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二十章 曾国的墓,陪葬吴王的武器?!  满级考古大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二十章 曾国的墓,陪葬吴王的武器?!第(1/2)页
鸟篆,虽然说是一种起源于楚国的字体。

    但是在春秋中后期到战国时期,这种字体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蔡国等南方诸国。

    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上,那“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铭文,就是用鸟篆刻写的。

    不过在之前出土的曾国墓葬之中,都没有发现鸟篆的痕迹。

    不管是后来的曾侯乙墓,还是前面的曾侯舆、曾公求,乃至其他陪葬的贵族大臣墓大多都是一种融合了楚篆的中原大篆。

    这枚铜戟上的铭文,可以说是曾国墓葬中发现的第一个鸟篆。

    而且根据内容来看,似乎还和曾国没有什么关系。

    “吴王子光之用”陈翰疑惑的又念了一遍。

    他可以确定,这几个字基本没有认错。

    鸟篆虽然相比较其他大篆,颇有些冷门。

    但是目前出土的使用鸟篆的青铜器也不少。

    越、楚、吴的都有,而且数量庞多,得有个二三百件吧。

    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越王勾践剑和王子午鼎。

    恰好的是,这枚铜戟上的“吴、王、子、之、用、”等字,在之前出土的青铜器上都有存在,属于是已经被考释破译了的。

    唯独那个“光”字,是陈翰根据大篆和楚篆,自己猜测的。

    为什么他猜这个字是“光”呢

    因为他看过出土楚篆中的“光”字

    对比这个鸟书铭文,两个字整体的字形是没有变的,只是用鸟形代替了笔画而已

    更为重要的是。

    他看到的“光”字楚篆,是在学校里上课时,听老师讲的。

    当时是在上一节铭文鉴赏的课,老师拿了一个楚鼎上的铭文,来和同学们谈论这篇铭文背后的历史。

    而这篇铭文,讲的便是楚昭王和吴国的故事。

    老师在课上,专门将铭文中的“光”字单拎出来讲解了一番。

    所以陈翰才印象深刻

    那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当时铭文中的“光”字,指的是吴王阖闾

    阖闾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原称公子光

    21号墓中的这个铜戟。

    如果陈翰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吴王阖闾在继位之前,制作的一把武器

    “吴王子光”陈翰喃喃道:“这应该是阖闾的自称。”

    “在非吴国人的眼里,吴王的身份是不被承认的。”

    “所以在他国史书上,阖闾都是被称为公子光。”

    “但是他自己肯定是不这么认为的,他的祖父寿梦效仿楚国,逾越称王,到他已经是第三代了。”

    “在吴国国内,他肯定是认为自己是王子,而非公子。”

    阖闾在继位之前,文献一般都称他“吴公子光”,但是不代表人家自己也是这么叫的。

    这就像楚国刚开始称王那会,中原诸侯是根本不认的,都是称呼楚国君主为“楚子”。

    在各国史书里,也都只是记楚国为子爵。

    但是楚国依旧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各君主去世后谥号也都是王,而非公、侯。

    后来吴国的国力强大了,也觉得自己行了,就学着楚国,也逾越称王。

    毕竟吴国一直都是在和楚国之间大战,对方是王,自己却不是,那也太跌份了。

    同样,吴国自己称王的事,其他国家是不认同的,也只有吴国人自己认可。

    所以阖闾自称是“王子光”,但是在其他国家的人眼里,他只是“公子光”。文網

    这里的“公”,不是公侯的意思,而是公族的意思,就是吴国公族的子孙。

    不过,就算这把戟是阖闾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在曾国贵族的墓里啊

    陈翰不解的向林雅问道:“这把戟是在哪里发现的”

    “这把戟是作为墓主人贴身之物,放于棺内的。”林雅同样疑惑的说道。

    这让陈翰的眉头更加紧锁了。

    出土于棺内,那意义就更不一般了。

    一般只有对墓主人非常重要,以及墓主人非常喜爱的物品,才会放在棺内。

    也就是说,曾孙邵生前非常喜欢这把戟,达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

    喜欢到死后都要陪在身旁一起下葬。

    这非常耐人寻味啊。

    这把出自阖闾之手的戟,和曾孙邵必定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这是一把阖闾还没有成为吴王之前,就已经铸造了的戟。


一百二十章 曾国的墓,陪葬吴王的武器?!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