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韩非之道第(2/2)页
郡侯自开国大朝会以来,便是鲜少言语,可谁都不能够忽视郡侯之言。
王绾以为这是一个机会。
蔡泽也觉得是一个机会。
“大朝会上,相邦同廷尉相争,本侯亦是知晓其言。”
“二人所语都有些道理。”
“且本侯相信相邦没有私心,陛下也知道这一点。”
“封国诸侯,郡县一体,涉及不小。”
“刚成君想要知道本侯所想,那么,本侯也可以明确道出,对于本侯而言,两者都可。”
“本侯位列郡侯,五代不斩,五代之后,降为彻侯”
“这已然是极大的荣耀。”
“对本侯来讲,是否封国诸侯,并无差别,就算封国诸侯,将来本侯也会建言陛下,在诸国对诸地统辖稳定之后,会与之推恩。”
“将一个个封国诸侯分而化之,权柄收拢。”
“至于郡县一体,只是面对的难题稍大一些,不过,再大的难题,又能够大过大秦东出攻灭诸国”
“是故,是否决断封国诸侯、郡县一体,在陛下手中,并不在本侯这里。”
周清给予明确的答复。
刚成君来意,自己一开始就知道,想要让自己在皇兄面前建言,倾向于封国诸侯,其实那也是自己一开始所想。
先行设立封国诸侯,以封国强大之力,镇压那些偏远之地的复辟。
数十年后,复辟之力微弱,在着手将那些封国诸侯一一整治,推恩令下,封国自弱,在辅以郡县一体。
燕地、齐鲁、南楚那些先前难以整治的地方,也就会全部纳入咸阳管辖,这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也是最和缓之策。
岁月长河中,果然大秦有此策,也不至于瞬息崩溃。
只能说皇兄的步子迈的有点大
当然,以皇兄的手段,足以镇压一切宵小。
可苍龙七宿
星辰古约
有些棘手。
“郡侯可否”
很显眼,似乎刚成君对于这个回答不算满意。
郡侯之意,有些抽身事外,不欲要理会封国诸侯、郡县一体的事情。
尽管郡侯的理由足够。
郡侯之位,五代不斩,五代之后,降为彻侯,按照正常的大秦爵位不断降下,如此一两百年后,郡侯后代估计仍为显耀。
是否封国诸侯,的确影响不大。
然而,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刚成君是为一些人做说客”
周清摆摆手,拿过案上的茶盏,再次轻呷着。
王绾之言,没有私心。
有些人就不一定了。
那些人之所以想要大秦封国诸侯,一者,不希望归于大秦法治之下,希望封国之内安稳。
二者,有些人希冀以王道仁德之学治世,在关中咸阳,明显行不通,所求唯有它处。
三者,远离大秦咸阳中枢的统辖,许多复辟之力、复辟之人都可以活跃许多,起码可以正常行事。
这一点,周清相信蔡泽不会不清楚。
“非如此。”
“封国诸侯老夫以为更合大秦现状,三代以来,诸侯并起,封国诸侯并非一无是处。”
“陛下颇喜法家之学,更喜韩非子之书,韩非之言,老夫阅览很多,虽不说能够把握陛下之心,也能够触摸一二。”
“郡县一体,大小要事决断于咸阳,长此以往,郡县自弱,郡县弱,则国弱,国弱,则缘由法弱。”
“法弱,无疑混乱之始”
“封国诸侯,或许分化陛下权柄,然赐封王族血脉抚镇四方,管辖四方,拱卫帝幾咸阳。”
“纵为诸侯,也为赢秦宗族,诸夏仍为在手”
“郡侯以为何”
在咸阳待了数十年,文信候之后,虽说自己不为咸阳中枢,可许多事情自己都知晓。
甚至于,更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这位陛下
郡县一体
优点与劣势,自己也能够琢磨出来。
封国诸侯
优点与劣势,也很明显,数千年来,已经证明了。
更有一点,没有任何一种制式是完美的,郡县一体的缺陷也很明显,大小之事决断于咸阳。
长此以往,郡县自弱,这是必然
举国郡县,郡县弱,国自然弱小,外显便是疲弊之事甚多。
至于秦国法家之道
法家之道自然极好,可当年商君也曾说过,法家的真正强大在于君主,果然君主守法、明法,则法家极强,国家极强。
秦国百多年来,因此而一统诸夏,便是明证。
然而,法家之力操持于君主之手,谁可以保证每一位君主都如陛下这般英武
果然遇到平庸的君主,遇到昏聩的君主,又当如何
手握法术势,法家之道也就乱了。
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因为法是人创出的规矩,如何操纵也在人手中。
果然封国诸侯,诸侯尽皆赢秦宗族血脉,在帝幾之地强大之时,诸夏无忧,诸侯镇守四方。
果然帝幾之地弱,哪怕出现三代以来诸侯乱象,也只是赢秦宗族的内斗,无论最后谁胜利,天下也只可能在赢秦手中。
这一点难道郡侯不想要
难道陛下不想要
“刚成君不愧谋国老臣”
周清赞叹道。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在自己面前明晰郡县一体、封国诸侯之事,且说的相当有道理,自己很欣赏。
“郡县一体,其专在上。”
“封国诸侯,其弊在下”
“这一点,当年大秦灭楚之后,陛下同本侯商论,本侯便是对陛下说过。”
“此两者,任由陛下决断。”
周清自案后起身,随意看向窗外,今日阳光正盛,学宫之内的夏日景色还是上佳的。
双手背负身后,回应刚成君蔡泽。
知晓利弊,然后决断。
未来的道路,周清也有些说不准了,终究有一条思路是肯定的,那就是诸夏间想要再次出现春秋岁月诸侯纷争,不太可能了。
一统的诸夏,自大秦始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