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八十四章 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瑰宝  满级考古大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八十四章 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瑰宝第(1/2)页
“怎么样,都数清楚了吧”

    “数清楚了,一共2291枚玉片。”

    “不过由于缀联丝线易于腐朽,这套丝缕玉衣出土时散乱十分严重。”

    “修复这套玉衣,应该比修复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还要困难的多。”

    “没个三五年,恐怕没办法修复好。”

    陈翰与李教授汇报着玉衣的提取清理情况。

    满城汉墓,也就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窦缉夫妇墓。

    在这座墓里,就出土了两套金缕玉衣。

    其中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00克。

    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

    每一套金缕玉衣,其制作所费的人力物力,都十分的惊人。

    在玉片的数量上,这套南越王的玉衣和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差不多。

    不过金丝是一克都没有发现。

    毕竟这是一套游离于汉朝官方玉衣制度的丝缕玉衣。

    不过,刘胜去世与南越国的灭亡前后只差一年。

    因此广州南越王墓主人生活的年代,自然要早于刘胜。

    所以这套玉衣,也是目前华夏考古发现的最早一套玉衣了。

    作为较早的玉衣,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件玉衣当然也更加珍贵了。

    “南越王墓未被盗扰,墓主身份姓名可考,位处汉帝国的边陲,同时又是汉武帝时期少有的异姓诸侯王陵。”

    “这总总因素叠加之下,这座墓的文物价值,真的太珍贵了。”

    “也难怪当地政府要筹建南越国文化基地。”

    “光是这几十枚玉璧,都冠绝历代诸侯、帝王之墓了。”

    南越王墓的玉璧是真的多。

    不只是棺内这些,先前广州考古所在西耳室中部靠南墙处,就发现了3块玉璧和1个玉环。

    在靠北墙处的漆木箱中,也发现有3块玉璧。

    而且中部靠北墙处发现有一漆盒,内藏43件玉剑饰,4件玉璜。

    虽然还没开始清理足箱、头箱和外椁,但是傅所长也在头箱里看到了玉杯、玉璧、玉盒、玉带钩等物。

    足箱里,也看到了玉璧,外椁的四角,更是有四件大玉璧十分显眼。

    再加上内棺的玉佩、玉牌饰。

    可以看的出来,这位南越王赵胡,是真的很喜欢玉器。

    因为除了玉璧之外,其他的玉器上,都有明显的使用过的痕迹。

    显然这些玉器都是他生前惯用的物品。

    这在已经发掘过的历代诸侯王墓中,也算是一个比较少见的情况了。

    哪怕是其他西汉诸侯王墓中,更多出土的也是精美的漆器,和少量的玉器。

    不像赵胡,基本上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是用玉来打造。

    吃喝用玉碗、玉杯、玉壶,身上挂满玉佩、玉牌饰、玉珠、玉带钩。

    就连用的配剑,也必须用玉来打造剑首和剑饰

    相较而言,倒是金器的数量非常的少。

    除了那两枚金印之外,只有少量用作点缀的金器。

    比如覆面上镶嵌的一些金叶子,在组玉佩中的金钩玉龙佩、金带钩、金珠,用上了金子作为材料。

    这些金子只是点缀,是用来衬托玉佩的精美,而非是单独作为一件金器的。

    这也可以佐证,赵胡确实和西汉同期的其他诸侯王不同。

    内陆的那些汉室诸侯王们,最喜爱的东西就是金子了,下葬时几乎会将自己一生所得的各种金子,打造成器物,甚至直接做成金饼陪葬。

    但是在赵胡墓中,根本见不到任何金饼、马蹄金之类的财富象征。

    他的财富象征,就是这些数之不清的玉器

    银器就更别提了。

    压根没发现。

    至少陈翰他们在内棺中,是一件银器都没看到。

    西耳室内的随葬品中,也没有用银打造的器物。

    头箱、足箱露出的部分,也没见银器。

    可能会有,但是绝对不多,最多也就三五件吧。

    青铜器和铁器倒是有不少。

    不过都是武器。

    在外椁中,大部分随葬品就是用青铜和铁制作的武器,从戈、戟到剑、箭镞应有尽有。

    不过这些东西就不在陈翰他们的工作范围内了。

    光是将内棺的玉片,以及那些玉璧、玺印等物清理完成,就花费了他们一整天的时间。

    第二天,考古队交接班,孔建文带着林雅和广州考古所的三位研究员,接手了主墓室的清理工作,开始对外椁和头、足箱展开清理。

    那些外椁中塞满的武器,暂且不谈。


一百八十四章 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瑰宝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