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7章:迷茫的朱棣  大明皇长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7章:迷茫的朱棣第(2/2)页
只要自己还在,朱棣就不可能翻起什么大浪来。

    而这段话,也就是说当朱棣年纪大了,提不动刀,骑不了马的时候,就卸去将军衔,到京师稳定生活。

    三个儿子中。

    朱高炽肯定不会继续待在辽东,这句世子的意思也很明显。

    至于朱高煦,朱高燧。

    那都是嫡次子了,只能是个没有藩地的郡王。

    这两人比起朱棣来,那简直是天壤之别,不足为虑。

    对于这样的安排,朱元璋还算是满意的。

    即减少了割据地方的后顾之忧,也妥善的安排了自家人的关系。

    这也是在朱元璋心中最想看到的局面。

    “早些歇息吧,明日清晨,便是去拜祭你父亲,奶奶了。”

    朱元璋轻叹一声道。

    听到父亲和奶奶,朱英面色也沉重起来,重重点头。

    燕王府中。

    徐仪华翘首以盼,终于盼得朱棣归来。

    一些宫廷的膳食,分给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包括下人们,也能得些饭食品尝。

    而后朱棣便就与徐仪华一同进了里屋。

    “妾身见王爷面色有些犹豫,是否宴会后有所变故。”徐仪华关心问道。

    朱棣轻轻点头,道:“宴会过后,父皇让我留下,与太孙一同密谈。”

    “辽东之事虽已应允,但藩王之权,也将失去。”

    随后朱棣便把中间的一些详细,讲述出来。

    徐仪华听到朱棣答应的时候,眉头一皱,急忙追问后续太孙的回答。

    听到具体言辞后,这才放下心来。

    “多亏是王爷心中犹豫了,若是直接答应下来,怕也就是祸事来了。”徐仪华心有余悸的说道。

    听到这话,朱棣稍一琢磨,顿时就感到一股后怕。

    当时那叫身在局中,没想那般多,现在回味起来,才知道躲过一劫。

    若是答应得太爽快。

    怕到了倭国后,再也没有回来的日子了。

    甚至于即便在倭国,连藩地都不曾有。

    因为答应了回辽东,那么肯定就会被收回封国之权,到了那个时候,进退两难,于流放无异。

    “幸是爱妃提醒,不然以父皇的脾性,后续真就不好说了。”

    朱棣感慨道。

    这个问题,绝不是说就刚才的那番话就算结束,后续父皇还有太孙那边,还会有诸多试探。

    如果没有想到这茬,后续的试探出了问题,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徐仪华这个时候,眉头皱得起来。

    认真的看了看朱棣,而后沉声道:“王爷可否能跟妾身交个底,往后到底是如何作想。”

    “真要说起来,倭国虽荒芜偏远,更是在海外,但到了那边,无人管束,以王爷之能,定可大展身手。”

    “反而是辽东这边,虽说黑土肥沃,粮食不缺,可也不是什么繁华之地,战事极多,草原上的部族,远比倭人更加凶残狠辣。”

    “如此相较下来,妾身反而觉得,去倭国那边,更加舒心。”

    这是现在徐仪华的真实想法。

    大明目前可谓是一片平稳,但在自家夫君燕王这里,藩王之身,就显得很是尴尬了。

    陛下现在的想法,明显是要趁着有生之年,帮助太孙把藩王的事情给了解。

    而且太孙对于藩王这边,显然不像是曾经的太子一般,不想有威胁到朝堂的存在。

    这些天里,徐仪华也没闲着,去了几趟徐府。

    一则是探望娘家,然后也同时打探一些关于太孙朱英的消息。

    徐辉祖,徐达长子,袭爵魏国公。

    更是徐仪华的弟弟。

    姐弟的关系还是很要好的。

    旁敲侧击下,徐仪华也知晓了很多关于太孙朱英的事情。

    尤其是在朝堂上,对于民生,军事的举措。

    这些是长期待在北平的徐仪华所不了解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徐仪华明白太孙有多么厉害,很多手段,看似简单,实则极有深意。

    在和弟弟徐辉祖的聊天中,徐仪华也发现弟弟对于太孙的敬佩。

    要知道弟弟徐辉祖,身高八尺五寸,英俊潇洒还有才气,在勋卫署左军都督府做事。

    父亲的旧部,几乎都在弟弟的掌控之中。

    那些陈年老将,哪个不是从尸山血海中摸爬滚打出来的。

    弟弟本身的军事能力,虽不及父亲百战百胜,但也于陕西、北平、山东、河南多次练兵,表现优异,未堕父亲威名。

    而徐辉祖之所以对朱英有敬佩。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在于朱英亲手所制定的将士退伍制度。

    因为在徐辉祖这边,有太多的老将,都是曾经跟随父亲一路过来的。

    伤势过重退伍的很多,有些老兵,伤势累积难以痊愈,得到的赏钱,尽皆买了药材。

    而在朱英提出的退伍制度中,除了退休转业,还有一条特别关键的地方。

    那便是凡因沙场负伤而退,其中医治所需所有费用,一切皆由大明一力承担。

    便就是这么简单的一条,让从来没有跟太孙单独接触过的徐辉祖。

    对于朱英那是深深的认可。

    徐府并不算富裕,因为并不经营,都是靠爵位俸禄。

    心善的徐辉祖,每年还出大额开支,颐养生活不如意的旧部老兵。

    也就更加清楚,太孙的这个举措,是多少为大明流过血的老兵,他们的福音。

    因为还有更多的其他老兵,生活之艰难,当真是难以言说。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