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7章:煤炭  大明皇长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7章:煤炭第(2/2)页
马皇后影响,在政事方面,也是有自己的见解。

    为徐达长女,若不是女儿身,定然是知名大将。

    朱棣离开北平,对于藩地没有丝毫担忧,便就是因为妻子徐仪华镇守。

    听到妻子所言,朱棣思索一番,将今日早朝父皇所讲述之事,道了出来。

    而后感叹道:“本王也是不知,那黑土竟是如此肥沃,曾经即使见过,也没当做回事,若是早些知晓,那”

    徐仪华听完后,也有些惊讶。

    北平离辽东很近,黑土她也是见过的。

    在回过神来后,徐仪华皱眉问道:

    “殿下的意思是”

    朱棣面色坚定说道:“仪华,帮帮我,我知道你可以的,父皇那边,对你最为喜爱了,尤其是母后当年。”

    “只要你开口,父皇肯定会同意,让我留在北平,亦或是镇守辽东。”

    “论功绩实力,这煌煌大明,无一可比过我,我对辽东熟悉,那些蒙古人,女真人,都能给治得服服帖帖的。”

    “现在唯一的问题,便是朱英。”

    “朱英就是想让我出去,离开大明,去海外,去倭国。但你知道的,我不会跟他争。”

    “帮帮我,仪华。”

    听到这话,徐仪华有些动容,这般多年,朱棣从未求过他,这算是第一次了。

    现在的朱棣,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个中的原因,主要便是来源于朱英。

    朱英对他太熟悉了,尤其是在北平那边,跟道衍接触过后,对于朱棣的底细,极为清楚。

    这也就导致了,简单一手操作,就让朱棣耳目失明,无人可用。

    “你我夫妻一体,若是作了决定,妾身自当是全力支持。”

    徐仪华表态道。

    听到妻子表态,朱棣极为感动,忍不住上前紧握妻子双手。

    “这大白天的,干嘛呢。”

    “都老夫老妻了,哪用计较这些。”

    “你才老呢。”

    “我的错,是我老,莪老,哈哈哈。”

    洪武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天空上下起了鹅毛大雪。

    整个京师白茫茫一片,街道上的小贩,几乎都没有了。

    行人也难见少许。

    这样的天气,是真正的能冻死人。

    奉天殿中,十分暖和,这里架着十几堆篝火。

    “近日天气严寒,路面冰滑,太孙进言,为免发生意外之事,大明栋梁倒塌,特建议近期早朝取消。”

    “往后至开春前,早朝改为午朝。”

    奉天殿上,朱元璋大声宣布了这一消息。

    这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对于大臣而言,最为重要的改动了。

    群臣叩拜,山呼万岁。

    许多文臣,所有武官,看向太孙殿下的眼神里,皆是充满感激。

    对于大明文臣,或者说整个大明前后近三百年的文人,在历史上,名声很差。

    可在这其中,尤其是明初的时候,真正去办实事的大臣,是很多的。

    多少人忠于自己的原则,两袖清风,做到了给百姓办实事。

    高薪不能养廉,贪官依旧会贪,只会贪得更多。

    但一味的去压迫大臣,也并非是可取之道。

    这些手握实权的大臣们,却连一个普通商人的生活都无法比拟,或者说连自己的温饱都是问题的时候。

    那么贪污的问题,只会更加扩大。

    就像是你不贪,就有可能饿死这样的感觉。

    在没有退休俸禄的大明现在,很多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在上任的时候,就是想着捞钱。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在为自己的晚年生活保障。

    大贪,往往便是小贪初始。

    往往开始贪一点点,或许不过几两银子,然这几两银子,把这个月的生活都给改善了。

    便就想着,往后若是都能如此,那该多好。

    便就是这般,一发不可收拾。

    想要彻底的消除贪官的存在,那是不现实的事情,能够做的,只有不断的打击腐败的官员。

    但是对于真正清廉的官员,也要给予一定的生活保护。

    至少在为大明,为国家做事的时候,能够不用去担忧明日的饭食如何解决。

    人呀,在习惯了被压迫后,往往一点甜头,就觉得甜到心里去了。

    大明近二十六载,朝堂上的官员们,终于是感受到了来自于上位者的关心爱护。

    别提多么激动了。

    其实朱英有这个建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通过查询,朱英发现一个事情,就是在每年冬季,官员的死亡病退率,非常之高。

    甚至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个官员,因伤寒冰冻至死。

    有些没啥钱财的,可能在街道上行走赶路的时候,就这么活生生的冻死在路边。

    这可是能够进奉天殿的大臣啊,于整个大明,都是能够在权力之巅说上几句话的。

    学了多少年,或是立下了多少功劳,才能有进奉天殿,与圣上共谈国事之人才。

    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每一年都在加剧。

    现在的官员都是终生制的,这也导致最早的一批朝臣,跟朱元璋的年纪相差不会很大。

    年轻的官员,在没有资历的情况下,多数还是往后排。

    奉天殿中,老龄化是一种常态。

    老人最不能经受严寒了,本来身体机能的缺失,冬季的天明本来就晚,摸黑顶雪在冰冻的路面上行走,摔倒了都没人知晓,一下子就丢了性命。

    “大孙,如今你的英明壮举,可谓是在群臣之中,得到了偌大的名声。”

    “这些文臣,乃是读书人之领袖,怕是要不了多久,在开春前,你这太孙贤明的名头,就要传遍整个大明了。”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其实本来在最初的时候,听到大孙的建议,朱元璋下意识的要反对。

    不过后来一想,或许这对于大孙的名望有很好的帮助,认真思索一番后,也觉得有些道理。

    皇宫的地面,每日都有宦官清扫,尚且路滑,更别提京师城内了。

    也就应允了大孙这番的建议。

    “爷爷过奖了,孙儿只是觉得,若是因为天气的因素,让咱们大明的人才遭到无谓的损失,确实有些过于难受。”

    “据孙儿所知,能够到奉天殿上的大臣,莫不是寒窗苦读多年,亦或是在当地名望极好,方才有此机会。”

    “每一个对于咱大明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朱英谦虚的回道。

    朱元璋点点头,随后问道:“咱听兵马司说,最近你把火药司那边使用的煤炭,开始底价售卖了”

    煤炭在现在的大明,可不是什么低廉货物,对于煤炭的采取,成本极为高昂。

    也就是大户人家才用得起煤炭取暖,一般都是柴火为主。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