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知道了  我真的是奸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知道了第(1/2)页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董亮一招手,远远在外的御用监的那几个太监就过来了。

    董亮口述,承旨太监手写,完事后,福临一句:“依卿所奏。”然后掌印太监一用玺,圣旨便写好了。

    一口气写了三份圣旨。

    一呢是处理吴良辅,以及裁撤十三衙门恢复内务府的圣旨。

    二呢是封索尼做内务府总管的圣旨。

    三呢便是恢复诸科道官员的封驳权。

    然后吩咐李大忠去传旨,太监最知道怎么治太监了,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李大忠肯定是第一时间将吴良辅送走,断不会让他有接触皇帝的机会。

    吴良辅接到这封奏疏到没有开心的哭了,而是气极了笑了。

    世间最痛苦的时刻,无疑就是舔狗发现女神真相,醒悟的那一瞬间,

    吴良辅对董亮从今早一直舔到天黑,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这么一个结果。

    但吴良辅倒霉,受伤的只有他自己,快乐的却是大家。

    当圣旨抵达索尼府上时,索尼除了叩谢圣恩外,竟然忍不住仰天长叹,终于,皇上将那个权阉给弄走了。

    被一个太监骑在头上的满清贵族此刻也不由的开怀大笑,痛饮几杯,同时高呼皇帝圣明。

    苏克萨哈一案的阴霾被彻底扫空了,内务府重新恢复,索尼担当大任,这皇帝的操作大家目前能看懂一点。

    咱满人好日子到了。

    汉臣呢也是高兴的居多。

    一呢,这个吴良辅上上下下没几个喜欢他的,满臣自不必说,汉臣呢,魏忠贤的事还记得呢,自然对这种权阉没有什么好感。

    这不按照真实的历史,吴良辅过两个月就会被弹劾,牵扯了一大片官员,顺治也顺势免了吴良辅的官,让去了一个寺庙当差去了。

    二呢,党争消停了四五年了,他们都不怎么得劲,恢复了诸科道官员的权力,让大家都摩拳擦掌的准备大干一场。

    对于诸科道官员来说,党争是修罗场,同时也是名利场,要是一旦弹劾成功,搬到大佬,那政治声望那不刷刷的来那官不得蹭蹭往上升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这三道圣旨发完,已经是深夜了,福临亢奋了一天了,早早的睡着了。

    董亮自觉的担起了国家的重任,在得到福临的准许后,董亮开始查阅了奏疏,看到堆积如山的奏疏,董亮心想果然要将乾坤决于一手,大权不旁落,这勤奋是必不可少的,要想集权,不被下面的人糊弄,那就得996啊。

    福临一份奏疏都没处理过,董亮粗略一算这些天,这两三千份奏疏,少的有五六百字,多的有上万字。光看完这一晚上就不要想睡了。再加上还要做出判断裁决,那么这一天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这些奏疏又臭又长,又没有标点,还是繁体字,董亮看着都有些吃力,更不提分析了,好在每一份奏疏后面都有票拟。对照前后,董亮能明白个大概,但他不熟悉具体流程和事务,每一份都看的异常吃力。

    干写的这么弯弯绕绕的做什么

    要不要让皇上下旨,责成这些官员以后少用些修饰手法,有事说事,再加上标点,一目了然。

    转念一想算了,还是不要了,写的这么明白,福临万一能看懂,那就麻烦了,更可怕的是万一因此提高了清朝的行政效率,那大明不是死的更快

    所以非但不能这么做,反而要鼓励官员把奏疏写的又臭又长,晦涩难懂,生僻字那更是要鼓励,一词多意那更是人才,用的越多,升官越快,最好让那些大学士都弄懵,务必让清朝行政效率慢如蜗牛。

    但这么多的奏疏,不能一直这样积压,今天已经发出了不少圣旨,证明皇帝陛下开始上班办公,怎么奏疏不处理,光给那个硕古莽升官是什么意思

    所以这些奏疏必须处理一部分,让人们相信皇帝已经正常工作了。

    关键是怎么处理,董亮倒是想到了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蛊惑顺治,在奏疏后面闭着眼睛随意的打上勾勾叉叉。很省事,半个时辰就搞定了。

    这种事,前几天还可以这么糊弄,时间一长了,完全一样的事情,你给出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见。这皇上是不是精神分裂了

    除此之外,这样明确的表态,万事事情做错了,谁的锅所以处理奏疏,要做到看似什么都说了,其实什么都没说。

    也就是,事情做好了,就是皇帝领导有方,他的功劳。事情做差了,肯定是下面大臣的锅,皇帝的批示,你还没理解清楚啊。皇帝不是这个意思,是你非要这么做的,那肯定是你的锅,没跑了。

    有什么是模拟两可的呢自然是“知道了”。

    事情我知道了,你可以按照票拟去办。办好了,自然皇帝乾坤在胸。办差了,那就是我只是说知道了,可没承认你这票拟上面的意见事正确的,谁叫你做了好好把锅背好吧。

    这个后世广为知晓的梗,其始作俑者正是清朝的皇帝。

    真的把权术玩的明明白白。

    有了这个思路后,董亮就


第四十一章 知道了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