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何必去抢石见银矿?第(1/2)页
朱标沉吟了稍许,又继续说道:“倭国的疆域虽然和大明远远无法相比,但放在海外诸国里也算一个大国了。区区一个银矿,你们真想把它找出来哪有这么容易。”
顿了顿,他望着下方人群继续说道:“何况倭国国内多山,而且地形复杂,倭人又好斗凶猛,各位认为组织人员前去倭国寻常银矿有可行性”
这一下子就把这些朝堂上的官老爷们给问住了。
这帮人满脑子都是那白花花的银子,想象着若是大明派兵占了倭国的银矿,他们的俸禄是不是能够水涨船高,哪像朱标考虑得这么远。
儒家弟子们,搞阴谋诡计,拉帮结派是一绝,个個都是好手,可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除了夸夸其谈就没其他办法了。
“这”
刚才那些跳得最欢,想鼓动大明出兵去抢倭国银矿的家伙顿时无言以对。
“殿下,如果倭国真有这么大一片的银矿,放着让这些人去占领实在是暴殄天物啊”有个官员动容地喊道。
朱标淡淡回道:“各位难道没想过,既然倭国有这么大一片银矿,为什么他们自己没发现此事绝不能操之过急,等东莞伯回来后,孤自然会和他详细聊一下。”
“还有”他笑着说道,“如今大明已经向天下宣布,任何国家的船只都被禁止前往倭国,希望在座的各位也能严格执行,可千万不能走私。”
“在这里,孤再向诸位透露一点,这个禁运不是永久性的,几年之后会解除。但是”
朱标话锋一转,语气里带着几分坚决之色:“在孤的计划里,也只有我们大明的船只能够和倭国贸易,其余国家一概不允许。”
“你们知道孤为何这么做”
下面的文臣回道:“臣等愚昧”
朱标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孤如此做可是为了你们啊”
在下面的文臣一头雾水的时候,朱标继续缓缓而道:“你们想想,当只有大明的商船才能前往倭国贸易时,这货物的定价权不就在我们手里了。”
“大家便可以将货物卖更高的价格啊。”
果然此言一出,人群就骚动起来了。
这帮只会勾心斗角,却没有任何经济头脑的官老爷们如梦初醒,然后窃窃私语起来。
对啊,如果只要我们大明的商船,这货物的价格不是我们自己随便定啊。
从寰宇图上分析,这倭国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好了。
倭国的东面,是茫茫无际的大东洋太平洋,其西边是高丽半岛,南边则是大明东南各省,以及台湾岛。
海外许多国家的商船若是要前往倭国贸易,必须通过明军所控制的海域。
可以在这么说,凭借着这“得天独道”的地理位置,大明用其强大的水师,想将倭国对外的海贸路线完全封死难度并不大。
“殿下英明”
“殿下深谋远虑,臣等佩服不已”
这群家伙心情大好,纷纷朝着朱标拍起了马屁。
“所以今日对倭国之禁运,是为了明日能多赚倭人的钱啊,诸位爱卿可明白孤的苦心”朱标面带着和煦的笑容,缓缓而道。
“尔等平时俸禄又不高,孤是明白大家的辛苦,但国有国法,俸禄不高不是你们贪污贿赂的理由,孤也在为尔等想办法啊。”
殿下真是太贴心了,这么为我们这些臣子考虑。
这些人顿时感到地稀里哗啦,至于是不是演得就不得而知了。
能当政客的,哪一个不是将演技锤炼到出神入化,影帝水准只是他们的下限而已。
“所以孤这边有一个想法,想跟诸位爱卿探讨探讨”
朱标望着众人,不禁清了清嗓子。
“殿下请说”
“孤仔细想了想,要从残暴的倭人那里抢得如此大一片银矿并不容易,也不知我们大明的士兵牺牲多少,而且那银矿离倭人近,离大明远,后续要管理也是难度巨大,毕竟那些倭人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
“倭国多山,多地震,资源匮乏,粮食稀缺,我们大明与其去抢夺倭人的银矿,不如将东西卖的贵一点,让那些倭人辛辛苦苦把银子挖出来后,自愿送到我们的手里。”
“毕竟这定价权可是在我们手里嘛”
“何况南洋诸国的粮食一年三熟,我们可以从南洋进口转而再高价卖给倭人,毕竟其他国家是不允许和倭国进行贸易的。”
“如果倭人不听话了,我们就有大明水师进行威慑,或者炮轰其沿海,或者没收他们出海贸易的商船,这些手段已然够用了。”
“虽说倭国和大明之间远隔重洋,但如今大明在琉球岛和济州岛都有水师驻扎,再加上卫国,北海国,以及以色列国,那些倭人根本就掀不起什么浪花来。”
朱标如此说,底下的群臣也恍然大悟啊。
对啊,打仗可不是一件好事,穷兵黩武会导致民不聊生的,我们儒学子弟最不喜欢动刀动抢,最喜欢的事以和为贵,君子动口不动手嘛
再说了,那些倭人凶狠好战,残忍无比,可不是自己治下的那些老实巴交的泥腿子,能让自己随意欺负的。
如果能不动干戈,而是以贸易的方式大量去收割倭人的银子,显然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这相当于倭人辛辛苦苦将银子开采出来后,又亲自送到了他们的手上。
还有比这更令人舒服的事情
“殿下高见”
“臣等佩服不已”
“太子之英明、睿智、古今罕有,实乃大明之幸”
听到朱标的意见之后,底下这群人也是激动不已,纷纷送上了赞美之词。
在退朝之后,这些官员各自找到熟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不过心情是十分愉悦的。
所谓报效君王,匡扶天下,这帮人虽然平时常挂在嘴上,可心里最关心的还是在位期间能够给自己家族挣到多少银子。
家国天下,家永远在国前面。
退朝后,朱标缓步走到刘伯温面前,恭敬地问道:“老师,学生如此安排你觉得如何”
刘伯温略想了想,说道:“殿下妙计,但最大的隐患便是我大明为了独自垄断对倭国的贸易,而得罪了天下所有的国家。”
朱标不以为然地笑道:“北元可没大海,也没商船,这天下间除了北元以外还有国家能够威胁到大明吗”
北元自然是没有海洋和水师的,后世之人常开玩笑那贝尔加湖就是蒙古国的海洋,而他们的海军也只能活跃在这边湖泊上。
刘伯温皱着眉头沉吟了稍许,回道:“话是这么说,倭国离大明进,而海国诸国离倭国远,他们不得不看我们的脸色,但殿下有想过没若是大明的海船去了远方,对方也完全能如法炮制。”
“这”朱标的眉头突然皱了起来。
刘伯温不愧是刘伯温,也主要是这家伙的女儿即将成为太子嫔,算得上是自己人,所以考虑问题时也会比较全面。
不像其他那些人,满脑子除了银子还是银子。
“难道殿下认为那些人不敢吗”刘伯温继续问道。
朱标意味深长地问道:“前不久颁布的海外诸国管理条例,伯温先生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海外诸国管理条
第257章 何必去抢石见银矿?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