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五十二章 官方盗墓  满级考古大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五十二章 官方盗墓第(1/2)页
南越王墓的墓门后方。

    陈翰正蹲在地上,凝视着布置在墓门后面的顶门器。

    顶门器,是一种汉代墓葬常见的防盗手段。

    西汉的大墓,诸侯王级别以上的,一般都很壮阔,都是在山中或者山下,以山为陵,根本做不到隐秘。

    所以在建造大墓的时候,都会在防盗方面下功夫。

    而墓门,显然就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墓门一般是墓穴最薄弱的入口,也是最直接的入口,所以墓门一定会选择石头来打造,不但要硬,而且还要宽

    大部分西汉大墓的墓门,都要用一米以上宽度的石材来打造墓门,就是为了让盗墓贼望而生畏,让他们没办法用蛮力推开墓门。

    一扇墓门的重量,通常都能达到五六吨以上

    这还不够,在墓门后面,还得装一个顶门器。

    所谓顶门器,说白了就是能顶住门,防止外面的人推开。

    但是设计非常的巧妙。

    一般是在墓门底下挖一个石槽,然后放一个铜制的顶门器。

    这种顶门器是前轻后重的长方形楔子。

    由于前轻后重的关系,后端会下坠到地面,前端则上翘离开地面。

    当门关上时,压下顶门器的前端,那沉重的后端就会被高高翘起,从里面将门顶死,形成一种“暗闩”,使人不能从外部把门推开。

    这样,如果有人想要从外面将墓门推开,要承受的不只是墓门的重量,还得解决这个彻底卡死顶住墓门的顶门器。

    非常科学,且有效的防止了盗墓贼进入墓内。

    除了墓门之外,其他位置都是用一块块重达五六吨的巨石垒成的墓壁,盗墓贼想要绕过墓门进去,更是异想天开的事情。

    不过,这样的防盗也并非就真的无解了。

    之前说过,目前已经发掘过的汉代诸侯王墓,基本上全部都被盗墓贼盗扰过。

    不然也不会被考古工作者们抢救性发掘。

    这些被盗的诸侯王墓,大部分也都有设置顶门器这种防盗措施。

    建筑墓葬时,也都是凿取单块至少五六吨以上重量的石块,来打造墓葬。

    但是,该被盗还是得被盗,根本逃不过。

    最为出名的,应该就是西汉楚王刘注的龟山汉墓了。

    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座墓非常的特别。

    首先,这座墓拥有南北两条长56米的甬道。

    这两条甬道修建的多整齐,多精密,超越了那个年代多少技术啥的都不谈。

    只谈一点,就是在封墓的时候,这两条甬道,是被用塞石堵塞的。

    堵塞甬道的塞石,分上下两层,每层13块,每块重达67吨,石块间接缝紧密,连一枚硬币也难以塞下。

    而在最外面的那块塞石上,楚王刘注还在上面刻下了一篇“告盗墓贼书”,被考古界调侃的称之为“哭穷碑”,或者“此地无银三百两碑”。

    因为,在这塞石上的刻字,大概意思是刘注以自己的口吻说道:“我楚王对天发誓,下葬时墓中不会放置金银玉器类豪华的随葬品,请你们放过我的坟墓吧”

    然后,这段告盗墓贼书,没有任何作用。

    这座楚王墓还是被盗掘了。

    而且盗掘的非常干净,面积达到700平方,相当于七个南越王墓的地下宫殿里,现代考古专家发掘的时候,只出土了一百多件陪葬品。

    要知道,陈翰他们发掘的南越王墓,光是一个长三米多,宽两米多的前室,就出土了六十件随葬品

    而楚国,在西汉前中期又是一个数一数二的大诸侯国。

    可想而知,这墓内被盗了多少东西。

    而且这墓,还绝对不是小盗墓贼能盗的。

    根据当时考古专家的认真勘探后,可以确定这座墓没有任何盗洞,盗墓贼只可能是从甬道进入墓室,然后进行盗宝的。

    也就是说,盗墓贼是先把甬道内这些,单块重达五六吨的塞石,从里面全部移除后,再进行盗宝。

    等盗宝完成后,又将塞石重新塞回甬道。

    这显然是官方盗墓的手笔。

    龟山汉墓的位置,在江苏徐州。

    要嘛是当年王莽干的,要嘛就是后来三国时期曹操干的。

    因为史书上记载,就他俩比较乐忠于盗挖西汉诸侯王的墓,特别是楚王墓。

    龟山汉墓隔壁的狮子山楚王墓,就是王莽时期被盗的。

    而且数来数去,也只有他们有这个人力物力,可以组织


一百五十二章 官方盗墓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