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1 编导系实践课(下)  我翻拍真没想超过原作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61 编导系实践课(下)第(1/2)页
256章更新了

    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

    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

    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4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

    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

    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

    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

    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技巧、结构和导演手法。

    3分析人物动作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决定人物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

    作为导演,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

    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导演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人物的动作。

    这时叙事中的人物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导演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现方法,拍摄和表达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和不同的动作。

    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例如: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黄土地,大量地采用静止静态的镜头完成画面的表达,采用极为有限的摇镜头表现部分的人物动作和运动,表现场景的空间;导演徐克拍摄的影片新龙门客栈大多数是采用夸张、变形的镜头画面形式表现各种人物的近景和动作。

    导演吴宇森拍摄的大部分影片,大量地在叙事镜头和动作镜头中采用高速摄影慢动作的镜头技巧,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的异化,具有一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飘逸与超然感觉,有一种影片“暴力”美学的特征。

    4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处理。

    使人物的形象刻画十分鲜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达到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在影片中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

    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人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在影片的结尾的场景中,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则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的处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时候,摄影光线的处理完全是为了影片全片的风格,使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形式。

    例如:导演关锦鹏拍摄的影片阮玲玉中,现代时空演员扮演的段落的人物处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轮廓光十分鲜明,很有现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资料影片的审美氛围,在光线的形式上,形成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交替。”

    刘尚从助教江川手里接过茶,喝了一口,松口气,看向学生:

    “下面谁来跟我讲讲这个电影里的人物,随便挑一个讲,讲得好的加鸡腿。”

    不知道是分析人物比较简单,还是鸡腿刺激了学生们的表现欲,之前唯唯诺诺的他们纷纷举手表示要回答这个问题。

    刘尚便让举手的学生挨个说。

    在回答之前,他提出要求:

    “不要讲废话,节省点时间。”

    “好。”

    “我想分析牛二这个角色,他的人设是有些痴呆,喜欢女主,导演给牛二这个角色专门的光影标准和特殊的动作设计。

    比如镜头中只有牛二这个角色的时候,打光比较多,颜色比较明亮。

    还有牛二的动作,他每次看人说话的时候,都先微微瞠目,当别人眼神投过来,他又迅速低下头避开眼神。

    这些都是在表达牛二单纯的人设,为之后的悲剧做情感铺垫。

    这让我想到了黑泽明的梦中一句台词:

    我不需要亮得连星星也看不见的光。人在世上好好尽完自己的本分,然后问心无愧地死去,是很可喜的事。”

    刘尚一边听一边吃,最后点点头:

    “说得不错,场务呢给这个学生加个鸡腿。”

    “谢谢刘老师”

    “哇我也要,刘老师我也有话要说”

    气氛一下子带动了起来。

    韩露盛海亮那边见刘尚和学生们这么欢乐,不禁露出了怅然的羡慕表情。


261 编导系实践课(下)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