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水浒》成书年代乱猜(九)  失落的小南洲界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浒》成书年代乱猜(九)第(1/2)页
水浒甫经亮相,就在“说部”在顶级文人阶层获得断层级的不吝赞美同时出的三国真惨。

    初始赞美多在“叙事”,如“委曲详尽、血脉贯通”、“从未见”、“序事之法、史学之妙”、“史记之下第一”,接下来,不到百年的时间,民间更是以天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版本最复杂的刊刻,以及古典长篇小说最多的同人创作出版明、清,屡禁不绝,来显露它的“欢迎”程度。

    总的来说,作为天朝长篇小说的no1,先不说他的文笔,不说他的叙事,就以画论,“传神与写照”是赞美水浒人物刻画的。

    我个人认为,施耐庵的人生阅历实在太丰富了,我相信那些至今未被完全实证的他的生平,极大可能跟“张献忠藏银”一般,结果都是真的。

    他极大可能是张士诚军中的一位重要角色。

    “施耐庵”的“耐庵”是“室名”,如“辛稼轩”、“张陶庵”哪怕离元末只有百多年,嘉靖的文人墨客也只能看到他的“室名”。

    这多像民间关于张士诚后人“生姓吴死姓张”的隐姓埋名数百年的祖训传闻啊。

    当然,这不是关键,从小说角色塑造“传神与写照”的角度,“施耐庵”绝对算是天朝小说史上“采风”经历最惊心动魄的大拿了。

    估计他不是1364年前脱身,连“施”这个姓能否愿意被百年后的人看到,都是疑问呢。

    水浒中的角色出身经历,涵阔太广,按照“不掩恶虚美”写实的笔法塑造人物,就不单单是“笔力”能驾驭了。

    先来看传说中的“张士诚十八扁担”,也就是极大可能“耐庵”的同事中,都有什么样的出身。

    与张士诚在北极殿一同起义的共有十八人,分别为:“张士诚、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潘元明、潘元绍、吕珍、张天麒、李伯升、莫天佑、莫天锡、徐义、徐志坚、韩谦、钱辅、宋兴。

    除了张士诚兄弟,不少史书也有记载,比如:潘元明、潘元绍则为北宋秦王赵廷美之后,后宋亡后改姓潘,隐居于泰州海陵。吕珍和张天麒都是兴化人,据史料记载,吕珍是南宋名将吕文德之后。至于李伯升,则为海陵阴阳术士李行素之子,应该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博学之士。

    水浒中的角色身份属性,是我见过天朝小说史本中,人物刻画与其“传神写照”,活灵活现一匕,端是牛叉叉翻了。

    写小盗寇,卧底个把月实地采风或找本纪实文学参照一下,或许能写。但要写出如元末乱世这种在并山头从小盗贼到称王的巨头且还数十位盗贼头目“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塑造“数百年没人怀疑是假的”明人位置及才学及人生阅历可都不低啊,这就不能用“采风”能实现的。

    看看大聚义后,将的岗位分工,这是小说家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吗难怪后世农民起义将此书奉为祖师爷级的教科书,难怪四度赤水的毛爷爷都对三打祝家庄的战术点赞。

    再说最考究作者下笔准确度的打斗描写,水浒是天朝武侠技击流的鼻祖,后世至今无超越此书的,除了水浒文笔太好,估计只有王世贞俞大猷合体、集鲁迅霍元甲技能一身才能写出吧水浒的作者不仅自己会武,他至少他身边经历一堆高手,观摩实战,且能以技击流打斗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几百年过去了,暂时只有金庸的少许篇章可以与之媲美。

    再有,元末孔齐在他的笔记至正直记中讲述:

    平江始筑城时,某处城数丈,筑而陷者三。于是深掘其地,偶得一石,方广三尺,刻云:

    “三十六,十八子,寅卯年,至辰巳,合修张掖同音例。国不祥,不在常,不在洋,必须款款细思量。耳卜水,莫愁米,浮屠倒地莫扶起。修古岸,重开河,军民拍手笑呵阿。日出屋东头,鲤鱼山上游。星从月里过,会在午年头。”

    末行云“唐癸丑三月三日立”。时至正辛卯秋冬之间,民相传诵,竟不晓其谶。至丙申春城陷,张九四据之,明年秋纳款,始有人云:“张起谋时止十八人,若火、周、李、严等也。”又测“鲤鱼山上游”者,高邮也。“星从月里过”者,横舟也。“三十六”者,四九三十六也。皆未尽详明其意,亦未知应在何事也。“开河”之说,却是贾鲁平章为之,天下遂乱。“浮屠倒地”者,自乱后寺观皆废,僧徒遁去,以置军寨jujiáy

    这段笔记,凡熟悉水浒的都会眼熟。

    这个“石碣显应”似谶言编得真狠。方腊,摩尼教头子也只捣鼓出“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刘福通差了点,只能学前人搞句“石人有双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朱元璋的身边哪怕有能捣鼓烧饼歌的刘伯温,也只尬出:


《水浒》成书年代乱猜(九)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