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6章:越发强大的朱英  大明皇长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6章:越发强大的朱英第(1/2)页
第278章越发强大的朱英

    内帑和国库,名义上虽都是属于皇室,但实际上用处完全不同。

    在很多时候,户部掌管的国库会经常和皇帝争夺岁入。

    在很多赋税方面,文官和皇帝的争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哪怕是朱元璋,在这方面也不能避免。

    内帑的钱财,皇帝自然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是国库的钱财,就必须和大臣们商量着来。

    虽然皇帝可以用强,但国库这边要用钱财的地方,委实是太多了。

    像是官军傣禄、军费开支、备荒赈灾、光禄寺用钞、修河、补造槽船、支给盐商钞及铸造宝钞等等。

    这些都是每年户部的大头支出。

    内帑这边的项目也不少,如皇帝赏赐、内府买办、修建宫殿皇陵、助织造及各地藩王俸禄等等,都是需要在内帑里支出的。

    若是内帑没钱了,朱元璋就只能从国库里调动部分过来,美其名曰借。

    大家都知道,这一借,当是有借无还。

    很多时候,因为财政的紧张,即便是朝堂的大臣们,俸禄也会延迟发放。

    朱元璋是个明白人,尤其是对于官吏。

    咱都苦了大半辈子了,现在当了皇帝,还能让自己苦了

    就目前来说,不管是国库还是内帑,其实都是很吃紧的,经历过元末征伐的混乱,大明百待废兴,只能是修养生息,也不可能有太高的赋税。

    所以对于没怎么受战乱影响,极为富裕的江南地区,才会有如此重的赋税。

    “大孙,你不会把咱的内帑,给亏没了吧”

    朱元璋心中沉思了一番,颇有些担忧的说道。

    虽没做过商人,但朱元璋也明白,买卖这行当,有亏有赚。

    指不定今年大赚,明年就大亏了。

    若是亏大了,就只能拉下脸皮,朝国库里伸手了。

    朱英闻言,心中有些感叹。

    至少在商业这块,老爷子还是比较单纯天真的,根本不像平常那般心狠手辣。

    于是便解释道:“爷爷,你可知道为何有些商人,如此赚钱嘛,像是沈万三,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就能赚数千万两白银。”

    “这些都是有路子的,其实不管是做什么行当,只要是通过官吏,就能谋取大量的钱财。”

    朱元璋问道:“这话是怎么说,难不成咱们得像那些奸商一般,去欺压那些穷苦的老百姓吗。”

    说到这里,朱元璋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样的法子可不行,这不是挖自己家的墙角嘛。

    朱英苦笑道:“孙儿怎会如此呢,当然是赚那些大户人家的钱呀,穷苦百姓,能有什么赚的,刮地三尺,也就那点东西。”

    “孙儿在西域的时候,主要合作的对象,都是各方势力中的权贵,越是大的权贵,越是合作得深入,也就是他们的钱财才会多。”

    “以咱们大明的体量来说,自然是钱财更加丰厚,在一边赚取这些富人的钱财时,同时也给穷人一些好处。”

    “比如可以多多开设官办的学宫,书院,对年岁不大的小孩,进行启蒙教育。”

    “印刷普通的书籍,用以传播大明文化。”

    “修路,修桥,修缮房屋等等。”

    “可谓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朱元璋闻言,朗声道:“好,好一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大孙这句话,咱相信往后大明的百姓们提起大孙,必定是大口称赞。”

    “在加上高产作物即将全国推广开来,到时候大孙必然是一代明君。”

    朱元璋看着大孙的眼中,透露出光彩。

    哪个父亲,哪個爷爷,不是望子,望孙成龙的。

    有时候看到自己后代的优秀,那种感觉,比自己都要来得更加的舒畅。

    这样的体会,只有在为人父,为人爷的时候,才能够感受得到。

    “爷爷过谦了,孙儿在西域的时候,对于这些事情颇有经验,咱们内帑的皇家商会,在官面上定是畅通无阻的,有地方官府的支持,就不愁生意做不起来。”

    “很多生意,都是需要人去做的,咱们不做,别人也会去做,这钱终归有人去挣。”

    “咱们自己把这生意做了,至少能够保证百姓们的生活,有些奸商,恶意操作市价,谋取高额的利益,良心都黑透了,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有了咱们商会带头,也能在这大明商道中,立起一个好的名声,这般往后的商人行事,多少有些顾忌。”

    朱英缓缓的说道。

    在如今大明当代,搞什么民主那是自讨苦吃,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工业化缓缓开启后,是难以避免的。

    既然如此,这个最大的资本,为何不能自己来做。

    况且就现在来说,群英商会中这么多的商道精英,也不可能丢弃不是。

    目前大明的商业掣肘很多,对于经商者,往往也是看得极低,可是当工业化的时代来临,这种情况就会随着经济发展,发生变化。

    这样的变化,是士农工商也不能完全遏制的。

    钱财,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无法避免的。

    文人嫌弃铜臭,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多少皇帝因为被这个思想所引导,而导致民生经济低下。

    什么不与小民争利,都是文官们弄出来忽悠的幌子。

    朱元璋点点头,最后说道:“目前咱们大明的商税,也就是这般模样,不上不下的,前元不谈,比起前宋,疆域都没咱这般大,岁入却高了那般多。”

    “有关这方面的赋税,律法,便就由大孙重新敲定,到时候咱也瞧瞧,没啥问题,便就昭告天下,按新律行事。”

    也就是大孙了,只有朱英的话,朱元璋才会认真的去琢磨其臣,敢在朝廷中提出关于商税的事情,哪怕是和朱英相同的意思,也免不了家中吃席。

    朱元璋的猜忌,多疑。

    你当是闹着玩的呢,闹着闹着,就给你一家人整整齐齐了。

    有了老爷子的话,朱英更加干劲了。

    大明如今城市化的程度很低,多数的百姓,都是生活在城池之外,这其中的关键,自然是离不开田地这个重要因素。

    要想发展起城市化的道理,首先还是吃饱饭的问题。

    具体操作起来,也要两三年的时间。

    不过朱英很有信心,五年之内,他要让整个大明,恍然一新。

    离十月初一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

    所有带资格参与大阅兵的卫所,如今真就是铆足了吃奶的力气,没日没夜的训练。

    很多卫所,并非是职业兵种,多是军户。

    像是京师城郊的卫所军户们,本身也离不开种田。

    现在这个时期,更是晚稻播种的时候,这显然会很耽误将士们的训练。

    就在将士们担忧训练时间不够的时候,朝贡这边下了命令,通过工钱雇佣方式,大量百姓成为短工,代替将士们进行双抢。

    让卫所的将士们可以安心的进行训练,且这些雇佣的工钱,都是从皇帝的内帑支出。

    “陛下如此对咱们,尔等还有什么资格可以懒惰,还不好好训练回报陛下恩典。”

    “今日,若是有让本将军看到谁敢偷懒,便就逐出此次大阅兵的行列之中。”

    “我可给你们说清楚,如今不知道多少人,就在尔等


第276章:越发强大的朱英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