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7章 救灾、剿贼,瞒天过海  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7章 救灾、剿贼,瞒天过海第(1/2)页
朱标环顾了一眼,大喝一声:“孤也不多说废话,今天,就用他们的脑袋,给你们出了这口心中的恶气。用他们的脑袋,给你们,给大明所有百姓,一个交待”

    “杀”随即朱标忽然回头,对着那些行刑的官兵们说道。

    噗一口烈酒被喷在雪亮的铡刀上。

    断头台上的官员们,手脚都被捆着嘴被赌着,只能落泪呜咽。

    朱标再次大喝:“杀”

    咔嚓,高高举起的铡刀落下,所有人的视线中都是飞溅的殷红的鲜血,还有满地乱蹦的,睁着眼睛的头颅。

    顿时,围观人群发出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对于这些人而言,这幅画面是最为大快人心的。

    很快,围观人群蜂拥的朝着那些头颅的落点冲去,你一脚我一脚,踩踩踩,踢踢踢。

    朱标见状,不得不将视线转移,也暗道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死尸并未像现代人那么畏惧。

    一般情况下,现代人看过这些会有心里不适感,但这些古人没有,即使他们从未有过杀戮,也未进行过军事训练。

    朱标沉吟着,似乎在想些什么。

    突然,他目光流转,望向那些逃过一劫的官员。

    这些人瑟瑟发抖,已经如面团一样,站立不稳,浑身是冷汗。

    毕竟刚刚那副场景,差点发生在自己身上,内心已经被恐惧所填满,惊恐万分。

    朱标原想着将凤阳府的一系列高官通通当众问斩,但终究还是压住了脾气,只处理了几个首恶。

    只有凤阳知府、及其几個子嗣,加上他手下的一些知县被问斩,其余人诸如凤阳府的同知、通判等,在被剥夺官职和功名后,通通被流放。

    人力资源毕竟是宝贵的。

    同样,他必须遵从自己的行事原则,杀戮只停留在那些罪大恶极之人身上。

    往深远考虑,他的这种行事作风也已经开始慢慢影响到了朱元璋。如果朱标自己也意气用事,后果不堪设想。

    朱元璋看到自己儿子大开杀戒,心中的潘多拉魔盒也会被打开,有学有样地大肆杀戮起来。

    其实死亡,对那些已经绝望的官员而言是一种解脱。

    让他们活着,苟延残喘的活下去,从云端跌落地面,才更能震慑人心。

    大明在海外已经有了诸侯国,正是缺少劳动力的时候。

    “东莞伯,这位凤阳府的前通判,全家就流放到由海国公廖永忠所镇守的虾夷岛北海国吧。”朱标淡淡说道。

    这北海国是如今离大明本土最远的诸侯国,但并非离应天府最远的地区。

    “殿下,好主意”方进笑道。

    那虾夷岛如此荒凉而偏僻,而且常年温度一直很低,让老百姓自愿移民过去可太不容易了。

    “殿下,这北海国是在哪里”那凤阳前通判疑惑道。

    他光顾着捞油水,以权谋利,并未关心朝廷的诸侯国政策。

    “倭国北端的虾夷岛。嘿嘿,其实路途不远,离应天府的距离和云南差不多,但海路可比陆路快点多了。不过”朱标话锋一转,“你是被流放的,又被贬为庶民,这辈子都留在那里不能再回来了。”

    凤阳前通判露出绝望悔恨之色。

    人要杀,活要干。

    第二日,朱标换了一身布衣,王驾直接到了抚河决口的河堤上。

    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股力量面前,人类是那么的渺小。

    河堤上虽然不是海上那种惊涛骇浪,但是依旧暴涨的河水,不断的冲击着脆弱的堤坝,每一次的浪潮都是地动山摇。

    百丈宽的决口出,民夫用人力艰难的堆积出基座土山。数百个精壮的汉子,站在土山上用大锤拼命的砸着木板,防止土山的垮塌。

    一车车牛马拉来的石头直接被倒在江里,除了泛起阵阵浪花,暂时也看不出什么效果。

    决口的河堤上都是人,都是光着膀子的民夫。

    他们有的是城里的百姓,有的是乡下的民夫,还有的是灾民里的青壮。远处运送修筑堤坝材料的人群中,还夹杂着许多妇人,老人,孩子。7彡筗彣網

    朱标见到这幅画面,也不禁着这个民族自从有历史记载起,就一直不断和各种水灾做着斗争,即使在后世的新华夏也是如此。

    方进问朱标要不要发表演讲什么的。

    朱标却是果断拒绝,他是真不喜欢搞这种“浮夸”的表演,何况在这个时代如此做有能什么意义呢。

    他只是吩咐了这里一些主管的官员,要尽心尽责,若是能把这次水灾治理好,算是大功一件,将来晋升时可以优先考虑。

    太子亲至,杀了一批人,流放了一批人,又给新人一些承诺,这就足够了。

    “你想去演讲,你去吧。”朱标对着方进道,“伱是父皇封的世袭罔替的伯爵,同样也可以代表朝廷。”

    方进想了想,还是婉拒了这个提议。

    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太容易置身于风暴中心,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猜忌。

    朱标的身后站着徐辉祖,他对这里的灾情也比较关心,毕竟是他的家乡。

    “殿下,这里就让臣来负责吧。”

    “若是有人偷工减料,当那害群之马,影响灾情救援的话,臣一定不会手软。”

    他主动出列说道。

    “行,此地就交由你吧。”朱标点头道,随即大手一挥,“你带一些亲军都尉府的侍卫,一起帮着救灾吧。孤这边,也得返回京城和父皇汇报了。”

    “臣遵旨”

    很快,一群精壮的汉子脱了衣衫,也投入到救灾之中。

    短暂的愣神之后,堤坝上爆发出比潮水汹涌百倍的欢呼声。

    虽是封建社会,但如此做也可以拉拢朝廷和民众之间的距离。

    好在如今是明初的洪武年间,朱明皇室在老朱的带领下,生活还是挺节俭的,尚在凡尘。

    留下徐辉祖,朱标就带着一行人返回了应天府。

    凤阳府的官府进行了大清洗,势必要一群新的官员来接班。

    在重新路过之前的驿站时,陈珪匆匆赶路汇报道:“殿下,之前闹事的那些灾民都认罪了,唯独李文义那贼人王木生不知死活,仍旧带着几百人负隅顽抗”

    李文义就是之前民兵力的弓手,就是因为吐槽了一句“这帮黑心官,赈灾的粮食里也敢掺沙子”,就被疯狂报复。

    他在牢狱里被打了一顿出来后,伙同了一帮弟兄打劫了粮食。

    对方没被劝降,也在朱标的意料之中。

    别人可以下山,可以得到官府的安置和宽恕,可是他李文义不行。

    事出的确有因

    可不管他受了什么委屈,都不能作为他带人抢劫官府粮车,杀死差役,聚众作乱的原因。

    古往今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他所作的都是死罪。

    若是大明稍微处理不慎,他聚集的两万人攻打城池成为流寇,那他死一百次都不够。

    律法是蛮横的,也是不讲道理的。同时律法也是残暴的,是维护秩序的工具。

    或许很久以后,李文义这样的人会成为百姓口中的侠,会同情他。但他已经挑战整个大明的律法,走上了不归路。

    这一点,即使是方进心有不忍,也是认可的。

    “那几百人都是什么人”朱标沉思道,“他只不过一个民兵弓手,哪有这么大的能耐”

    陈珪开口说道,“这些人,都是当初和他一起抢劫粮车那些贼人的家眷,亲族”


第237章 救灾、剿贼,瞒天过海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