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水浒》成书年代乱猜(一)  失落的小南洲界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浒》成书年代乱猜(一)第(1/2)页
明代小说的版本,由于明版小说刊本,实在太难保存了,好像现存2种水浒嘉靖残叶,均是“包书皮”得以幸存。

    明代又是书商们集体放飞自我的年代,可谓抄本与刻本齐飞,文人与枪手俱赤膊赶鸭子上阵。

    像水浒这种天朝头部中的头部小说,从今天流传来看,什么繁本、简本,二十卷本,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增插本,腰斩本,旧本流传到如今,对于新嫩读者来讲,简直乱套了。jujiáy

    个人见解,小说版本考源,特别是成书考源,切忌古董商与文青。

    前者还好,真是明刊实物摸得多的人,大抵一看版式、纸张、墨色,就能看出大致刊刻年代。比如:上博藏的两页京本忠义传,我虽没见实物,从书影来论,我也认为,确实要早于郑振铎藏的忠义水浒传嘉靖年间传刊刻的白棉纸写刻残本的这版本同样没接触实物,从书影来看,白棉纸赵体写刻,个人觉得,郑藏的这个本子,有些像万历刻本。

    假如是没有考据功底的且犯文青病来论小说源流,最要不得。比如,网上见到最多的论调:封神演义的赋赞抄袭西游记,在我看来就极搞笑,幼稚得狠。找两本同期版本赋赞互校,再结合剧情地理人文,这对高能力,这很难吗

    且不说这两部的版本同样与水浒一样,版本极多且混乱,而且这两部作品如今在大众层面定的作者,比水浒不靠谱多了。

    明版小说的考源,首先要把小说的“剧情、人物”读通透。

    水浒剧情任务结合现存的各种刊本、文献等资料,成书考源,个人认为,大致分四个阶段。

    一、宋江等人聚义到宋江三十六赞时间截止下限1307。从三十六赞内容来看:

    1、宋江等三十六人的“人设”与相关故事已经在民间具备雏形没有林冲、公孙胜,替为孙立、晁盖

    2、诏安、征辽、征方腊的剧情未成型。72地煞的人设及相关剧情未成型。

    3、宋江等三十六人的行为定义为“义勇”。围绕人设的剧情类似后世的“武侠”故事。

    二、南宋末元初到明初洪武年间。

    从大宋宣和遗事“水浒”相关内容来看:

    1、36人中出现林冲、公孙胜两个关键角色出现,水浒必然诞生了“逼上梁山”、“神魔”相关剧情。

    2、72地煞人设剧情依旧未完整成型,但出现36天罡之外的零星人设及剧情。

    3、民间话本、杂剧、诸宫调等开始出现“诏安”、“征辽”、“征方腊”、九天玄女天命神授“三十六人”的角色及故事雏形。

    4、故事主题依旧是“义勇”的类侠义故事。当然,“忠义”的主题在酝酿人”介入不多,角色人设与单元剧情大体“鲜活”与“质朴”的风格。


《水浒》成书年代乱猜(一)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