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诸夏变(一)  秦时小说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诸夏变(一)第(2/2)页
“由着诸子百家和咸阳那里,我们已经损失太多了,果有良策,勿要隐瞒。”

    感子房之语,谈直却陡然笑道。

    自子房入小圣贤庄以来,便是跟着自己修行,可也只是跟随了一年有余。

    后来,自己便是教导不了了。

    便是任由子房在小圣贤庄修行,小圣贤庄这里的前辈很多,若有疑难,随时可以解决。

    更别说,还有荀师在。

    “师兄所言甚是。”

    “若言眼下局势,秦国攻下临淄,纳入齐鲁之地,诸夏为之一统,秦国为一天下之国。”

    “儒家之将来,自然要看咸阳那里是如何决断”

    “子房以为,眼下诸夏刚定,儒家宜读书为上,不宜掺合过多,多言数穷,不若守中。”

    “待咸阳那里有变,儒家在变,接下来,还要防备与诸子百家的关联。”

    “兰陵城一战,诸子百家伤亡惨重,依照秦法,对那些人会继续追捕的,儒家不宜涉入。”

    “子房所语,邵师兄已有言,故而未有更全之策。”

    诚如此。

    张良只好出言,实则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邵广晴师兄所言已然极好。

    儒家现在守中为上。

    静心读书为上。

    不宜掺合太多。

    万一惹得秦王不快,便是儒家的灾难。

    “守正中庸,以为局势。”

    “此策不错。”

    秦国势大,果然儒家如先前所行,定然不妥,唯有静静等待了,等待合适的时机。

    “此策虽好,也有不好。”

    “儒家当有所为,也当有所不为。”

    “根据中央学宫那里传来的消息,秦王嬴政对于儒家并未有赶尽杀绝之意。”

    “如此,我以为是儒家的机会。”

    “更别说秦国一天下,咸阳那里定然有大动静出,昔者大周攻灭大商,诸侯仍存,天下数百诸侯并列。”

    “现今,诸夏间只有秦国一国,时局迥异,一切当变,一切大变,儒家如果不掺和其中,何以让儒家之学大行于世”

    江邵泰,迥异于显耀三脉弟子。

    但道理不弱,儒家之内,名气不小。

    闻诸位师长、师兄弟之言,都倾向于守中,那是一个绝佳的自保之策,却非强大之道。

    万物阴阳有序。

    一味的守中,不意味着真的没有灾祸降临。

    换言之,参与咸阳大事一二,也不是没有好处。

    “嗯”

    “你想要前往咸阳”

    “那里很危险”

    旁侧一位年长的老者眉目挑动。

    己身倾向于守中自保,活下来才有机会施展一切。

    直接面对秦王,并非好事。

    “师弟以为江师兄所言不无道理。”

    “方今诸子百家,农家、墨家见恶于秦,儒家也已经损失许多。”

    “听闻接下来咸阳之内,或有一桩大事,涉及诸夏长远。”

    江邵泰身后一人响亮道。

    “何事”

    老者轻语,为之好奇。

    “千百年前,大周攻灭大商,随即大封诸侯,以为拱卫中枢王室。”

    “却是春秋以来,诸侯并起,诸国之内,郡县为生。”

    “诸位师长、师兄弟以为,秦王嬴政是否会大封诸侯,延续大周之法”

    “亦或者将山东诸国之地,划分郡县,成就咸阳到各大郡县,再到各大县域、乡里的秩序”

    “无论秦国此举是否礼乐崩坏,眼下大势在秦,我等必须抓住机会”

    危险之中,孕育着大机缘。

    为何不拼搏一二。

    江邵泰细细述说着自己之策。

    “分封诸侯”

    “秦国先王临死之前,曾有五子留下,秦王嬴政,长安君成嬌,公子海、公子祥、公子清。”

    “果然大封诸侯,宗族不显,外有功臣,大周先例在前。”

    “至于郡县一体,自秦王嬴政攻灭山东诸国后,并未将所有的地方划归郡县。”

    那老者与有所思。

    话语秦国宫廷隐秘之事,一一道出。

    大周当年大封诸侯,同姓得姬姓诸侯国占据一半以上,赢秦王族并不显。

    果然分封,还有违秦法。

    不过,从秦王嬴政近年来对山东诸国占领之地的抉择来看,应该并非无异于封建邦国。

    “这么说嬴政有可能将那些地方划归诸侯之地”

    悄然间,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弟子多了起来。

    “也有可能是郡县之地。”

    “不过,无论是诸侯之地,还是郡县之地,对于我们儒家来说,都不是坏事。”

    江邵泰再次说着。

    儒家,最大的优势,就是读书。

    和农家、墨家那群人不一样。

    那些人只会成为隐患,而他们却可以为之助力。

    行走于诸侯之地,可以传播先贤道理。

    行走于郡县之地,同样可以。

    “掌门师兄,以为如何”

    只是,无论如何,儒家现在大小之事,都要决于掌门,之前还有两位当家。

    随着颜岵、杨宽文身死兰陵城,两位当家之位空出。

    今日在仁礼之堂论事,不就是以谋接下来的儒家走向。

    无论他们八脉弟子说的再多,终究还是要掌门定下。

    江邵泰拱手一礼。

    旋即,厅堂之内诸人,尽皆看向上首。

    看向这位所修内圣外王越发深不可测的掌门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