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长孙殿下不简单  大明皇长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0章:长孙殿下不简单第(2/2)页
,太过于消磨殿下意志,到时候就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天界寺,某荒废的藏经阁。

    姚广孝坐在院子里看书。

    别的不说,这里也算是风景秀丽,气息温和。加上暖暖的阳光,最是让人舒适。

    现在的大明快七月了,天气不算冷,但对于姚广孝这样的老人来说,在太阳下的热度,是刚刚好。

    院子后面的藏经阁,两名锦衣卫还在不断收拾。

    毕竟是天界寺的藏经阁,哪怕是荒废的,也有七八间屋子,前后两进院落。

    不是一天就能全部收拾完的。

    两名锦衣卫看似有监禁姚广孝的嫌疑,但若是真缺了这两名锦衣卫,姚广孝一个人也难以生活。

    毕竟挑水,劈柴,生火做饭,打扫房屋这样的琐事看起来简单,但也不是姚广孝一个五十七岁的老人能够搞定的。

    单单挑水几里地,就让姚广孝难搞了。

    而坐在院子里的姚广孝,似乎真的就这么安定了下来。

    然而真是如此吗

    姚广孝早年曾游览嵩山寺,相士袁珙对他道:你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

    刘秉忠被称为蒙元帝国的设计师,他不仅辅佐忽必烈继位,而且确立了蒙元的国号以及体制,修建了蒙元大都和上都,制定了官员朝见皇帝的礼仪和官服等要求。

    所以当时姚广孝大喜。

    “好个袁珙,贫僧寻觅心中主公,原本以为是燕王殿下,没成想竟是长孙殿下,左右都是你说得准。”

    院子里看书的姚广孝,心思根本就没在书上,而是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规划。

    或许会有人想,为什么姚广孝没有选择朱允炆。

    其实姚广孝最初的想法,就是辅佐太子朱标,毕竟那个时候,太子朱标地位稳固无比,根本无人可以抗衡。

    可惜并未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况且朱标身边文臣武将云集,他一个无名和尚,连和太子朱标单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到了天界寺,观察诸多藩王后,这才选择了燕王朱棣。

    或许还有疑问,为什么姚广孝没有投靠朱允炆。

    这当然是时间关系。

    首先,姚广孝洪武十五年跟随燕王的时候,洪武十年生的朱允炆才五岁。

    谁会去效忠一个五岁的娃娃。

    而现在太子朱标薨逝,姚广孝已经跟随燕王朱棣十年了。

    这个时候就算是投靠朱允炆,朱允炆他敢要嘛

    这个选择,从来就没在姚广孝的考虑中,或者说想都没想过,即使他不要脸,朱允炆也不是他心中的明主。

    朱允炆本身接受儒家教育长大,对于道佛不说排斥,也不会很亲近。投靠过去也不见得会收留姚广孝这个和尚。

    姚广孝的能力,在治理内政上,也是很不错的。

    曾经朱棣靖难成功后,姚广孝便是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后世紫禁城的布局。

    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

    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

    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毕竟姚广孝去世的时候,已经是永乐十六年,他还干了十六年的文臣。

    朱棣征伐蒙古,姚广孝都留在南京,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又奉命教导当时的太孙朱瞻基。

    有姚广孝在京师,京师就乱不起来。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朱高炽之子朱瞻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几乎就是相当于姚广孝的徒弟了。

    姚广孝去世的时候,朱瞻基也已经二十岁长大成人了。事实证明,朱瞻基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也没让姚广孝失望。

    毕竟阴阳家不是兵家。

    阴阳二字,便是代表阴的能来,阳的自然也能来。

    主要还是作为一手推动整个靖难之役的幕后黑手,更改大明皇室传承,缔造史上第一也是唯一一位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

    这个功绩太过于夸张,成就传奇。

    所以才会对他有如此的印象,很容易被局限在阴阳家合纵连横这块上。

    而忽略了他本身的才学。

    “贫僧观长孙殿下,长期游走大明边疆,麾下各族林立,自身文武双全,定有征伐之心。”

    “大明立国二十五载,国力日渐稳定。陛下突然调集大军平倭,更是出动水师,其中当时受到长孙殿下的影响。”

    姚广孝,当然还是那个想证明自己的姚广孝。

    当他开始分析朱英的时候,他就发现,朱英此人不简单。看似温文尔雅,有儒家风范,实则对儒家典籍一概不知,反而擅长兵家谋略。

    想到这里,姚广孝对锦衣卫喊道:“小哥,贫僧想要看些海外书籍,寺内第一藏经阁便有,有劳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