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医政第(2/2)页
是难得,天下未平,朝廷各项支出甚大”
“你不用说了”刘承祐嘀咕了句:“朕明白你的意思”
赵普的意思很明显,做什么都需要财力的支持。别看如今大汉朝廷财政岁岁向好,但摊子铺得大,经不主花,刘承祐又是个有为之主,想法多,每每念头一起,就要投入财力、物力、人力。而医疗的投入,从来都是巨大的,从医政到医学,涉及的方方面面,没一样不费钱的。
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一脸伟光正的表情,叹道:“医者治病,君王治国,这是相同的道理。待天下太平,朕不只要让百姓居有其所,耕有其田,还需病有其医啊”
闻之,赵普不由满脸感慨,郑重地应道:“陛下仁心,包揽天地啊”
摆了摆手,刘承祐嘴角不由挂上了点无奈的笑容。嘴里虽然这么说,但他自己都没什么底气,想要做到此点,何其难矣,他真正能做的,只能尽量去提升大汉的医疗条件了。
“你说,今后的科考,增加一门医科如何”看着赵普,刘承祐问道。
眉头稍凝,发觉皇帝那兴致勃勃的表情,稍微盘算了下,赵普还是说道:“或可一试,只怕引起上下非议”
“有什么可非议的”刘承祐当即道:“这满朝臣工,有谁遇疾了,不需寻医问药的”
“这样,你稍后发文至政事堂、礼部及太医署,筹议此事”刘承祐直接吩咐着。
“是”
纵使增涉医科,想来也不会造成群起报考的效果,但有一点还是可以保证的,那边是医师地位的提升。
谈完此事,注意到赵普手中的奏章,刘承祐问:“何事要奏”
闻问,赵普将奏章呈上,将淮东的两道急务讲了一遍。
“郑仁诲已病重至斯”刘承祐眉头稍凝。
虽然郑仁诲身上带着浓浓的“郭氏”印记,但刘承祐从不否认其才干,不管当初的枢密副使,还是如今的淮东按察使,都堪称贤臣良吏。年初淮东大案时,就有耳闻郑仁诲身体不爽,如今几个月过去,却又加重了。
“淮东既然上报朝廷,那就说明郑公的病情确实严重,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重”赵普说。
“使臣僚羸病而理事,却是朕有些不恤下情了”刘承祐说:“应当提早放其回乡休养的”
“陛下不必过于自责”赵普劝慰道。
“老臣渐凋零啊”刘承祐叹了口气,此番感慨比起从前更加深切。
今岁以来,朝廷的文武老臣,几乎约好了一般,染疾,病重,折从阮、赵晖、刘词、和凝,再到这郑仁诲,无一例外,开封府尹景范身体似乎也有不爽了。
念及这些,刘承祐的心情,似乎没有那么美妙的。
但心情再沉重,摆在面前的问题还是得解决的,赵普问:“不知李相公所拟,如何批复”
“制下,郑仁诲以本职致仕,赐太谷郡公”刘承祐说道:“至于淮东按察司之职,就从李涛所请,以徐台符徙任吧说起来,徐台符尽忠王室,也有些年头了”
“是”
听命的同时,赵普心中难免异样,给郑仁诲封公,似乎有些不妥,爵位重了。不过转念一想,赵普又有些明白了,郑仁诲的儿子已经死了,属绝嗣的情况,这样,待其亡,朝廷可直接收回爵位。
“至于龟山运河之事,朕相信王朴,他既然主动奏请,必然已经考虑周全,诏允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