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产线  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产线第(1/2)页
“截止今天,我们总计已经售出了9365辆新车,官网预定量也已经达到5万,而且每周的订单都还在不断增长中。

    按照这种销量趋势,到年底,我们至少能拿下15万的销售量

    另外,第一批发往欧罗巴的1000辆新车这两天应该就会运抵意呆利。

    虽然那边的市场现在还不好判断,不过就算是保守估计,至少还能再拿下3万左右的销量。

    我们原本的计划是20万台,这样营收就可以覆盖掉我们的前期投入成本,做到收支平衡。

    而现在保守销量就已经是我们计划销量的两倍还多”

    鲍总向高媛汇报着爱豆目前的经营情况,言语间尽是难掩的兴奋。

    要知道目前新能源一哥比亚帝的每月销量也才3万出头,而且还是全系车销量。

    好家伙,自己凭着一款微型车,这销量就快冲到全国第二去了

    不管是对哪一家车企来说,销售量越大,造车摊薄的成本就越低,利润率就会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初创车企前期基本都是在赔钱赚吆喝。

    8万辆,基本就是爱豆汽车的盈亏平衡线。

    原本补贴退坡之后,鲍总差点都只剩下大幅降价清库存这一条路了,而且结果大概率依旧逃不掉破产。

    结果就因为装了一个“八戒”,不仅原价卖了,还给卖爆了

    哪怕是久经商场的鲍总,也觉得这一波触底反弹实在是有些魔幻。

    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幸福的烦恼

    “现在的问题反而是我们的产能有些跟不上销量了,客户提车时间已经延迟到3个月之后,这太影响客户购车体验了。

    我们内部正在商讨,要不要继续扩充产能,增加一条产线。

    另外高董您看我们要不要适当的稍微提些价格”

    鲍总搓了搓手,内心颇有些后悔。

    要是早知道能卖这么好,他当时就绝不会保守的原价卖,怎么说每个音箱哦不,每辆车都加个三千

    高媛有些好笑的看着明显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鲍总。

    加价卖你真当自己卖的是bba啊

    “微型车的市场和利润受众原本就相当受限,这一次我们也不过是利用新技术首发在市场上造成的轰动效应制造热点进行了一次营销。

    一旦热点过去,加上这款微型车本身的缺陷,就未必还有这么好卖了。

    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加价,只会让市场认热度加速冷却,得不偿失。”

    胡一飞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嗯我觉得高董说的没错,最近已经有不少车主开始吐槽新车的配件、内饰和续航,只不过暂时被八戒的热度压下来了而已。

    能够收回前期投资就已经算是成功了。

    而且随着我们的云计算中心基础设施逐渐扩容,八戒不可能继续只搭载在爱豆新车上,后续肯定是要推向市场,扩大用户群体的。

    一旦八戒大规模普及市场,物以稀为贵的垄断属性不再,爱豆的新车就不是那么好卖的了。”

    相比高媛,胡一飞就直接多了,就差没说这款车是工业垃圾了。

    能把垃圾卖出去就不错了,真还想当金子卖,那就是把用户当傻子了。

    鲍总见两位老板都意见一致,只能有些尴尬的点点头。

    “是我考虑的不周,有些心急了。”

    高媛看了对方一眼,笑了笑,看破不说破。

    这些简单的道理鲍总这个老油条当然不是不懂。

    只不过,胡一飞是白夜纪的,站在白夜纪的角度,自然不希望“款新车上。

    而鲍总身为爱豆负责人,自然是站在爱豆新能源汽车的立场,暗搓搓的希望“八戒”的大规模普及越晚越好

    屁股决定脑袋,有些决策看似愚蠢。

    哪怕是个吃瓜群众,仿佛都能指点江山,说出个可圈可点的上中下三策来。

    实则,是旁人不在其位,不明白这“愚蠢”的决策,根本是为了“己方利益最大化”

    如何平衡团队内部的利益和竞争,让团队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又不能让人觉得厚此薄彼

    这就很考验上位者统筹全局能力了。

    “爱豆新能源接下来的发展,集团是寄予厚望的。

    后续我们不仅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而且是不遗余力的投入

    未来白夜纪将会有两大核心事业部,一个是it事业部,负责软件部分,另一个则是制造事业部,负责工业制造和相关硬件”

    只这一句,鲍总便是眼睛一亮,心中大定

    作为新东家,白夜纪内部构成他自然是提前了解过,目前为止,完全没有硬件相关的制造部门。

    那这个“制造事业部”的核心组成,舍我“爱豆”还能有谁

    关键是那句“加大资金投入”,更是让鲍总心花怒放。

    这战略定位再高端,终究也不如真金白银来的实在啊

    “高董您放心,我们厂能够起死回生,全赖高董和胡总两位提携,现在公司上下全体,那是众志成城,就准备跟着您二位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鲍总激动道。

    高媛点头笑了笑,“嗯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商讨一下爱豆新能源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嗯公司账上现在还能拿出多少钱”

    “呃”鲍总一愣。

    一开始他以为高媛这句话是在问胡一飞,结果发现两人居然都看着自己,这才意识到问话的对象居然是自己。

    可不是要对我们加大投资的吗

    你不问胡总,问我兜里有多少钱是什么操作

    不过他还是据实回答道。

    “这个前期的销售收入,回款还需要一点时间,而且大部分都已经被安排给供应商和银行的还款。

    不过得益于八戒的巨大广告效应,公司大部分的广告投放计划被取消,倒是节省了一笔5千万左右的广告费。

    加上销售回暖,经营状况改善之后,银行那边也已经恢复了放款,资金流也已经恢复健康。

    扣除掉补发工资和日常经营所需

    目前公司账上能够动用的差不多能有3千万左右”

    爱豆汽车是个典型的“贸工技”型企业,广告投入占到总营收的比重高达10以上,每年都需要投入数千万的广告费。

    当然了,鲍总也曾经志向远大,想要转型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结果就是在研发和销售费用上全都保持高额投入,刚性费用挤压利润,这也是补贴一退,爱豆就立刻玩不下去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广告投入过大,挤占企业利润空间,这是内卷厉害的国内车企的通病。

    特斯拉为什么能够做到超高的毛利润,不仅是因为它超高的品牌溢价,还因为它常年的传统广告业务费用支出几乎为零

    没错,你没看错,就是这么一毛不拔

    不过人家一毛不拔的底气,来源于单车研发费用高达2900美元,是行业平均1000美元单车研发费用支出的近3倍

    这就是技术推动型企业“先难后易”的巨大优势。

    而“波“上新”,让鲍总这个传统汽车厂商,也吃到了垄断技术型企业的特殊红利。

    “3千万么”

    高媛点点头,和她估算的数据差不多。

    如果是以前刚创业那会儿,三千万的流动资金对她来说绝对是笔巨款。

    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孟浪的胃口越来越大,融资收购金额动不动就是好几十个小目标

    一副恨不得把“金融杠杆”这玩儿意直接撬断的架势

    到了现在,三千万甚至还不够下一步“爱豆升级计划”的零头

    “据我所知,爱豆新能源的底子还是有的,不说现有的品牌、厂房、产线等固定资产,还有爱豆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

    就是欧罗巴的eark认证,也有相当的市场价值”高媛分析道。

    说起来,爱豆这家造车新势力,在2017年的一干小众品牌里面,那也算是红极一时的一股清流。它能够从一众小品牌中脱颖而出,不仅因为它销量高名声噪,还因为它做到了许多国内新能源车企现在都还没做到的事情

    那就是销往海外,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因为牌照限制,爱豆新能源在2017年之前,甚至还没有拿到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生产资质,生产出来的汽车也只能销往意呆利等欧洲国家。

    不得不说,作为资历最老的一位“新能源先驱”,鲍总在市场开拓方面真的是有两把刷子。

    亲自在欧罗巴埋头苦干了一年多,居然愣是拿下了欧罗巴的eark标准认证,爱豆在海外的知名度也因此打开。

    虽然每年销量只有几千,但光是出口欧罗巴这一项,就相当让人眼热了。

    想到这里,高媛就不得不佩服孟浪眼光之精准。

    这爱豆虽然看上去是个烂摊子,但是收拾好了,发展潜力绝对是相当不错的。

    “呃高董您的意思是”

    这边听了半天,鲍总也没听明白,反而是越听越糊涂。

    不是说要加大投资吗我怎么越听越像是在资产清算呢

    自己这爱豆公司,不是要二手变三手,又要被卖了吧


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产线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