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章 第五阶段的终篇第(2/2)页
钻研学术,不擅长交际,才会被她挑中,成为倒霉的受害者”
温旗略微低下头,拖鞋的鞋尖摩擦地毯,动作就像磨爪的小狗。
但他低声说:“我不是你。我对学习没兴趣,被推着走到今天,我累了。”
林知夏终于能完全理解他的心态。
她总结道:“对你而言,科研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而不是让你感到快乐的一件事可是你很聪明呀。”
温旗却说:“你是真正聪明。”
林知夏给他讲了一个科幻故事。
“这是我最喜欢的科幻故事,”林知夏介绍道,“故事的主角死于一场车祸,死后他升上天堂,见到了上帝”
“我不信教。”温旗打断道。
林知夏却说:“这个故事和宗教无关。”
温旗搓了一把脸:“然后”
林知夏继续说:“然后,主角见到了上帝,上帝告诉他,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他自己的转世他是耶稣本身,也是耶稣的忠诚信徒,他是希特勒本人,也是希特勒的刀下亡魂。他的生命意义就在于体验,他一边经历人生,一边获取各种感受,所有人生都成了积累经验的过程1。”
温旗沉默了,吴品妍也沉默了。
林知夏试着宽慰温旗:“无论你走哪条路,都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你不用跟我比较,也许我就是你,你也是我,我们都在为人类集体智慧做贡献。”
温旗评价道:“你气量很大。”
“没有啦,”林知夏依然谦虚道,“你不怎么说话,我只能跟你讲故事。”
林知夏刚才的这一番话,已经被吴品妍翻译给了印度学姐。
学姐和其他同学低声交谈了片刻。
学姐远比林知夏直白、坚决得多。她说,她清楚温旗的能力,他做一名独立作者绰绰有余,所以她不想看到温旗退学。在他们印度,每年都有无数学生为了高考拼死拼活,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受教育的机会有多难得
林知夏悄悄地点了一下头。
学姐掏出她的皮包,“哗”地一声拉开拉链,找到一篇文献综述,狠狠地扣在温旗的书桌上。
今天到场的每一位同学都给温旗带来了礼物。
不过,以林知夏为首的这帮同学都是送吃的,而学姐送了温旗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学姐对温旗说,当年,温旗给全组发完邮件,她就把他的工作内容删了,她很抱歉。她带来的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新课题,契合温旗的研究方向,她希望温旗不要脱离学术界,至少在他退学之前,做出最后一次尝试。
林知夏立马附和道:“是的,你不要一下子就放弃了,你再试一次。”
吴品妍也说:“林知夏和学姐都快毕业了,你做不成功,她们也不知道。”
温旗想起林知夏讲过的故事。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他接受了学姐的好意。
下周一的晨会上,温旗总结了学姐那篇文章的内容。他仅仅提出了一个简单规划,导师却大力表扬他,称赞他的方法行之有效。温旗人生第一次怀疑导师的点评是否正确于他而言,这种怀疑与否定的情绪都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他开完晨会就去了实验室,连续工作一个月,竟然找回了从前的感觉。
林知夏旁观温旗的变化,不由得感叹道:“他就是我的人类观察日记新素材。”
当夜,林知夏在人类观察日记中写道:“今天是2014年5月17号,天气变暖了,我的博士生活快结束了。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我到处打听,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导师我向导师学习,向学姐学习很不幸的是,印度学姐aisharya曾经被人举报过,听起来感觉她失败了。但我忽然觉得,aisharya其实也很适合当导师。她的态度比我更果决、强硬。她辅导温旗的效果,肯定比我更好导师和学生之间的选择是双向的,境况是不断变化的但愿我和学姐都能永远保持初心。”
六月初,温旗忙完了手头的活,才发现林知夏的“ptsic”量子编程语言平台关联的论文多达十几篇林知夏是其制造机。
温旗不太确定,林知夏那边的团队还缺不缺人。
他思考到深夜,给她发了一条微信:“你们缺人吗”
此前,温旗曾经主动退过群。
但他这么一问,林知夏就把他拉回了群里。
温旗特意修改了头像和昵称,就是怕有人说他“临阵脱逃”、“背叛组织”之类的话,但他实在是想多了,进群之后风平浪静,根本没人针对他。
他终于度过了生活的风波。
这一届的本科生也快毕业了。
他偶尔想起去年和苗丹怡的聊天记录,只觉得恍如隔世,往事如烟。
六月底的某一个夜晚,月明星稀,万籁俱寂,温旗坐在寝室里,专注于林知夏交给他的工作。他们正在完善希尔伯特空间的图论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参与者都很有野心,林知夏认为,如果他们成功了,他们将在业内带来一场重大革新。
就在这个时候,温旗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我到了你楼下。”
温旗撩开窗帘,向外一望。
他瞧见,苗丹怡穿着一条黑裙子,坐在石头铺成的台阶上,她的衣服、头发都像夜色一样漆黑如墨。月光如流水倾泻,昏暗的树影随风抖动,他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当然他也不想看清。
苗丹怡又给他发了一条消息:“你下来,我有话说。”
温旗反扣手机屏幕。
他焦虑地站起身,在室内走来走去。
他心想,如果他不出现,苗丹怡会待到什么时候
夜里十一点,她还是没离开。
外面又下了一场细细绵绵的小雨,她在雨中发来一句古诗:“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温旗想起心理医生的话遇到麻烦,你可以先找朋友倾诉,你尽量开展温和的社交。
在温旗狭窄的朋友圈里,江逾白是公认的“温和、聪明、情商极高、交际广泛”,正好江逾白也是个男人,温旗决定请求外援。他把手机屏幕截图,通过微信发送给江逾白。
他一句话都没说,江逾白回复他一行字:“我觉得,你最好还是别下楼了。”
温旗有些震惊。
江逾白私下里聊天,竟然会使用如此委婉可爱的语气
难道,这就是江逾白“温和礼貌、交际广泛”的表现
也许温旗与人交往时,也可以仿照江逾白的方式说话不过,这种措词方式,感觉和林知夏有点类似。
温旗还没打出下一句话,就看“江逾白”说:“我是林知夏,他的手机在我手上。”
温旗愣住了。
林知夏又说:“如果我是你,我不会下楼。”
温旗其实也不打算下楼。他只是没办法忽略一个女生坐在雨夜中等他。他有意无意地问起林知夏:“你想不想体验不同的人生”
林知夏诚实地回复道:“我只想体验由我决定的人生。你要是下楼了,你会很被动。”
温旗没再说话。
他面朝电脑屏幕,继续观察他的希尔伯特空间。这一夜他工作到凌晨两点半,收到了最后一条来自苗丹怡的消息:“我毕业了,走了,回国了,再见。”
他在心中默念:再见。
不知不觉间,本科生们就毕业了。
江逾白的父母催促他早点回国。
但是,江逾白和父母商量了一下,获得了三个月的假期,因此他能留在剑桥,陪同林知夏读完博士。
那三个月里,江逾白过得比较清闲。
林知夏在书房里准备博士的最后答辩,江逾白就坐在她身边看书,有时候,林知夏觉得累了,会倒在江逾白的身上,江逾白就像自动按摩椅一样帮她揉一揉肩膀和后背,偶尔也会摸索到前胸,林知夏提醒他:“那里不酸,不可以揉。”
江逾白抱着她亲了亲,又叫她的小名“夏夏”。
林知夏妥协道:“好吧,你只能轻轻地揉。”
江逾白很珍惜他争取到的机会。
这三个月,他与林知夏朝夕共处,两人每天共同读书、游泳、打球、聊天,堪称神仙般的日子,不过美好时光总归是短暂的。
十月初,林知夏成功通过了答辩,学校认可了她的博士学位,麻省理工也在召唤她尽快出现。林知夏告别了实验室的导师和同学,众人鼓掌欢送她,仿佛在庆贺她的光明前程。
当她离开剑桥的实验楼,穿过河上的一座桥,她看见了刻有再别康桥的那块石头。她便默默地念起再别康桥里的一句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博士毕业时的离别,并未让林知夏产生任何伤感的情绪,她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她怀揣着对于未来的期望,毅然决然地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她会亲身实践,在未知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这一年,林知夏刚满二十岁。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