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历史本来就是编的第(1/2)页
这一回,方进也算亲眼目睹了这些犹太人的作战场面。738
这帮家伙打起架来还是挺勇猛的,怪不得后世能揍得那群白头巾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掠夺是他们的天性,这些人仗着有大明在其背后支持,抢起别人的土地来显得特别激动、兴奋啊。”方进一边举着望远镜,一边摸着自己的下巴。
这一幕何曾相似啊。
后世的以色列能够跳得这么欢,是因为背后有漂亮国在全力支持,如今这个对象换成了大明,整体剧本是差不多的。
对这个民族还是得提防为主,然后再加以限制,千万不能被其反噬。
突然有一个念头从方进的心头一闪而过。
后世常说,那些犹太人在外流浪了整整两千年,才终于回到了故地耶路撒冷。
然而这可是足足两千年啊,沧海变桑田,许多东西根本无从怀疑
方进甚至怀疑这故事是他们编的,然后通过对媒体强大的控制力,不断对外进行宣传,然后传着传着就变成真的了。
“所以说”
方进的心里顿时有一個大胆的想法:完全可以将故事当中的地点耶路撒冷变成九州岛的萨摩藩地区。
“那等我这次返回京城后,就向殿下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将倭国九州岛的萨摩藩地区命名为耶路撒冷,然后再编一个相似的故事。嘿嘿,到时候指鹿为马,久而久之假的也变成真的了,后世之人就会相信这萨摩藩地区本来就叫耶路撒冷。”
想必以大明如今的实力,再加以舆论宣传,要将一件事情颠倒黑白,甚至篡改记忆并非难事啊。
“东莞伯,你是想到了什么,笑得这么开心”一旁的靖海侯吴祯,看到方进主角挂着阴恻恻的笑容,不禁问道。
他清楚这家伙多半又在打什么坏主意了。
“没什么,方某只是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办法,对我大明极为有利”方进淡淡一笑,回道。
吴祯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们这边刚炮轰完,那些犹太人就派出大军冲锋陷阵,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正好让那些倭人深信不疑今天的一切所为皆是来自那些犹太人。”
“嘿嘿,那最好不过了。”方进回道。
“东莞伯,吴某通过今天这一幕,也发现那些犹太人挺骁勇善战的,不比那些蒙元人来得弱啊。虽然以色列国是我们大明名义上的附属国,但还是得防着点啊。”
“哈哈,靖海侯所言甚是,防当然是要防着点。”方进也是拍了拍手掌,哈哈一笑。
数日之后,在倭国九州岛发生的一切,被以文字的方式记载在信件上并飞快地送到了朱标的手中。
朱标在细细阅读了这封信件后,心中大喜,也顿时让大明的邸报大肆宣布此事。
他也想看看朝堂上下的反应。
在长期以来,不止是大明,历代中原王朝主要的用兵对象要么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要么是西南的土司,这一次对海外的国家用兵是破天荒的。
当然这里的中原王朝只局限在华夏王朝,因为前元也对倭国有过用兵的记录。
“仅仅只是战船炮轰的话,虽然不过瘾,但足以发泄一下心头之恨至于将来是否要登陆倭国本土,那就视情况而定了。”朱标心中嘀咕着。
真要登陆倭国本土,首先要了解那里各种复杂的地形。
想想后世那些倭人侵略华夏时,足足准备了半个世纪,先后考察了华夏许许多多地方的风土人情。
朱标的目标是更广阔的世界,东洲,南洲,西洲等地,他真不想为了讨伐区区一个倭国,而被分散太多的精力,甚至拖累整个大明。
这倭国就在大明之侧,又不会飞走,随时有机会教训。
如今还是以那些犹太人去制衡倭人,吸引其主要仇恨为上册。
“对了,对于刚建立北海国的廖永忠,我也得多多给予援助,让其封国能够早日成型,好在另一个方向遏制住倭人。”
老朱从心里厌恶廖永忠,给了几年俸禄后,就不管对方。
但如今朱标负责监国,知道虾夷岛那个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必须给予廖永忠一定的援助。
在朱标的计划里,虾夷岛是未来大明船只前往东洲大陆,尤其是北东洲的重要中转站。
同样,犹太人所在的九州岛,以及靖海侯吴祯所统辖的琉球岛,则是前往南东洲的中转站。
东洲大陆实在是太大太过广茂了,必须要为其设置好几条航线。
但无论任何一条航线,都得避开倭国。
倭国,是必须要将其孤立起来。
朱标细细分析过这个时空的可能走向,当那些泰西诸国被约束在欧罗巴之地,无法想外探索时,这些人只会陷入和奥斯曼帝国无休无止的斗争之中。
至于东洲大陆,那是大明的卧榻之侧,不会分哪怕一点汤给那些西夷。
所以漂亮国在这个时空是不可能出现了。
那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华夏族内讧以外,外族之中能对华夏族构成威胁的,似乎也就只有那些倭人了。
倭人的性格善于隐忍,又极为残暴,还深受武士道精神影响。
若说这天下间,哪一个族群的智力最为接近华夏族,毫无疑问便是这些倭人了。
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是真强,如果有一群比较开明睿智的统治者,极有可能在很多的时间里缩小和华夏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
甚至倭国会让那些女性用某一些不可描绘的东西来迷惑大明的年轻人,让这些大明的年轻一代对倭国大生好感。
朱标是太了解倭人了,所以早已经在心里默默列下未来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穿越者的数量毕竟太少了,即使以前有过一些倭乱,大明上下对那些倭人依然缺少警惕之心。
“下一步,就让大明水师继续挂着以色列的国旗,定期去倭国的沿海岸放一些烟花,让倭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一些。”
朱标打定主意,就要将倭人的智商踩在地上摩擦。
大明这边,就是摆明了“此地无银三百两”,让那些倭人明明知道真相,却不得不恨得咬牙切齿,无可奈何。
当年倭人在甲午战争时,便是挂着英国的米字旗投资了北洋舰队,朱标如此做是“以彼之身,换是彼道”。
“殿下,殿下,东莞伯那边又私下给您写了一个奏折”李忠拿着折子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
朱标目光微动,淡淡说道:“你放着吧。”
等李忠离去后,他拿起这份种折子细细品读了一遍,眼神却是越来越亮。
他突然重重一拍桌面,脱口而出:“东莞伯好主意”
在信里,方进信誓旦旦地说着:所谓天方地区的耶路撒冷是这些犹太人一千多年以前的故土,那纯属瞎扯
有文字记载为证吗
没有
只是口口相传而已。
可时间都过去了这么久,这些传闻是否是事实,早已经无从考证了。
那些蛮夷,可没有像他们华夏族一样,有过文字记载。
不说那些晦涩的甲骨文,在华夏历史上有确切文字记录的书籍是在春秋战国年间。
那些蛮夷的文明才多久,又凭什么口口声声去保证如此久远的事情的真实性呢
毕竟后世对于西方历史,如古希腊文明最大的怀疑是因为对方没有记载历史的习惯,很
第254章 历史本来就是编的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