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2章 生死赛跑  国姓窃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2章 生死赛跑第(2/2)页
坚守城大师,对攻守城重炮的应用绝对是当世第一人。

    这样的军事工程大牛,也因为朱树人的求贤若渴而被挖过来,估计将来“太阳王”路易十四那七十年的执政生涯里,法国人的崛起速度,也要打一定程度的折扣了,也算是蝴蝶效应。

    瞄准镜和其他弹道学、观瞄技术快速进步,造船、筑城、修路科技也颇有进展,大明的军事潜力,在隆武五年的前三个季度,着实取得了相当可观的补强。

    甚至那些一开始不支持朱树人搞科学院,不支持他在南京城外造那么多研究所、动植物园、博物馆、天文台、气象台觉得劳民伤财的腐儒,也不得不承认鄂王爷真是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想人所不敢想,还都快速见效、立刻能反哺天下建设。

    上上下下对于后续跟清军的再次开战,也是充满了信心,部队上下一心斗志昂扬。

    时间终于进入了隆武五年的九月。

    又是一年收获季,各省都把主要内政精力投入到了保障秋收中来。

    似乎是因为小冰期渐渐远去,这一年的收获又普遍比前一年略有回升。

    不但南方各省可以绝对自给自足,确保还有余粮征为军粮,或是由官府出资收购储备。

    连刚刚分别被光复一两年的河南、陕西,居然都首次实现了自给自足。

    朱树人此前奏请过隆武帝朱常淓,这两年还是对刚收复的河南、陕西实施免税的。

    主要是大明原先四年也习惯了只靠南方各省的财政收入供养朝廷,加上京城近在南京,本就是财赋膏腴地区的核心地带,压根儿不需要偏远贫穷地区千里迢迢运钱粮来京城花。

    既然将来还要北伐,河南、陕西就算种的粮食有多,也可以究竟官府出钱收购、就地仓储作为未来的北伐军粮,何必多此一举往京城周边集中调运呢这不浪费运力,徒增在途损耗嘛

    所以,朝廷从隆武四年到六年,甚至未来还可以再延长宽限,对陕西河南的要求,都是自己养活自己就行,一粒粮食也不用上交朝廷,连银钱人头税也不用交,只要别再问朝廷要救济粮就行了。

    当地真有够吃还多的粮食,朝廷花钱买你的,不白要。买来后作为河南陕西边疆驻军的军粮,减少从后方调运军粮的数量。

    而且在明清事实上停战期间,朱树人也缩减了一线边境的驻军数量,并没有把几十万明军主力部队都钱压到河南、鲁南、苏北,因为他知道清军眼下没实力反扑、撕毁和平。

    在前线只重点驻留几万脱产常备军,以备不测,其他脱产常备军都留在淮南甚至江南,直接在产粮区就地就食,也省下了大笔往北方前沿运军粮的损耗。

    留在河南的军队,除了少数脱产精兵外,其他都是农忙时要种田的军屯兵,自种自食,本身也是粮食生产者,可以把河南地广人稀的荒废土地用起来,也就不算负担了。

    相比之下,在这段停战期里,清军却因为知道自己已经是较弱的一方了,也暂时不敢重开战端撕破脸,所以不得不沿着黄河北岸和泰山山区驻扎重兵,脱产的比例还高,

    所以停战期清军的军粮使用速度,甚至都没比战时慢多少。如果继续相持下去,哪怕不开战,几年之内吃军粮都能把豪格吃死

    豪格治下的汉人百姓自然是压力越来越大,怒火积压越来越狠,已经如同一个一点就炸的火药桶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变故终于连锁发生了。

    隆武五年九月初十七,大同总兵姜瓖,在忍了很久之后,终于正式扯旗,联络了其他山西南部的数个汉人将领,加上他自己直辖的山西中北部地区,扯旗易帜,正式宣布脱清投明

    姜瓖选择这个时间点,当然是反复深思熟虑过的。

    如前所述,其实他七月底系列压榨、内部清洗,加上把山西满人清军调去河北做事,而蠢蠢欲动了。

    但当时的姜瓖并不敢直接动手,还是准备了那么久,足足多憋了一个半月,目的就是要等秋收,等秋粮初步入库。

    山西太穷了多山地,田园贫瘠,在小冰期刚刚转向复苏的年份,粮食上还是很难自给自足养活的。

    如果七月底旦豪格迅速反扑、姜瓖控制的地区中那些相对膏腴的汾水河谷、阳泉河谷等处被清军占据,逼得姜瓖只能笼城死守的话,那么他很快就有可能被饿死。

    到了九月过半,收上来的秋粮总算被姜瓖实打实攥在自己军粮仓库里了,他胆子总算是肥了,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可以撑到大明的军队来接应自己

    然后自己就可以成为反正功臣,至少把半个省的土地重新献给大明,好歹换一个跟吴三桂差不多的待遇,并且彻底洗白前罪。

    当然,军事上的风险和难度还是有的,主要是姜瓖作为大同总兵,他能控制和联络策反的,最多也就是山西中北部。

    而山西南部的运城盆地、中条山区,乃至河内地区,姜瓖根本策反不到。

    一旦姜瓖扯旗,他的辖区和大明的河南辖区之间,还隔了一个如今还依然控制在清军手中的、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省怀庆府。加上山西南部的平阳府、潞州府、泽州府。

    所以姜瓖动手之后,一方面要守住太行山各处险隘,防止东边的河北清军进攻,一方面还要第一时间派兵南下偷袭,争取把夹在他和大明控制区之间的那河南一个府、山西三个府占下来,打通他和大明朝廷的陆路联络,他才算是彻底安全了。

    当然,他出兵之前,肯定也要通知大明,恳请大明留在洛阳和开封的军队北上,跟他南北夹击,把那四个清军控制的府打下来,不能光指望他自己。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国姓窃明更新,第352章 生死赛跑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