵的列装,学了马镫和马鞍,接下来还想学列装马刀,比较要命的是对智氏骑兵的一些战术想复制,并且狐氏已经进行过实际尝试,一样的战术发挥起来却是效果一般。

    战术任何一个兵种都有它的使用方法,作战时的调动等等,其实就是战术的一部分。

    而战术这玩意,看别人用是一回事,自己用起来效果怎么样就是另一回事,要不然怎么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同样的一本兵书,每一位学习者使用同一本兵书的知识,实际运用效果却有区别呢。

    钟武看到狐氏陷入沉默,嘴角勾了起来,心想:“我家的战斗力就那样,只能在其它方面展现出价值,不然智氏凭什么庇护啊”

    他们从“高陵”出发,花了三天的时间来到“麻隧”城下,又花了七天的时间将“麻隧”攻克下来。

    而在拿下“麻隧”之后,智瑶干脆进行了分兵,分别又攻克了“泾阳”、“棫林”以及数百座村庄。

    在这期间,韩氏的韩固作为使节前往秦国都城“雍”,带去了晋国要求秦国放弃包括“高陵”在内,以及“高陵”以东的主权。

    有那么一个消息,讲的是赵毋恤并没有向其它地方逃窜,一跑给跑去了“雍”城。

    话说,赵毋恤到“雍”城做什么鼓动秦君盘进行全国动员,不管兵源素质,发狠跟晋国拼了吗

    “赵毋恤往雍劝道秦君盘忍辱负重。”智瑶将自己刺探来的消息讲出来。

    他们目前在泾水以西,大军距离“雍”约是两百里左右。

    不下雨,又不是在冰天雪地的季节,以正常的行军速度,晋军花个五六天就能够对秦国都城来一个兵临城下。

    这样看的话,智瑶拿下“麻隧”、“泾阳”和“棫林”,摆明了就是在给秦国君臣制造压力,逼迫秦国接受屈辱条件。

    钟武说道:“攻我城邑在先,复往劝导秦君,何意啊”

    没有兵家,激将法也没有被整理成为体系,相似的理论则一定存在。

    韩庚一想到赵毋恤指使白翟和楼烦偷袭自家的封地就满肚子火,提议道:“不若大军开赴雍城之下。如可使秦君捉拿赵毋恤交付于我”

    话到一半,韩庚知道那种可能性不大,干脆就不说了。

    然而,智瑶还真无法对秦国提出那种要求。

    不为别的,晋国开出的条件合适,说不定真的能干出将赵毋恤抓起来,再交给晋国的事情。

    赵毋恤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怎么能这么快谢幕呢

    那事吧,以智瑶对秦人的印象,似乎不是“说不定”的问题,完全是秦人干得出来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