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  国姓窃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第(2/2)页
黄得功目眦欲裂:“为人臣者,君父被弑而不报仇,枉为人哉闯贼虽然势大,眼前这股贼军能有多少兵马他还能几十万人拧成一股绳不成既然撞上了,趁机灭其一部,打疼了也好”

    朱文祯又拉住:“你忘了出发前,总督大人的推演分析了么如今既然京城彻底被洗荡,北方必然会剧震,不是旦夕可以恢复的山海关吴三桂也未必会死守、同时扛住闯贼和鞑子。若是鞑子入关,必然要跟闯贼一战

    总督大人也是知道民族大义的,不会联虏平寇,但也绝不会无视君父之死、联寇平虏。如今只有好好守住依然稳固诸省,待鞑虏与流贼互相残杀一波,各自折损后,再收寇平虏

    总督大人早就说过了,真要是陛下死了,李自成活着,那是不可能赦免其余诸贼的。但将来只要李自成死了,朝廷自能只诛首恶,赦免其余,让他们为了民族大义戴罪立功现在我们亲自把他们都杀了,那是在帮鞑子减轻负担”文網

    朱树人在这三将出发前,确实交代过这番话,不得不说他的预判是有些过分的,完全属于铁口直断,而且有点不合大义。

    但朱树人也是觉得这些人都是自己人了,可以敞开说亮话。朱树人的预言信用也一贯很好,他非要这样说,别人也就将信将疑听了。

    黄得功冷静再三,这才放弃,小战一场后,各自带兵退去。

    他们虽然没有对闯军立刻造成巨大杀伤,但事实上也间接拉扯开了一个空档,让崇祯死后这三五天里,通州、香河一带的闯军主力,如临大敌南调堵漏,其他方向也就进一步松懈了。

    曹变蛟、黄得功等人回去复命、向朱树人通报崇祯死讯。

    但对面的闯军却不敢彻底相信、朱树人的部队会这么轻易退走,所以他们依然在保定一带保持警戒了数日,也被拖住了相当的兵力。

    而就在曹变蛟退走后次日,天津卫方向,却有突生了新的变故。

    一支从海路而来的官军,突然在大沽口登陆,并且顺势杀入运河故道。

    官军带队将领,当然是大明的海防总兵张名振,和临时来客串的郑成功。

    他们是将近半个月前,从江北的淮安等地走海路北上的。朱树人给他们下令时,就算好了他们肯定来不及救崇祯,这才给他们下达的命令,以免弄巧成拙。朱树人希望的只是他们可以在崇祯死后、吴三桂降清之前那个时间点,把山海关明军接应一部分出来,以免便宜了鞑子。

    大沽口附近的闯军守军,当然是猝不及防,根本没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直接就溃散归顺了

    事实上,闯军此前压根儿就没在大沽口这种方向,派遣多少嫡系部队,最多只是派了一个掌旅来接收而已。

    因为从来都是西北陆权思维的李自成,哪里会觉得这些海港城镇有什么军事经济价值连天津卫都没挡在他当初进军北京的道路上,所以闯军南路的刘芳亮,当初都是从保定杀到北京的,天津卫直接就被无视了。

    后来北京都被围,天津卫这边的明军直接骨头一软,派人联络愿意投降,李自成也毫不重视,直接让一个掌旅带了少量人马来接收地盘。

    所以这里驻防的部队,至少八成以上的人数,仅仅几天前还是明朝的官军,刚刚才易帜,现在再次遇到大明的部队来袭,当然是毫无战意,直接就重新投了。

    讲真,最近一直用换源app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尤其大明实行漕运改海的改革,原本已经进行到第五年,而大沽口正是漕运改海后、海路的终点。南方海运来的漕粮,要在大沽口卸载、换装内河运河里开的小船,然后再由武清河通惠河一路运到北京城里的积水潭。

    所以明军留在大沽口和天津卫的守军,原本就属于护漕系统内的。张名振带队来打他们,就相当于是正牌老上司上门,谁还愿意抵抗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简直跟让拿破仑带着一船厄尔巴卫兵、面对来围剿“科西嘉岛的怪物”的第五师一样轻松。

    李自成留在大沽口的那个掌旅,直接在乱军之中被杀,少量嫡系老贼也都被淹没扑灭。

    只不过,他们从海路而来,相当于是消息闭塞掉线了整整半个月,所以刚登陆时也不知道大陆上的情况,也不知道崇祯已死,这才貌似在大沽口登陆、杀入天津卫,只求打探消息看看还能不能救一下皇帝。

    朱树人从没指望他们救皇帝,但这话出发前是不能明说的,只能让他们自己稍稍试错一下要是直接强行命令他们去山海关登陆而非天津卫,那一切就穿帮了,世人都会知道朱树人压根儿料定了皇帝要死。

    朱树人只能相信张名振和郑成功的随机应变,见坏就收。

    ps:以上凑了四千五百字质量不太好,把12月全勤混到手抱歉

    可能还会歇几天,人胖生病果然虚,以后要减肥中间状态好偶尔能更,最晚一月五日过完后彻底恢复每天更吧。一月份全勤奖什么反正也不可能拿了,过年估计索性也会放几天羊

    这么多年,原先成绩好从不敢过年放羊,这次是成绩差。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