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和氏璧第(1/2)页
“佛家”
“奇怪的名号。”
“虽如此,我还是不看好他们,父王和郡侯都是神目如炬之人,真以为换个人、换个道理就可以传道了”
“只是,那些浮屠人的确可用。”
胡亥念叨一语。
佛陀
佛家
位列百家
对于那些浮屠人的动静,没啥兴趣,如果他们可以为自己所用,那就有兴趣了。
赵高所言,浮屠之中,可是有强者能够同武真郡侯媲美的。
武真郡侯
就算自己修行不怎么样,也知道百家之中,论修行,郡侯堪为第一
“对于浮屠之人。”
“欲要驾驭他们很难,可他们有所求就足够了。”
“那才是御人之道。”
“近来廷尉府出了不少的法章律例,你习练这些崭新文字后,将它们抄录下来,献给大王吧。”
“欲成大事”
“大事”
“如这尊美酒,就算是诸夏技艺最为精湛的酿酒师,都不可能将其一蹴而就的酿造功成。”
“都是先经过采摘、选取上佳的材料,精心酿造,那需要的时间很长很长。”
浮屠之人在诸夏间没有太多的利益牵扯,且他们实力超凡,罗网与之为敌,不为明智。
看向胡亥。
有一颗掌控别人的心是好事,前提也要把握自己的能力,能否掌控住别人,否则容易被反噬。
欲要直接得到大王的重视,然后彻底明耀起来,甚至于立为王储,一气呵成
那是决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自己很了解大王。
却不能够彻底琢磨透大王。
将写下的佛字拿开,将先前写好的崭新文字书录递给胡亥,饭要一口口的吃。
“从你口中,我听到最多的就是等待”
“就是等一等”
“如果当年的父王也是那样等待,何有今日天子”
胡亥眉目不喜,从赵高手中接过一摞子纸张。
道理上,自己都明白。
却是赵高一直这般行事,实在是自己不喜。
等
等到什么时间
等到扶苏做大
等到公子高成长起来
或者等到父王有其他欣赏的公子了
“你的母亲当年罪责不小,你天生就不被大王所喜。”
“近年来,能够有此改观,已经足以。”
“若是你不满足于此,可选择别人帮你”
“我的选择中,你是最好的,却非唯一的。”
赵高只是一笑。
今日得到更进一步的玄功,心情很好。
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胡亥可以向自己发脾气,他还没有那个资格,起码现在还没有。
难道胡亥以为他现在可以驾驭自己
可以指挥自己
留下一言,一步踏出,消失不见。
“你。”
“哼”
耳边缭绕赵高那轻缓中带着一丝阴冷之意的话语,胡亥心中一禀,神色一滞。
目视赵高离去的身影,沉吟许久,低首看向案上的一摞子纸张。
甚为不悦。
生来带有些许琥珀色彩的双眸微微眯起,深深的呼吸一口气,看着那尊还未饮用的酒水,直接扔入旁边的水池中。
“这就是随和二宝中的和氏璧”
连日来,周清一直待在自己的府邸中,还专门请假了,反正现在每天的朝会上也没有自己的事情。
国府那边有各大行署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廷尉府,李斯的能力不消说。
其余各大行署也是一样。
如此,朝会上有没有自己都一样,有那个功夫,和东君、雪儿她们在榻上细细探究一下性命交修的深层次玄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如果没有晓梦捣乱的话,效果会更好。
没有曦儿捣乱的话,会更加好
终究,自己还是郡侯,身上还有官职在,巳时中段,咸阳宫来人言语陛下相召。
自然不能够怠慢,便是随同一起前往王城,入兴乐宫厅殿内,周清便是看到殿中间摆放着一张五尺高台。
上面正放置着一块奇特的玉璧
何以奇特
如果自己所观不错,它应该就是名扬诸夏百多年的和氏璧
同随侯珠齐名
却声名更甚随侯珠
随侯珠,根据传闻,乃春秋岁月,随国的君主出游,见一条受伤的异兽之蛇趴在道旁。
便是命人取来药物治疗。
其后,异兽之蛇归去。
忽一日,用口衔来了一颗稀世宝珠表达感谢,便是成为了随国传国之宝,后来随国被灭,宝物辗转。
最后入了秦国
再加上早已入秦的和氏璧,名扬大周岁月的随和二宝尽皆在咸阳宫,真论起来,还是文信候吕不韦的所为。
昭襄王之后,吕不韦隐约把持国政,秦国更为强大,再加上罗网的存在,许多诸夏间的宝物入秦。
随和二宝便是在那段岁月入了秦国。
这件事情,鹦歌也和自己说过,当年她还在夜幕百鸟的时候,姬无夜曾命她前往赵国搜寻和氏璧。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名扬诸夏,和氏璧也就留在了赵国邯郸,可是鹦歌在邯郸找了好久,却没有任何所得。
后来才隐约在邯郸发现罗网的痕迹,不用说,罗网出手肯定更早。
随侯珠原本随国所有,后来落入楚国,也被罗网搜寻到,直接入了咸阳宫,尽管后来不是秘密,可诸国却没有胆量取走。
“编定制式文字有成,朕欲要为天下先。”
“且大秦扫灭诸国一统诸夏,原本的大秦王印不足以承载那份荣耀,郡侯也曾有言,朕应该打造一颗崭新的王印。”
“天子印玺”
“朕思来想去,咸阳宫内,也唯有这个东西可以有资格了。”
“和氏璧”
“这块从楚国得来的璞玉,也许成为天子印玺,就是它的归宿。”
始皇帝嬴政一身常服束冠的站在高台前,观皇弟近前,微微一笑,而后手掌在巨大的和氏璧上抚摸着。
这块和氏璧
很大
当年楚人卞和自一处洞中所得,它还只是一块石头,两次献给楚王,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反而,双脚还被看去。
后来楚王怜悯,令工匠剥开石头表面,略有雕琢,便是成就美玉,颇为玉璧形体。
直径一尺有余
厚半尺上下
表面色泽不为如一,远观似白玉,踏步间,由着光芒的映照,更是闪烁色泽斑斓。
仿若诸般色彩都内蕴其中。
近距离细细一观,又仿佛所有的色彩隐匿其中,整体的色调变得沉稳厚重起来。
略有调整方向,那种色泽又隐隐变化起来。
当年楚王将卞和的那块石头雕琢,成就这块奇特的玉璧
和诸国流传的记载差不多,和氏璧很大,虽说是玉璧,却还是一块璞玉,尚未彻底的雕琢成器物。
也许任谁都觉得将这样一块璞玉雕琢出来是浪费。
是有损于它。
置于高台上的架子上,周清细细观着。
“这块玉玄清还是第一次见到。”
“的确无愧于宝物”
“用它来雕琢天子印玺”
“很好”
周清也是单手抚摸着这块和氏玉璧,岁月长河中,和氏玉璧雕琢的天子印玺消失不见。
引以为憾。
现在天子印玺自己没有见到,却是见到了这块和氏玉璧。
的确很美。
当年昭襄先王以城池易之,虽有些戏言,足以证明它的身份,果然是一块普通的美玉玉璧。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和氏璧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