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第(2/2)页
在华夏人的传统观念里,挖坟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情。
更多的,本身对考古没有什么特别看法,或者说不了解考古工作的普通人,在看到了这些批评声音后,自然而然的,也就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了,随后也跟着一起附和。
这也就算了。
毕竟普通大众确实本就对考古学不太了解,也不懂考古和盗墓的区别,更不懂考古对人类学发展有多重要。
圈内人本就清楚,对于考古学的科普工作,还很任重道远的。
想要扭转大众对考古学的看法和印象,显然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到的。
这也是官方这次炒作喇家遗址发掘成果的原因,就是想要多给大众普及和科普一下考古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但是
更让人头疼的一幕发生了。
微博和抖音等社交平台上,一群颇有影响力的所谓民间历史学者,大v营销号们,纷纷跳了出来,对这次喇家遗址的发掘成果,进行各种扭曲分析。
什么“喇家遗址发现的大洪水,印证了山海经的真实性,山海经纪录的就是华夏遗失的文明”
还有一些营销号,信誓旦旦的说,喇家遗址就是帝尧的部落,被大水淹没了,所以后来才有大禹来治水。
甚至还有人很认真的做了视频,将喇家遗址与山海经神话传说中寿有五百载的上古部落联系在了一起。
称喇家部落就是因为寿命高达五百年,所以遭受了天谴,被天降地震和大洪水给灭绝了,这才有我们后世寿命只有一百岁的普通人
这些看似非常离谱的营销号视频和文章,但凡稍微看过一点点喇家遗址发掘成果报告的人,都会啼笑皆非,嗤之以鼻。
但是,让人感到荒唐的是。
正儿八经由科学家们认真调查,小心论证,干货满满且科学性十足的官方报道,没有多少人看。
这些充满了神话传说故事,并且乱七通乱套,只图有戏剧性和噱头的营销号视频与文章,却动辄都是几百万播放量与点击。
并且,俘获了大量的粉丝和读者
这些一分真,九分假的所谓“科普”“解密”视频,反而成为了互联网上热议的话题,成为了喇家遗址的广传“真相”
这种荒唐的情况,把官方工作人员给彻底整蒙了。
这届网民,连最基础的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都不具备吗
这占领舆论高地,进行科普工作的事,谁爱干谁干,他们是真干不下去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