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灵渠通南北第(2/2)页
再加上三十万大军大部分都是老秦人,都是北方人,吃不惯楚地的肥鱼、大米。
江南之广袤数千里,没有简洁的路线,根本不可能支撑。
连日来,沟通湘水、离水,打造一条崭新的水渠便是重中之重,甚至于王兄已经命令学宫打造相关开辟山脉的兵器了。
“史禄之言,二三日来,寡人有感。”
“今大田令前来,正合一起商榷,探讨将此渠贯通。”
秦王政对于史禄也是欣赏。
此人身上很有些大田令的气息,虽不为高官,可为干吏,而于大秦来说,能干之吏同样不可缺少。
“无需着急,在寡人离开寿春之前,有详细开凿文书就行了。”
对于开辟那条水渠,暂时并不紧迫,因为楚国淮南之地,还要彻底稳固。
更别说接下来还要行进江南之五岭以北的区域。
真要开凿那条水渠,诸般民力、物资齐备,怕是要等到明岁了,
“下江南之事,虽不为灭楚那般紧迫与紧要,仍需一位得力之人镇守,稳定大局。”
“你等可有人选”
一览面前不算精细的江南沙盘,三路大军南下,必然要有一位重份量之人镇守统辖。
军中必须有所抉择。
“大王,上将军东出以来,历诸国事,操劳心力甚多。”
“接下来,平定江南并无紧要大战,蒙武以为大王派遣一位大臣坐镇寿春便可。”
“上将军可返回咸阳,蒙武虽不才,统率大军下江南足以。”
蒙武率先一言。
“大王,老臣虽略有老迈,仍为弯弓骑射。”
“老臣坐镇于此,更可以统率大军安稳平定江南。”
“蒙武将军所言,亦是有理,可以派遣一大臣前来,处理文书政事。”
“老臣可专心军事便可。”
王翦摇摇头,并不觉自己应该返回咸阳。
其余在列军将闻声,彼此相视一眼,并不多言,以他们的资历,还无法有那个要求。
“武真侯以为如何”
秦王政也不好抉择。
无论是上将军王翦,还是蒙武,都足以担任下江南的重担,或许王翦坐镇,更为稳妥。
然上将军鬓发已然灰白,比起前年苍老甚多。
于心不忍多矣。
“王翦将军东出灭国有成,战国乱世百多年来,何有军将之功如上将军者”
“接下来下江南,虽无大的战事,却多复杂琐碎纠缠,果然埋首案上,更是操劳心力。”
“司马法一语: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天下将一,王翦将军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护国学宫大祭酒的位置等着上将军。”
周清闻此,顿时哑然。
王兄倒是好手段,将这个问题抛给自己。
但这个问题并不难,略有所思,便是语落。
以王翦的威望和谋略,坐镇下江南,纯属大材小用。
蒙武一个人足以。
“武真侯”
王翦想要说些什么,却被大王只手挡下。
“武真侯所言不无道理。”
“上将军功勋昭显,入护国学宫是更好的抉择。”
“蒙武将军统辖江南大军,以谋兵事。”
“至于大臣,李斯,你就留在寿春吧。”
王翦想要说什么,秦王政知晓,但王翦待在楚地,的确没有那个必要。
果然操劳中出现意外,非自己所愿意见到。
蒙武统帅大军足矣。
至于处理文书政务的大臣,身边的李斯就足够了。
眼下的咸阳那里,也没有太大事情。
“喏”
李斯自是没有什么意见,眼下己身为廷尉,廷尉府中,其余人员足以处理要事。
“”
“”
随即,厅殿之内,君臣文武言语不断,将一桩桩大小事务不断处理议定。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