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1章 既来之则安之  一品儒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1章 既来之则安之第(1/2)页
对于李齐来说,他根本没有接触过大儒,也吃不准这所谓的大儒究竟是什么样。

    在他自己觉得,大儒无非就是和老子、孔子那种读圣贤书的人差不多。

    就从屋子里的布置就透露着一股子书味。

    来之前他调查过这个住在关山的大儒,此人姓关名千秋。

    关山就是用他的姓来命名的,据说此人早些年为了读书,在关上闭关苦读,每日吃野菜充饥,在上中待了整整五年时间,出山后便考取了功名。

    关千秋的名字也不是他家里人给取的,而是他高中之后改的名字,意喻就是能够千秋留名。

    在他当官期间也算是做了不少对读书人有用的事,其中也资助了不少寒门子弟高中状元。

    也就是因为这些,他才被读书人奉为大儒。

    不过关千秋的仕途走的并不顺利,高中之后就一直在内书库修书,一直没有升官,也没有降级。

    修书整整修了几十年,之后便告老还乡。

    由于他一心读书,家中唯一的老母亲病逝后的三年他才知道这个消息。

    没了牵挂,他索性也就没有回老家,而是隐居到了关山。

    李齐让张闯和小满守在门口,自己和唐云便坐在了书房中的藤椅上等候。

    “我们进来到现在,怎么一个人都没看到”李齐打量了一下四周问。

    唐云走到一张书桌前,摸了摸桌上的茶杯道:“茶还是热的,证明刚才还有人在这里,只不过敢刚离开没多久。”

    “那人去什么地方了”

    就在李齐疑惑之际,很快一阵脚步声从门外传来,只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朝着屋内走了进来。

    跟在老头身后的还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尼姑。

    两人一进门,看到李齐和唐云的时候并没有显得多惊讶。

    李齐赶紧站起身,抱拳行礼道:“关老先生你好,失敬失敬。”

    老头看了李齐一眼,微微一笑:“你是何人”

    “在下李齐,从京都而来”

    还不等他说完,关千秋便坐到了一旁的太师椅上,跟着他一起的小尼姑赶紧把书桌上的茶端了过来。

    “你说你是从京都而来这么说,你是在京都做官了什么官”

    “学生目前不过是五品小官而已。”李齐笑道。

    “五品也不算小官了。”关千秋打量了一下李齐道,“说吧,你过来找我何事”

    “学生这次过来,是有一事相求。”李齐把要改革科举制度的事情说了一遍。

    他所说的改革科举,完全就是照搬九年义务教育。

    这条制度关千秋还是头一次听说,觉得很新鲜:“你一个五品官员,怎么想着要关科举制度的事了”

    “学生觉得,目前大夏的科举制度有着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而且我也想为其出一份力。”李齐道。

    “那你和我详细说说,你这个所谓的制度有什么优势”

    “教育是乃是国本,只有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才能强国。现在上学的成本太高,如果国家能够每年拿出一些税收让更多人免费进入学堂,定会培养出很多人才。”

    “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提高国家稳定,从而推动国家发展。”

    李齐高谈阔论,说的头头是道。

    不过他说的都是一些理想的话,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能。

    在这个时代想要实行现代的教育化系统,欠缺的东西太多,即便补足了,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实行得起来的。

    而他之所以这么说,无非就是想要告诉关千秋自己是一个有抱负的人。

    他觉得像关千秋这样的人,想要说服必须要一个很理想化的目标。

    “读书是改变世界的最强大的武器所以学生觉得,让每一个人都拥有教育的权利,就是为大夏做了很大的贡献。”李齐补充道。

    关千秋看着他,笑了起来:“好一个读书是改变世界的最强大的武器不过你的想法太过理想化了,想要让每一个人都能进学堂,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我知道并不容易,所以我今天才会过来找您。”李齐道,“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我也知道不容易走,可要是没人愿意去走的话,那永远都是空谈。”

    关千秋眼底闪过一丝复杂之色,随即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一个五品官千里迢迢跑到我这里来,说要改革科举制度我是该说你有趣呢还是说你胆大妄为”


第431章 既来之则安之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