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如此处置  汉世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章 如此处置第(1/2)页
刘皇帝的笑容一直保持到了最后,脸上没有多少波澜变化,他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论述没听过,徐士廉这小小士子,哪怕放些狂浪之言,还不至于让刘皇帝有多大的反应。

    只是,熟悉刘皇帝的太子,还是捕捉到了皇帝瞬息之间跳动的眉头,虽然一闪而逝,但也足以表明,刘皇帝多少有些触动。

    “这就是你所说的奇谈怪论果然够奇、够怪,也够新”良久,刘皇帝抬起了头,手里挥动纸张发出的声响,使殿中显得格外安静。

    嘴角洋溢着的笑容,看起来很温和,刘皇帝对刘旸道:“你也不必讳言,其中有些话,就是对朕、对朝廷政策的批评指正,既然让人家议政,持什么论调,给出什么见解,只要言之有物,都可以理解,不足为奇。

    朕坐朝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被批评过,当初,追着我,指着我鼻子说我不对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过。

    只是,这区区一个刀笔出身的徐士廉,初抵京华,就敢如此放眼,倒是勇气可嘉,这份胆量,倒是胜过朝中不少大臣啊”

    刘皇帝说这话时,语调轻松,似乎不以为意,话里还隐约带有对徐士廉的赞赏。只是,最后又补了一句:“徐士廉著此文时,是否也吃酒了”

    或许用“醉言”来形容徐士廉这篇策论,已经是刘皇帝宽容大度的表现了。

    听刘皇帝这这样一番评述,刘旸拱手道:“徐士廉或许有些见地,但这份见识,过于粗疏浅显,只知浮面,不晓内涵。

    他毕竟只是出自山阳,读过些书,习得些学问,了解到一些朝廷政策,但是,眼界毕竟狭窄,所做论调,固然出奇,但终究狭隘。

    些许狂言,自不必理会”

    “这就是不为阅卷官所取的原因了”刘皇帝淡淡道:“看得出来,徐士廉写这篇策论,也是费了不少心血的,李昉就因为为尊者讳便给人否了

    就冲这份勇气与执着,取个进士,又能如何就因为此人做了篇不如人意的文章,表达了一些辛辣的意见与看法

    难道,就只能对朕歌功颂德,对朝廷的政策,就不能有异声我倒觉得,朝廷还是可以多些敢说逆耳之言的人”

    这么一番话,大概也只有刘皇帝能说了,而对于阅卷取士的臣僚们而言,立场是需要考虑的,求稳也是必要的。

    更何况,刘皇帝的封禅大典,余韵尚存,满朝的歌颂声章,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何况,还是区区一个士子。

    对于阅卷官而言,怎么做选择,并不困难,而从结果来说,所有人的选择,不约而同,已经能够说明其中的道理。

    至少,不纳此人,不会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只是没人能想到,这徐士廉会那般不知天高地厚,那般刚直锋利,受不得委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这般地简单粗暴。

    “不过”刘皇帝继续说着他的看法:“恩科、制举,朝廷已然举办了十几次的,形形色色,那么多士子,似徐士廉这般特立高标的,还是第一次。

    卢多逊当初少年中第,名列前茅,也算狂傲自得了,没曾想,二十年后,还有比之更自负的”

    能够得到刘皇帝如此评价,徐士廉也足以自傲了。

    “如非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恐怕也做不出登闻告状来,可惜,是自信过头了,终不自知”

    “事情既然已经调查清楚了,如何处置收尾,你可有想法”刘皇帝回过头来便问刘旸。

    刘旸显然有所迟疑,拱手道:“还请爹示下”

    “我是问你有什么想法”刘皇帝淡淡道。

    刘皇帝的眼神,总是带给人一种压力,刘旸是深有体会,沉吟了下,也不再犹疑,答来:“儿与赵相公商讨过,认为,只当以此事调查结果,明宣天下,以正试听,消除谣言

    唯一顾虑的是,此事已然在朝野,在今科士子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哪怕真相大白,恐怕还是免不了质疑与非议。

    如何安抚士心,需要多做些考虑”

    “还有怎么考虑”听其言,刘皇帝当即反问道:“你既然已经查明真相,李昉清白,难道要因为那些民意质疑,就要冤屈无辜吗

    朝野士子需要一個交代,那朝廷呢李昉呢为一士子激愤之举,就要罪责自己的大臣吗岂有此理”

    刘皇帝当然知道刘旸不是这个意思,这么说,也只是表一个态罢了。他当真没有那么地在意此事的结果,只是看他的太子是如何表现作为的。

    “是”刘旸也不慌,摆出一个受教的姿态。

    “另外,除澄清事实之外,儿以为,对于朝廷科举制度,还应进行适当的改良”刘旸又道。

    “哦”刘皇帝来了些兴致,示意道:“说”

    “此番,之所以闹出如此风波,除了徐士廉不辨事实,不分轻重,莽撞上告的缘由之外。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主考权责过重,武济川与李公的同乡关系,也只是一个引子。

    主考操持科考前后一应流程,甚至连考官、阅卷官的人选,都由其主导。儿以为,今后科举,主考、监考、阅卷官员,应当分立,相互制衡,设立独立的阅卷队伍,以保证公平,减少徇私的可能。

    另外,对于考题审阅评分标准,还可做更为详细规定,尽量避免因阅卷官个人偏好,导致不公结果。

    不只考生当糊名作答,腾封抄录,阅卷官在审阅之时,也当糊名不记,并且严格限制行动,在录取名额出台之前,所有人都不得有私交私游”

    听刘旸之言,哪怕是刘皇帝也不由颔首认可,看着他,赞许道:“你的考虑很好,能从这场风波中汲取教训,完善条制,防微杜渐,也算一个收货了”

    “儿只是在爹的教诲之下,偶有所得罢了”面对刘皇帝的肯定,刘旸谦虚道。

    “此事,既然是伱提出来的,就由你牵头,将其完善出台,做为成制”刘皇帝吩咐道:


第10章 如此处置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