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八章 亘古帝业  秦时小说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八章 亘古帝业第(2/2)页
“五年之后,秦国底蕴超越山东六国,在这五年的时间内,秦国也可淘汰老弱兵士,重练新军,想要攻灭六国,起码也得六七年的时间以上”

    身为相邦,昌平君熊启对于诸般事的眼光自然有相当水准,闻周清之语,结合自己所言,有些明悟,而后拱手看向上首,将所言有条不紊的说道而出。

    只要五年的时间,以秦国的底蕴,山东六国将没有任何还手的能力

    “五年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整饬吏治,刷新秦国,仓廪丰饶,坚甲利兵,而今又有造纸、印刷之术,也可在五年中培养大量精通秦法的吏员。”

    “数年前的骊山之中,玄清于大王说过,以秦国的军力,征服六国不难,若在辅以源源不断的秦吏统辖,收拢民心,给予分化拉拢。”

    “如此,亲近秦国的力量越强,抵抗的力量自然越弱,那时候,东出函谷,势不可当,必一天下若说三代之主所成为王道之业,届时,秦一天下,则为亘古帝业”

    无怪乎昌平君能够在十多年来,一步步登临相邦之位,所见所想,却有独到之处,紧随其言,周清继续而语,从秦王政先前而语可以看出,对于一天下,或许他还没有觉得有何不同。

    甚至以为不过和三代的夏启、商汤、周武王等一般的王道之业,然而,伴随着秦法蔓延,诸夏一统,紧密相联,那个时候的诸夏大业已经不在是区区王道霸业可以概括。

    唯有帝业可以称之

    “亘古帝业”

    “武真君所言之帝业与三代一统有何不同”

    对于帝号,秦王政不陌生,数十年前,昭襄先王已经称西帝,虽然很快就褪去称号,但刚才从王弟口中听闻此,似乎有迥异于王道霸业的内涵。

    而且,口中喃喃一语,内心竟然不住的为之澎湃,为之激昂,这种情绪实在是罕见,强力压制内心的震动,再次看向王弟。

    “三代之前为部落联盟,不可言语也,三代之时,可为王道霸业,霸业者,强兵鏖战而使天下俯首称臣也。而玄清所言之帝业,则是文武并重恩威兼施,而使天下浑然归一也。”

    “方今六国虽弱,毕竟皆有百余年乃至数百年之根基,皆有强兵称霸之史迹。便是目下,六国虽强弩之末,兵力土地人口犹存,若拼力重结合纵而一体抗秦,天下之势犹难逆料也”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当此之时,若仅凭重兵鏖战,可能适得其反,甚或激活合纵抗秦,若能文武并战,则事半功倍也”

    周清言语于此,同样神情激动,能够亲眼见证诸夏第一帝业而出,如何能够不感慨,一时间,身躯悠然而起,拱手对着殿中三人和上首秦王政先后一礼。

    将王道霸业和天下帝业说到而出。

    “快哉,武真君所言甚合寡人心意,寡人所求便是这亘古帝业。”

    “至于文武并战,武真君可有所谋略”

    虽然一时间难以将王道霸业和亘古帝业分清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亘古帝业远超三代霸业,这是自己畅想已久的。

    周天子亦如何,仍旧在大秦铁骑之下崩溃,故而,对于周朝,秦王政实在是难以敬重,如果自己所行的大业和他们一样,枉为也。

    王弟所言帝业,实在是入自己心间深处。

    “文武并战之事,玄清所知不多,但文战之策不外乎鬼谷纵横之术、邦交之术,分化瓦解山东六国朝堂,结交六国权臣,统合罗网密谍,可为之。”

    “武战之策则是王翦将军和蒙恬将军所为,对于这些,两位将军应是更为擅长”

    周清摇摇头,自己可参与军政文武要事,但具体内在之事多说无益,昌平君熊启在侧,自己已经说到这个程度,想来熊启也会将此事更加圆满的理论而出。

    “哈哈哈,武真君所言却谋国之语,蒙恬先前之言差矣”

    归于座位,随即,对面那身披重甲的蒙恬却是豁然起身,朗朗一笑,拱手对着周清,深深一礼,听了这般久,思忖这般久,刚才自己所言相差大矣。

    若是按照自己所行,只怕秦国一天下的时间还要继续推迟。

    “武真君年弱之姿,为丞相,先前王翦还有些奇怪,现在看来,大王识才也,以武真君刚才之语,丞相之位契合也。”

    就是王翦也是拱手一礼,之前,对于大王擢升武真君为假丞相,自己还狐疑不已,封君倒也罢了,毕竟有昭襄先王的遗命在前。

    但丞相之位,仅次于相邦,乃是要职,就这般赐予道武真君,未免太过。然则,现在一观,实在是自己多想了,对于秦国,大王比自己等人更加重视,如何会让庸才登位。

    “武真君之才,寡人自然知晓,不然也不会放心将丞相之位落于其身。”

    “昌平君,武真君所言虽妙,但多为谋略之语,细细分之,可谓是多矣,依你之见,可还有遗漏之处”

    将王弟直接擢升假丞相之位,秦王政也是冒着不小的风险,虽然群臣不会反对,但如果论政之时,王弟不能够以言语征服群臣,估计识人不明的称呼便落在自己身上。

    今日,王弟在此论军政要事,每一句都是直指核心,丝毫不逊色昌平君,再有上将军王翦和蒙恬的敬佩,与有荣焉,面上笑意不断,将最后的问题留给昌平君。

    “军政谋国,武真君可谓真知灼见”

    “武真君所言实则可为两分,一者文,一者武,在各自之内,又可分内文与外文,内武与外武,内文者,当统辖梳理农事、工商、执法、关防、新军、仓廪、盐铁、吏治、朝政、王室十方。”

    “外文者,可收拢邦交之才、纵横之才,行应候之策,远交近攻,弱化六国。内武者,当整顿军事,淘汰老弱军事,招募新锐兵士,练秦国一天下新军。”

    “外武者,当在接下来的五年内,保持对于山东六国的侵扰、压制,使得秦国威严仍在,但又不显咄咄逼人,给六国一个秦国孱弱之象。”

    “四分可毕,秦国可东出”

    代为执掌相邦之位两三年,若说正殿内对于周清之语感悟最深者,唯有昌平君,虽然周清说的有些凌乱,但在昌平君眼中,却是直接整合归纳而出。

    拱手看向上首的秦王政,将四分方针大略一一而出,咸阳宫正殿之内,其音久久未绝,语落不久,更是传来秦王政久久不绝的朗笑之音。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