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7章:关门,放大孙  大明皇长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7章:关门,放大孙第(2/2)页
就已经到来了。

    “常言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若将官员比喻作厨子,那么治理方式,便就是相当于炒菜的过程了。”

    “张侍郎在去当这个厨子的时候,连锅勺都不知道如何拿,连火候都掌控不清楚,在这个时候,作为主事,遇到了有关于工部上的事情和问题,需要拿主意的时候。”

    “那么当时的张侍郎,是怎么去处理的呢还是说人云亦云,听从下属的建议。”

    “即是如此,若是这件事犯了过错,由谁来担责”

    “如果让张侍郎来担责,肯定是心中不舒服的,毕竟张侍郎什么都不懂,跟赶鸭子上架一般,完全是下属的问题。”

    “是这样吗,张侍郎。”

    朱英目光微微有些凌厉的看着张侍郎问道。

    这让张侍郎额头上的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对于这种问题,他从来没有被人问过,也从未想过。

    不过他心中有些不服气,这朝堂上的官员,哪个不是这般过来的,他张侍郎也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怎就要被太孙殿下单独训斥呢。

    而朱英此刻,仿若是听到了张侍郎心中的想法,也未逼迫张侍郎回答,转而说道:“这等事情,在当今的朝堂上,已经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各位大臣们,都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可仔细想想,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突然去负责这些事情,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本宫还真想问问,在当今的朝堂上,有多少官员对于自己所负责之事,算是知根知底的,这便相当于,当换了一个官职后,曾经从官的经验,知识,又得重新来过。”

    “学得快的,自然耽误不了多少时间,或许几个月就能掌控了,可未必能人人如此,这般说来,岂不是尸位素餐”

    “张侍郎,你可觉得本宫说的有几分道理可言,或者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建议,不仿说出来听听。”

    面对太孙殿下的问话,张侍郎后背都有些凉意,喉咙滚动数番,这才恭敬的回道:“殿下说得在理。”

    张侍郎其实还是想反驳几句的,可思来想去却发现,殿下在这方面好像非常懂得,能够直接点到这个份上,根本不是随便几句就能糊弄过去的。

    无奈之下,只好附和。

    朱英看了眼张侍郎后,便将目光转向群臣。

    一阵扫视后,问道;“若是哪位大臣对于方才本宫说的话,有什么想法,可大胆提出,共同讨论一番。”

    面对太孙殿下颇有些针锋相对的言辞,诸多大臣哑口无言。

    即便是刘三吾,还有各部尚书,心中思索后突然发现,太孙殿下这番话,竟是直接点到了官场上的根子上。

    这是没有办法去反驳的,因为这本来一直就是官场中的隐患。

    诚然,也可以转个方向,对太孙殿下的解决方案这边攻击,可这样的话,就过于直接了。

    现在的太孙殿下,看似是在辩论,实则锋芒毕露,加上后面一直笑眯眯的陛下。

    这一老一小的,谁也没那胆子,张侍郎敢于绕弯上,就已经被很多官员所佩服了。

    而在这一刻,朱元璋看着大孙的侧身,还有现在这高昂的气势,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词:舌战群儒。

    如此大孙,真的让人很舒服呀。

    朱元璋感觉自己都放松了许多,这往后有什么官员的话让自个不爽,关门,放大孙。

    必定可以让诸多大臣心服口服。

    朱英在这个时候,可不管什么穷寇莫追,那自然是要穷追猛打的。

    见都不说话了,直接就一锤定音道:“科举分类取士的好处,是可以很大的程度避免此种不足之处,而对学子来说,选择的方向更多了。”

    “俗话说得好,孰能生巧,一个事情做得久了,自然就更加的熟悉,也会更加的专业,掌握的学问也就更深。”

    “在本宫看来,科举分类之势,宜早不宜迟,尤其在蒙学这块,本宫认为在文字之余,还要添加插画,图文并茂,更加让稚童提上兴趣。”

    “对于蒙学插画,当召集天下画师入京,择其优者而取之。”

    随着朱英站在这禁金銮殿上,不断的述说关于早朝后跟科举分类有关的安排。

    下面的臣子们,感受到一股大势。

    只听其话语就能非常清楚的感受到,太孙殿下对于此事,怕是酝酿已久,个中的细节非常清楚,根本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想出来的。

    作为大明未来的皇帝,科举变法这样的大事,在当今陛下威严的笼罩下,可谓是势在必行,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很多官员心里头的小心思,随着太孙殿下的不断讲述,也慢慢的沉淀了下去。

    都到了这个份上,再去反对的话,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早朝散去,朱英领着朱允炆,就直奔大理寺司而去,去安排律法的事情了。

    像是大明律法这等事情,从来都是皇家一家之言,无须放在朝会上讨论、

    等新的大明律法出炉,群臣只需遵守就行。

    奉天广场上,诸多大臣纷纷往自己部门所在过去。

    而朱棣的面色,有些铁青。

    ps:一身轻松,全力码字,求支持。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