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2 章 助教制度没想到吧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12 章 助教制度没想到吧第(2/2)页
天给他们一点时间消化此事,明日再说。”

    周骥遗憾道:“好。”

    他清了清嗓子,对自家老爹道:“爹,你可要认真学习。我教书非常严格,不会手下留情。”

    周德兴开始心梗。

    他的儿子以前是个被宠坏的纨绔,刚进应天小学的时候成绩倒数,经常拿成绩单回来就挨揍。

    现在风水轮流转

    你这个儿子岂敢揍你爹

    将领扫盲班在秋节之后正式开班,实行助教一对一帮扶教学制度,助教皆由他们的子女、妻子等亲属担任。如果那个人无亲无故,或者亲故都不识字,那就找一个和他关系最不好的人担任助教。

    来啊,互相伤害啊。

    将领们都哭了,不需要再教育的将领们笑出了猪叫声。

    朱元璋偷偷摸摸来旁观了几堂课,每次旁观完都笑疼一次肚子。

    其他文臣们轮流来将领扫盲课帮陈标减轻负担。他们每次来上课,都要做好久不笑场的心理准备。

    损,太损了。

    标儿这小脑袋里究竟装了多少好主意

    正在广西喂蚊子的刘基在一个月后才得知此事。他得知此事后,感叹道:“标儿小军师的小字该摘掉了。观这天底下,还有谁比标儿更适合军师之名”

    徐达点燃驱蚊的草药:“你口中的军师,难道就是足够损吗”

    刘基道:“不是损,是聪明。你能想到标儿会如此做你能想到比标儿现在做的事更能调动将领学习积极性的办法”

    徐达失笑:“我想不到。我只知道,出来打仗后荒废了读书的汤和现在正在悬梁刺股,挑灯夜读,生怕下次考试没过关,被主公丢去扫盲班。”

    刘基遗憾道:“你怎么通过了考试我就没见过你读书。”

    徐达道:“我读书都在晚上睡前读,你没见过正常。标儿以前读书的时候,笔记都会分我、汤和、周德兴一份,我们和主公一样,都被标儿教导过。只不过周德兴学不进去,直接跑了;汤和学习拖拖拉拉,学一阵子,荒废一阵子;只有我和主公坚持了下来。”

    刘基道:“有标儿手把手教,周德兴还不好好学习。怪不得他比你和汤和职位低很多。”

    听了刘基的毒舌,徐达笑了笑,没说话。

    没什么好辩驳的,事实就是如此。

    周骥以前那副烂性子,周德兴老说是自己出外打仗管不了,但他却看着,周骥完全遗传了周德兴的懒惰和容易得意忘形。

    周德兴仗着自己是主公发小,就算不懂得那些大道理,主公也能保他几代人富贵。徐达和汤和则越发低调谨慎。

    “周德兴那副性子,如若不改,将来必有大祸。”徐达道,“不过有标儿在,他要酿成大祸就难啰。不能亲眼看见他被自己看不起的儿子教训,真遗憾。”

    刘基点头。如此乐子,不能亲眼看到,真是太遗憾了。

    “张昶还在应天吧他官倒是越做越高了。师兄和朱允升先生都去军营执掌教化,不知道现在是何人看着他。”刘基叹气,“真想回应天和他过几招。徐元帅,你能不能再努力一些”

    徐达翻白眼:“在努力了在努力了。”

    我一个稳健派身边跟了一个激进的谋士,真的太难了

    应天因将领扫盲班更加热闹,街头巷尾都在说这件事。

    外来的行商好奇地询问那“陈先生”究竟是何等神仙人物,居然能做出如此大胆的事。

    当知道“陈先生”就是应天小学的“陈小先生”后,陈标的名声再次随着行商的商队,传遍大江南北。

    民间传说,陈标是“文曲星下凡”;民间还传说,陈标是“诸葛武侯转世”,即使陈标和诸葛武侯八竿子打不着。

    只能说,在百姓心中,即使历史中有许多神仙般的人物,对诸葛武侯的好感度也数一数二。

    民间甚至有了一句顺口溜,“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陈军师”。

    陈标听闻这个顺口溜后傻了许久。

    朱元璋的渡江直取应天府都变成他出谋划策了,那时候他还没出生呢民间传说就离谱

    应天上下皆为此事喜笑颜开的时候,有三个人笑不出来。

    第一个人自然是张昶。他来朱元璋麾下就是亲身当奸细,他的事暂且不提。

    剩下两个人,都是徐达进攻闽广的时候绑回来的。

    一人是主动投降的方国珍,一人是被抓回来的陈友定。

    当朱元璋回到应天后,方国珍再次书写长文,请求朱元璋的原谅;陈友定则大骂了朱元璋一顿,说要为元朝皇帝赴死,当大元忠臣。

    朱元璋把他们俩都晾在了一旁,既没有再劝降,也没有杀他们。

    两人好吃好喝的住在应天,方国珍隔三岔五给朱元璋写信服软,陈友定隔三岔五骂朱元璋一顿,朱元璋皆无反应。

    这两人心里都忐忑极了。

    方国珍不想死,心中自然忐忑。陈友定本存了必死的心,本应该无所畏惧。但现在他被朱元璋晾在一旁,今天没死明天没死,这天天等死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陈友定想过再自杀一次。

    但第一次自杀后没死,那劫后余生的滋味太难熬。陈友定宁愿被杀,也没有勇气再自杀一次。

    他苦苦熬着,骂朱元璋的心思逐渐没了,开始关注应天的大事。

    朱元璋没有拦着陈友定和外界联系,他自然也知道了陈标做的两件大事。

    当听到朱元璋命令陈标为目不识丁的普通士兵教授学问的时候,陈友定心情很复杂。

    他最初也是个名字只能用数字的普通农民,后来成了元朝大官。

    他当官后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提他没名字时候的事。朱元璋却以自己曾经出身贫寒为由,希望能惠及军中同样出身贫寒的普通士兵。

    佩服不解陈友定说不出心中是什么滋味,但每日不再骂朱元璋,变成酗酒了。

    方国珍十分积极地请求朱元璋原谅,希求能保下一家老小的性命。他当然也对外界的事很关心。

    得知这件事后,方国珍不知为何,伤伤心心哭了一场。

    他的三个儿子皆叹气。

    方国珍老早就奉表投靠朱元璋,但仗着自己离朱元璋很远,总幻想着能独占一块地,占山当个小王,所以一会儿给这个势力写信,一会儿向那个势力问好,还接受元朝招安给元朝送粮称王又不敢称,归顺又不甘心,就这样反复无常左右横跳。

    方国珍的三个儿子到了启蒙年龄的时候,方国珍已经有了兵马地盘,能给儿子们请得起好先生,所以他的三个儿子皆有才华,特别是小儿子方行,才情见识特别出众。

    方行多次劝说方国珍,方国珍也有意动,但方国珍并非一人,他拉着整个方家反元,现在整个方家都是他领地高层。兄长侄子不肯归服,方国珍不能舍弃他们。

    就这样一步一步拖着,方国珍拖到了最坏的局面。

    方行道:“明王有如此见识和仁心,身居高位也记着曾经的苦楚,愿意对平民百姓好,他将来一定是个好皇帝。”

    方国珍哭着叹气:“现在说这个已经晚了。恐怕我们父子皆要掉脑袋了。”

    方行道:“我想再试试。”

    方国珍抹了抹眼泪:“我们都不能从这屋里出去,你怎么试”

    方行道:“只是乞求原谅,明王可能不搭理我们。如果是献策呢听闻明王打造大船,有探索大海的意图。我们方家占据福建一隅后,常派船下来,与周边贸易,最远处甚至到达了大秦。明王手下可能没有经常出海之人,如果我们奉上海域图,明王或许见我们有用,就愿意见我们。”

    方国珍立刻道:“好,我试试唉,不知道我们的信能不能呈上去我都怀疑我写的信,明王根本没看。”

    方行安慰道:“如果是献策和地图,明王肯定会看,父亲放心。”

    方国珍哀叹:“就是不知明王对出海有多大渴望。”

    方行心里也没底。

    但一家人总不能一直被软禁着。他看陈标所作所为,看得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跟着陈标一起做事。

    被软禁一生,他不甘心。hsybook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